一起小学水痘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一起小学水痘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张月梅黄月

张月梅黄月(新疆昌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昌吉831100)

【中图分类号】R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2-0261-02

【摘要】目的掌握水痘流行特征,为今后制订小学水痘爆发流行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统一调查表对患病学生进行询问、体检,治愈者回顾性追踪调查。对首发病例、传播方式、波及班级、流行特征、防治措施等进行分析。结果全校有学生2227人,流行63天,发病43人,罹患率1.93%,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有效控制。结论加强水痘疫情监测管理,开展水痘疫苗接种,早期发现患者,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理,及时消灭传染源,有效控制传播途径,是遏制水痘暴发流行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水痘学校卫生暴发流行疾病控制

2010年12月1日~2011年2月1日昌吉市延安北路街道某小学学生发生一起以发热、咽痛、皮疹、水疱、瘙痒不适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昌吉市疾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区处理。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确诊为水痘暴发流行,现将结果及流行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1调查内容和方法

1.1现场调查用统一表格对现症患者逐项询问、检查记录,已治愈者采取回顾性调查记录。

1.2诊断标准按彭文伟主编《传染病学》水痘诊断标准诊断。

2调查结果

2.1基本情况该校共有40个班级2227名学生,男1102人,女1125人,教职工76人,学生主要来自施教区居民和外来人员子女(本区学生2046人,外来学生能181人)。校园环境良好,生活用水是自来水,饮用水是桶装纯净水,无住校生,全部为走读生。

2.2流行病学资料

2.2.1发病时间及强度首发病例在12月1日,截至2011年2月1日共报告43例,占全校学生的1.93%。发病高峰时间12月23日4例,占总发病数的9.3%,流行期63天。

2.2.2人群分布疫情波及全校16个班级,其中一、二、三年级发病较多,占发病班的81.25%。

2.2.3时间分布首发病例2010年12月1日,未例发病时间2011年2月1日,流行时间63天。病例主要集中在12月下旬(20~29日),共16例,为流行高峰期。

2.2.4年龄分布5岁组2例;6岁组5例7岁组15例;8岁组13例;9岁组5例;10岁组1例;12岁组2例。年龄最大12岁,最小5岁,发病高峰年龄是5~9岁,占病例数的88.37%。男22例,女20例,男女之比1.1∶1。

2.3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有发热的20例,有23例患者发热不明显。咽痛20例,干咳19例,皮疹发病后1~2天出现43例,伴瘙痒占41例,水疱43例,全身出现疱疹、结痂占22例,只躯干有疱疹、结痂15例。病程中经过红色斑疹、丘疹、水疱、结痂期15例,只经过红色丘疹、水疱、结痂21例,发病部位开始即为水疱至结痂占6例(13.95%),病程最长12天,最短6天,平均9天。无重症型水痘及脑炎、肺炎等并发症的体征出现。

2.4实验室检查未行实验室检查。

2.5免疫史发病学生中仅2例有明显的水痘疫苗接种史,其临床症状明显轻微,1例背部出现2粒小疱疹,1例胸部出现2粒小疱疹,其他均无水痘疫苗接种史或免疫史不详。

2.6防治措施疫情爆发后,疾控中心和当地医院及时赶赴该小学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经综合防治,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3讨论

水痘是冬春季常见的儿童多发急性传染病。出疹前1日至疱疹完全结痂时均有传染性,传染性很强,容易在学校和托幼机构流行,其发病率与流行周期人群和集体暴露的程度及暴露的易感者有关。

本次暴发流行的原因:(1)传染源可能存在于本地隐性带毒者身上,由于与免疫力低下的学生密切接触后将水痘病毒传播给学生。(2)首发病例未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及采取及时隔离治疗措施,到出现大量学生发病才开始上报,未能及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3)教室相对拥挤、通风不足,消毒不严,患病学生未能及时隔离,或者隔离时间不到就返校上课,因而仍处在传染期,使多数学生都感染上水痘病毒,最终造成第三代水痘暴发流行。(4)该校学生中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极少,发病后未能开展水痘疫苗应急接种也是造成疫情扩散的原因之一。目前最理想的预防方法是接种疫苗。由于人口流动的频繁,易感人群在不断变化和增加,因此,只有经常性和持续性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才能有效防止相关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建议在条件具备时,应把水痘疫苗列入Ⅰ类疫苗实行常规接种。

建议:(1)政府应给予一定经费投入,补助疫苗成本,降低接种儿童费用,大力开展适龄儿童水痘疫苗预防接种工作,防止水痘的发生与流行。(2)各级防保人员要加强各类传染病监测管理,一旦疫情发生及时上报,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3)学校要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经常开展卫生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