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焦乐平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山西太原030002)

【摘要】目的:研究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108例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呼吸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呼吸内科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在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68.5%(P<0.05);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例数仅为3例,少于对照组的10例(P<0.05);肺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重症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呼吸机;治疗

【中图分类号】R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0-0049-02

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无创呼吸机技术,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实施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本文研究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做如下内容的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数学随机列表分组的方式将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4例。对照组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60~80岁,平均56.8±6.4岁;呼吸衰竭发生时间1~14小时,平均5.1±0.6小时;慢阻肺病史1~17年,平均5.3±1.5年;本次发病时间1~8天,平均3.2±0.7天;治疗组中男性34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46~73岁,平均56.2±6.1岁;呼吸衰竭发生时间1~17小时,平均5.5±0.8小时;慢阻肺病史1~15年,平均5.2±1.3年;本次发病时间1~7天,平均3.0±0.4天。上述几项两组研究对象的自然指标比较,组间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所得数据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呼吸内科治疗,主要措施包括止咳、化痰、抗感染,适当的氧气吸入,合理应用吸入兴奋剂和支气管扩张剂类药物,具有的药物选择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做到因人而异。治疗组在常规呼吸内科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采用我院现有的BiPAP型无创呼吸机,在治疗开始之间应该首先帮助患者取平卧位,将呼吸机的面罩罩置于患者的面部,将呼吸机的工作模式设置为S/T,呼吸频率控制在12~18次/min之间,氧流量水平控制在3~5L/min之间,潮气量水平控制在400ml左右。在呼吸机治疗进行的过程中,应该由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专门负责对患者的病情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根据实际需要将呼吸压水平从0逐渐调高到6cmH2O,将吸气压从初始状态的8cmH2O逐渐的调高到20cmH2O,使患者体内血氧饱和度水平始终能够保持在90%以上,氧浓度水平能够达到35%左右,每次治疗的持续时间应该保证达到8个小时以上。对比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在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例数、肺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

1.3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呼吸困难等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症状表现在治疗后基本消失,发绀症状完全消失,患者神志状态非常清楚,PaCO2、PaO2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完全恢复正常。有效:呼吸困难等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症状表现有所减轻,发绀症状基本消失,患者的神志状态较为清楚,PaCO2、PaO2血气分析水平虽然没有完全恢复正常,但改善幅度超过50%。无效:呼吸困难等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症状表现和阳性体征,以及血气分析的相关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没有良性改变,甚至病情进一步恶化[2]。

1.4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χ2检验,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并实施统计学t检验,当P<0.05的时候,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经常规呼吸内科治疗后16例显效,21例有效,17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68.5%;治疗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在常规呼吸内科治疗方案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22例显效,27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90.7%。上述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在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

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经常规呼吸内科治疗前,血气分析指标PaCO2水平为(76.59±5.63)mmHg,PaO2水平为(47.21±5.38)mmHg,治疗后两项指标水平分别为(58.34±7.16)mmHg和(72.08±7.19)mmHg,两项血气分析指标数据在治疗前后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在常规呼吸内科治疗方案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前,血气分析指标PaCO2水平为(76.20±6.91)mmHg,PaO2水平为(48.11±6.34)mmHg,治疗后两项指标水平分别为(42.38±7.05)mmHg和(86.34±6.92)mmHg,两项血气分析指标数据在治疗前后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上述两项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在治疗前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

2.3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例数

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例数仅为3例,少于对照组的10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

2.4肺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经常规呼吸内科治疗后(9.34±2.40)d肺部功能较住院前改善,该组患者共住院接受临床治疗(16.39±2.56)d;治疗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在常规呼吸内科治疗方案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7.11±1.24)d肺部功能较住院前改善,该组患者共住院接受临床治疗(13.29±2.47)d。上述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近年来临床及相关领域所进行的研究显示,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的主要机制患者机体内的α1-抗胰蛋白酶含量严重缺乏,存在明确吸烟习惯史的患者这一特征表现得尤为明显,患病率水平呈现相对较高的发展态势。目前发现的能够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出现呼吸衰竭症状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也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之后所产生的一个病理学结果,加上患者都存在一定的个体化差异,单纯进行对症治疗的实际效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这一问题在临床乃至全社会范围内也引起了广泛性高度重视[3]。随着目前医学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无创通气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该类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确切,且安全性相对较高,成为呼吸障碍患者的一个重要福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单纯实施对症治疗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选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该药物属于临床常用的抗感染类药物,针对于一些在人体内分布相对较为广泛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等,其所产生的抗菌性相对较为灵活,继而能够达到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4]。

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主要具有以下几大优势。(1)选择双水平正压S/T模式,可以使氧气进入肺泡的有效性得到充分保障,使患者机体的通气情况得以改善,使支气管痉挛程度减轻,对二氧化碳排出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对肺泡通气量及肺血流量进行针对性调整。(2)能够更好的保证通气治疗的效果,在克服气道阻力方面具有更加理想的效果,可以使肺泡弥散功能得以提升。保证气体进入呼吸道、肺部的均匀性,使血液氧分压水平得到改善,继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3)体积相对较小、产生的噪音较低,可使交感神经张力、副交感神经张力、血液二氧化碳浓度、胸内负压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对于脏器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广大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呼吸、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改善[5、6]。

【参考文献】

[1]姚娜,张月,于萍,等.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伴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心得与体会[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16(5):394-395.

[2]沈贵洪,张治,许灿龙,等.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联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7):1827-1828.

[3]季华庆,石建国.国内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7):33-39.

[4]齐向飞,韩志强,陈荣昌,等.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5):151-153,158.

[5]刘文琦,丁震,高峰,等.家庭无创通气对重度和极重度慢阻肺疾病合并慢性呼衰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10):1902-1904.

[6]符斌,潘宏强,唐国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16,31(7):121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