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传统村落保护与第三产业结合发展模式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桂北传统村落保护与第三产业结合发展模式的探索

蒋妮丽

广西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41001

摘要:传统村落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保护传统村落唯有激活其内在,让它在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不再“边缘”,不再“没落”,要让它“活”起来“有机生长”下去,通过自身的运营来支撑其自身的保护,形成良性的循环,而不是单靠政府行业民间组织的资金支持。本文在此以桂北传统村落为例,对积极建立传统村落保护与第三产业结合发展模式,实现传统村落有机生长做了一定的研究。

一、桂北传统村落保护概述

传统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

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桂北,即广西北部地区,尤指桂林及周边地区,包括柳州三江、融水,桂林全市县及贺州富川,与湘、黔二省毗邻。

从2012年到2014年,桂林市共有10个县分批次组织开展了中国传统村落申报工作。2012年,第一批广西共申报39个中国传统村落,其中桂林申报19个。2013年第二批广西共申报30个,其中桂林申报12个。2014年第三批广西申报20个,其中桂林申报18个。3个批次的申报均获得批准,截至目前,广西共有89个中国传统村落,桂林有49个,是广西总数的55.06%,这是一个令桂林人骄傲和自豪的数据。

桂林市的传统村落类型丰富,分布面广,积淀深厚,反映了我市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历史变迁、民族融合、社会进步、民间艺术等情况,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二、保护与第三产业结合发展——让传统村落“有机生长”

1、传统村落保护最佳模式的探索

如何探求中国传统村落的最佳发展道路,成为考验我们这一代人绕不过的课题。中国这些年的旅游了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走马观花的时代已经终结,现在更多人出游需要一份惬意的心情和休闲的氛围。快速城镇化,让更多的人变成了城里人,可城市生活的压抑和枯燥,又让人们怀念乡村、回归自然。交通的便捷,让近郊出行和乡村旅游成为必然选择。

将传统村落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的做法,在欧洲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尝试和发展,成为新兴的,但又相对成熟的产业,而在我国上海、山西、浙江、安徽等地,发展不可小觑。江南地区长期以来受人文环境所影响,文化积累深厚,且长期与外来文化接触密切,使的这里的民众较快接受源自欧洲的乡村遗产保护观念,因而领先国内多个省市将传统村落保护与第三产业结合,出现多个示范点,成为国内乡村旅游的风向标。

2、第三产业解读

第三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中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由此可见,这种第三产业基本是一种服务性产业。

产业虽是一个经济意味很重的词汇,但用产业化的逻辑来解释现代化社会里的文化事业,大部分成功的或者说能够存在至今的产业和事业,都会在市场上形成循环,如果不能形成自我循环就会因为断粮而遭淘汰。

从乡村旅游看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村落是维持传统农业循环经济特征的载体,是创新农村农业发展道路的基础。传统农业一切来自土地,又全部回到土地之中,对大自然干扰是最小的。传统村落使农民能够就近就地进行耕作,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能够把当地的土壤、地质和耕作技艺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出许多独特的具有地方风味的传统产品,由此形成与传统村落密切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当前,我们提倡循环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要向传统的农耕文明学习。在成都周边,凡是坚持保护传统村落、发展农家乐的农村,农民收入增长都快于其他地区。实践表明,以传统村落为载体,直接以乡村旅游来引领绿色农副产品的栽培和生产,可以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可持续的新农村发展道路。

从国家层面,乡村发展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国家希望透过旅游带动乡村发展,促进三农问题的更好解决,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更快建设,这是国家战略。从地方上说,旅游发展必然带动资金、人力、就业等资源,升级旧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从资本层面,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性的产业,国家政策的鼓励,带来更大的市场。从游客方面,走马观花的时代逐渐过去,现在更多的需要休闲体验的旅行方式,而乡村旅游则是休闲体验最好的打开方式。

三、村落的有机生长

1、生长的村落

生长的村落,主要针对村落传统建筑损坏、人口萎缩、经济凋敝、文化断层、生态污染等问题,进行资源整合、合理分工、示范带动等手段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旅游服务业的调节,创造就业岗位,让更多年轻人留在“家”里,为解决乡村综合问题提供生长细胞和能量,从而赋予传统村落自我调节的生长能力。一个村落的历史是许多代人更迭的过程,村子本身是具备生命力的,而生活在村里的村民,便是这生命力的延续。一个具备生命力的村落,才能串成整个村子的记忆、文化以及数辈人的故事,而中国的历史便是无数人透过一代代的传承留下来的。通过旅游挖掘传统村落价值的方式,让失落的村庄再度复苏,让中国传统村落重新焕发出原本的活力和色彩。

2、就地城镇化

就地城镇化,则是通过旅游发展,让城镇在发展中逐步整合,同时具备一定的城市功能对接都市旅游者的需求,从而提升乡村城镇化水平和效率,分流涌入城市的农村就业人口。

四、发展三步走

1、“规划先行”

军事上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旅游发展里,规划就是粮草,它是未来整个旅游发展的大脑和蓝图。旅游发展需要长期投入和运营的,因此这更突显了规划的重要性。

2、“落地有声”

其次落地性,有很多地方做了规划,却因为各种原因规划成了纸上谈兵。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变得至关重要。

3、“运营有道”

项目建设完成后,第三阶段就是运营部分。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让我们体验到了生活的多样化。通过合理而富有创意的运营,可以让我们有机会用最小的成本投入挖掘出最大的潜在价值。

五、结语

我国已经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老百姓们也实现了小康社会正向和谐社会迈进,传统村落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也应受到充分的保护,我们已经不能再牺牲原始资源去盲目追求产值了,我们完全有能力牺牲一部分发展速度也要保护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是一种历史责任,必须要树立起紧迫的危机意识,不可等到被破坏殆尽才知道后悔。

代表朴素价值观的家风家训仍萦绕耳畔,传统村落的存在不仅仅是村庄、建筑、庭院、巷道,它更是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从远古流传至今,这是“家”的精神,村落是“家”的意向,是“乡愁”的载体,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家”,不要等到回不去的是故乡,而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去修复它,保住村庄的乡土性、原生性,让后世子孙也能体会到先辈们的生活状态,为我们的心灵最柔软的那一部分始终保留着一块净土,让我们的“乡愁”有一个栖息的地方。

参考文献:

[1]仇保兴.深刻认识传统村落的功能[J].村委主任,2013(9).

[2]张文君.城镇化进程中陕西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以韩城党家村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3]周开保.桂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模式探讨[J].广西城镇建设,2014(11):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