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护理安全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

聂春茹

聂春茹

四川省罗江县人民医院,618500

【摘要】目的:提高护理人员对儿科住院患者安全隐患的认识,加强对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通过总结分析儿科病房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加强管理。结果:护理人员提高了安全意识,减少了安全隐患,保证了护理安全。结论:重视儿科病房的护理安全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为患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引言

护理安全管理是反映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护理的基础。儿科俗称为“哑科”,患儿往往无法正确表述病情,且年龄小,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意外事件发生率高,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护士工作量大,家属期望值高,护士心里压力较大,容易发生差错事故。针对儿科患儿的特殊性,我们应善于识别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防范于未然[1]。

1、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隐患分析

1.1人员因素

1.1.1护士因素:护士的责任意识不强,违反各种护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等,直接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如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导致治疗错误;巡视不及时,导致输液渗漏;交接班不认真,导致漏治疗;值班不能体现慎独精神等。同时,儿科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儿科护士特殊的素质要求,要求护士更具有爱心、耐心、同情心。由于护士人力资源不足,常常超负荷工作,加上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使护士身心疲惫,工作质量下降,易发生差错事故。儿科护理队伍年轻化,个别护理人员对业务不熟练,观察病情不到位,服务态度不好,不能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处理问题能力不强。这些因素容易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

1.1.2患儿及家长因素:患儿年龄小,不配合治疗,一些家长缺乏医学常识,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不配合治疗和护理,对医疗护理期望值过高等,这些因素也给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带来影响。

1.2管理因素:

护理管理机制不全,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人员对规章制度落实监管不力,疏于细节管理,如患儿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碰伤、锐器刺伤、烫伤、异物吸入、失窃等,影响了护理安全。

同时,儿科病房往往环境嘈杂,患儿多,陪护人员多,用物多,房间拥挤,恢复期和急性期患儿共处一室,如果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易发生交叉感染,这些也会成为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因素。

1.3带教因素:

由于科室实习生人员较多,且对医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等不熟悉,基础理论、操作能力较薄弱,与病人家属沟通能力欠缺,且目前实习生普遍为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所以带教老师的指导十分重要,直接关系护生业务能力的提高和责任心的加强,从而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

1.4药物因素:

儿科用药特殊性较强,一般用药剂量小,个体差异大,药物的商品名称繁多,部分药物外包装相似,剂量近似,易发生配错药,剂量换算错误等。个别家长不遵医嘱给患儿服药,或者喂药方法不当。由于小儿生性好动,且血管壁薄,通透性高,在输液过程中易出现渗漏,甚至导致皮肤坏死等,给患儿带来痛苦。这些是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重大隐患。

2、针对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因素的护理对策探讨

2.1.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管理,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士的业务技术水平。科室通过开展业务学习,护理查房,疑难病案讨论,远程教育,外出学习、进修等方式,提高护士的专业理论水;科室对全科人员进行分层次的理论及操作培训,并进行考核,尤其是对常用的抢救知识和技能,强化了培训,并对每例危重抢救患儿进行总结,引以为鉴,提高了科室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培养慎独意识,提高自律性,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学会换位思考,加强与家长和患儿的沟通,儿科病房陪护家长频繁更换,面对每一位家长的提问应心平气和,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符合个性化的语言向家长说明,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2.1.2做好与患儿及家属的有效沟通

对患儿应给予关心爱护、抚摸、微笑,有空时也可陪他们玩耍,经常给他们激励性的语言,拉近护患的距离,使他们配合治疗和护理。针对一些家长缺乏安全意识及医学常识,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如集体进行的,召开工休会座谈会,对常见的护理问题、安全知识进行统一讲解、培训;告知家属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如患儿应有专人看护,睡眠时应睡在有床栏的一侧,小儿不能自行去饮水机倒水,不能带患儿到户外输液,不能擅自调整滴速,静脉留置针的保护方法,不得带患儿擅自离院等;对个别特殊人员,也可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使其对疾病的发展,转归有一定了解;或者建议患者可上网查询资料等。

2.2加强病房管理:

2.2.1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做好细节管理。

在患儿入院时、住院期间和出院时,责任护士做好健康教育和安全管理教育,提高家属的安全意识。责任护士及时巡视病房,发现任何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处理。护士长坚持5查房,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做好督导工作。

2.2.2加强病区环境管理

改善病区环境,增加基础设施,尽量分流患儿,分室收治不同时期,不同病种的患儿,减少探陪人员,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做好晨晚间护理,加强病房物品、人员管理,加强医护人员手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3加强实习生的带教和管理

在医院,由实习生导致的护理安全事件较为常见。所以,加强对实习生的带教和管理是儿科护理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分配到本科室的实习生首先要接受岗前培训和护理安全方面的教育,制定本科室的带教计划,并安排具有较高资质的带教老师严格带教,工作中放手不放眼,耐心讲解、示范,因人施教,带教期间在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下,要让护生学有所获,完成学习计划。同时,不仅仅是教学生业务技术水平,还要注重人文关怀,教学生如何做人。

2.4确保患儿用药安全

对全科护士进行用药安全的培训,如通过收集药品说明书,组织学习,对特殊药品严格督导,加强用药宣教,用药期间及时巡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等。儿科用药根据公斤体重计算药量,具有用药量小,用药种类多,间隔时间短,护士在配药时要精确计算,忙而不乱。小儿输液量小,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病情较重,年龄较小的小婴儿,都尽量使用输液泵、推注泵。经常进行技术操作培训,提高护士的技术水平,力争“一针见血”,科室都基本使用留置针,减少穿刺次数和渗漏的发生,责任护士加强巡视,并向家长宣传安全用药知识,让家长了解药物使用的目的,服药方法、注意事项,并让家属也参与到护理安全管理中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等。

3、结论

儿科护理工作具有工作强度大、专业性强、病情变化快,意外事件多、护理风险大的特点,只有不断总结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沟通能力,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为患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冠芳.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管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0):133.

[2]张风清,李珍,黄体纯.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