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文本训练点,提高随文练笔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找准文本训练点,提高随文练笔有效性

赵玲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东关小学724300

摘要:找准读写结合点是提高随文练笔有效性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学要立足文本,挖掘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落实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随文练笔的有效性。

关键词:文本训练点随文练笔有效性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诚然,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紧紧跟随阅读教学,相机进行写的训练,实现读写结合,即习惯所说的“随文练笔”,它是沟通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便捷的桥梁。有效的随文练笔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提高言语运用的能力。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为“随文练笔”选好切入点,使阅读教学大为增值呢?笔者认为:

一、抓关键词,写中促情感

词语有温度,字字总关情。课文中有些重点词语,是语言形象、语言技巧、语言情感的聚焦点。教学中可以以此为基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潜心涵咏体悟,写中促理解,写中激情感。

在《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中写道:“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作者对于司马迁忍辱负重写作的13年近似素描,那么,司马迁在狱中到底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呢?这时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词“发愤”,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练笔:

酷暑难熬的盛夏,监狱闷如蒸笼,司马迁……

滴水成冰的严冬,监狱冷如冰窖,司马迁……

那一天,司马迁一早醒来,感觉浑身酸软无力,但是他想到……

那一刻,司马迁又想起自己屈辱的经历,不由得悲愤欲绝,但他想到……

……

学生在填充的基础上自由联想,补充画面,不但想象了司马迁遭受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折磨,还写出了他生活的艰辛和疾病的折磨。这样的课堂练笔还原了词语的意境,使本来相对静态的凝固的“发愤”在学生心中激活,还原成具体可感的画面。学生在反复生成困难的意境中,既理解了“发愤”的含义,对司马迁的认识更加全面、形象更加丰满。又有助于理解文末的“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这样的设计,细化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鲜活场景,既有利于学生进行细节描写,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赏精彩句,写中摹风格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叶圣陶先生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升华,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阅读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语言下面潜在的表达智慧,发现作者驾驭语言形式的才华。

《夹竹桃》一文中,季羡林先生把月光下的夹竹桃幻想成地图、荇藻、墨竹,奇妙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富有童趣,又如诗如画的境界。作者的想象不仅意趣盎然,贴切新奇,更体现了季老的生活情趣,尽显大师的语言功底。教学这一环节时,让学生充分朗读、感受一幅幅美妙的月下花影图,先引导学生探寻季老写作的秘诀,从而发现这三幅画不仅概括讲述,还有具体描写,这样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写文章时可以写写自己的想象,不仅有静态描写,更有动态描写,这样把画写活了。再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学生发现夹竹桃的花酷似翩飞的蝴蝶,一番引导后学生的思维打开了,短短几分钟,学生在文本语言的例子学习中,结合自己的想象,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练笔内容。如:“我幻想它是茂密的树林,它居然就是树林了,这一堆影子是挺拔的白桦,那一堆影子是苍翠的松柏,中间空白的地方就是林间的羊肠小道,碰巧有几只小虫爬过,这就是放羊归去的牧童。”还有学生幻想月光下的夹竹桃是海底的珊瑚群,是星空,是宇宙……这样的练笔,学生不仅学习了文本精彩的语言,关注了表达,还加深感悟了月光下夹竹桃的妙处。

其实,从教材中可发掘的精彩语句甚多,可以是诗意的语句、空灵的想象、奇巧的构思,也可以是情景结合点或令人回味无穷的细节……这样的句式仿写不仅可以使学生受到大家之作的灵气熏陶,还能感受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髓。

三、品独特段,写中悟奥妙

片断训练是写作训练的基础和前提。它既是“连句成段”的终点,又是“连段成篇”的起点。教学中,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莫高窟》第二自然段语句优美,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总分总的写作结构。教学时,先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文本对这些写作技巧自主梳理,既做到“言之有据”,又让学生在思维的“反刍”中积极归纳和内化。然后结合生活实际,模仿课文的写法,将家乡的某处自然景物或名胜古迹写具体。有了仿写这根拐杖,学生更快捷地获得了简单的习作方法。

四、悟典型篇,写中明方法

课文不仅为随文练笔提供了语言、写法等内容的借鉴,同时还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

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是叙事写人的文章,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为了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作者选取了两件典型事例反映人物品质:一是法布尔捉纺织娘忘记回家;二是放鸭子时,把捡到的宝贝装满衣袋遭父母斥责。两件事例有详有略,围绕一个中心选材,都是凸显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程度。文中爸爸、妈妈斥责的语言也从侧面烘托出法布尔即使遇到阻挠也决不放弃,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跃然纸上。文章的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也是孩子们习作必备的写作方法,这篇文章也有体现。课文开头写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结尾又写他凭着对昆虫的痴迷精神步入科学的殿堂,文章中也有三处句子与课文的题目互相照应,从中学会拟题的技巧。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村子里的小溪多、花草多、鸟虫多,小动物多,看似是闲来之笔,实则是对法布尔着迷昆虫做铺垫。除此之外,这篇文章人物语言描写生动,动作描写细腻,细节描写传神,都是学生学习写人叙事文章的典范之作。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训练自己对文本的敏感度,应有一双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的慧眼,做个有心人,及时找准训练结合点,在阅读教学中巧设练笔,让学生将阅读感悟和语言训练有机结合,从而实现阅读和写作的高效融合。

参考文献

[1]陈全席《选找教学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用语文》。

[2]曹鸿飞《语文课堂练笔的落点选择》。

[3]《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