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育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1

浅谈美术教育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贾俊林

贾俊林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公司幼教中心井下幼儿园062550

摘要:现代教育把培养创新精神放在重要的地位。幼儿时期是实施创造教育的最佳时期,应以美术教育中的绘画作为切入口,通过它来拓展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训练幼儿的形象思维,为幼儿提供机会,鼓励幼儿标新立异。教师恰到好处的指导,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幼儿的作品,都能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形象思维创新意识创造力想象力

美术活动应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或者说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它的价值就在于它引发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现代教育把培养创新精神放在重要的地位。幼儿时期是实施创造教育的最佳时期,我们要在幼儿的思维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而教师的职责是发掘孩子的潜能,从美术教育中的绘画作为切入口,通过它来拓展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

一、以形象思维训练带动幼儿绘画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幼儿美术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创新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幼儿绘画的强烈愿望,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的、友善的学习环境,鼓励幼儿去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去想别人想不到的事情,将来去开创别人没有开创的事业。这不仅仅是绘画之路,而且是给幼儿树立一个走向未来竞争社会得以立足的精神支柱,因此,我们要把训练幼儿知觉的感受、形象的观察、形象的记忆、形象的联想与想象、创造作为重点。当然,训练幼儿的关键是要抓住控制技能提高的心理机制,幼儿的潜能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技能是思维的表达,应当先学会思维,再学会表达。换句话说,在美术活动中,要先开发幼儿智力,再教幼儿会想,再教幼儿会画,这就是美术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思路。幼儿思维活跃,头脑中的形象丰富,情绪激动,创作欲望强烈,就会画出意想不到的好作品。

二、为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

“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没有了生长,也就没有了教育。”生活经验是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源泉,要让幼儿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去观察、去体验,特别是要求幼儿积极地去参与游戏活动,鼓励幼儿进行主观猜测、逻辑推理,甚至发表看上去不近情理或者异乎寻常的意见。

我在教小班时,有一名幼儿在画好的飞机后面画了许多横线,使画面看起来比较凌乱,我觉得非常惋惜。但当我问到他为什么这样画时,他非常认真地说:“那天我看见飞机在天上飞,后面拉了好多线,我画的就是飞机拉的线呀!”由此可见,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通过观察画出了心中感受到的事物。而在他们毫无拘束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意愿表现得淋漓尽致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鼓励幼儿标新立异,超越老师。

很多教师常要求幼儿画得“跟老师的不一样”、“跟小朋友的不一样”,这个空洞的要求常常使幼儿束手无策。我认为所谓“不一样”,首先应提倡幼儿创新,是作品不同于自己以前的创作,不满足于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其次,要把“不一样”具体化、明确化,如大变小、高变低、红变绿、左变右等,鼓励他们展开幻想的翅膀,编织出一幅幅充满浪漫童趣的可爱的图画,使幼儿有超越教师的机会。

由于缺乏经验,幼儿的标新立异难免伴随着幼稚和错误。如有的孩子在绘画时把太阳画成了黑色,显然脱离了现实,但这是在向我们传达他的一种理解:白天有太阳,晚上没有了,是因为太阳也变成了黑夜的颜色。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的画反映了他们的认知、意愿和想象,他们绘画的过程就是一个再造想象的过程。同时他们也渴望获得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因此老师要站在幼儿的立场上,正确对待幼儿的标新立异,多给幼儿创造“标新立异”的条件和机会,使幼儿成为勇于尝试、探索,并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不断进取的开拓型人才。

四、老师要进行恰到好处的指导,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

幼儿美术创作离不开老师必要的指导。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幼儿的思维是个体化的,为此,老师要注意让幼儿自主探索,多用提问、暗示、创设情境等方法进行启发和引导,以开阔幼儿的思路,引起他们的思考,最终创作出富有创作性的作品。

幼儿的艺术思维得到了发展,他们就能用画来表现他们所见到的、所想到的,表现他们所喜欢的、所厌恶的。孩子们在蜗牛的背上造起了七彩屋,在恐龙身上披上了美丽的外衣,在乌龟身上涂满了花花绿绿的图案……他们通过自己的画,发现了自己的能力,建立起了进行创造的自信,把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潜能发挥出来,并从中体验到了创造的兴趣和成功的愉快。

最后,还要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幼儿的作品。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只有让各种方法组成一个完整、有效的体系,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才能使幼儿纯真的心田开放出绚丽动人的梦幻之花。

参考文献

⑴《学前教育》杂志,2000年5月份。

⑵美杜威《我的教育信条》.1897年版。

⑶《早期教育》,《幼儿教育》杂志,2000年~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