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临床价值

崔莹

崔莹

四川省骨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观察组2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5%;而对照组15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37.5%,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护理干预运用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增强护理满意度,使紧张的护患关系得到改善。

【关键词】护理干预;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27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275-01

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手术后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指的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无法正常凝结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局部疼痛、压痛以及小腿肿胀等症状,诱发该病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以血液黏度高、血流缓慢以及血管壁损伤等因素为主[1],患者发病后,如果治疗不及时,往往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比如深静脉血栓综合征,肺栓塞等,损害下肢功能,使患者的劳动能力丧失,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导致患者残废,不仅威胁患者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所以下肢骨折手术后,做好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和预防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临床运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中26例为男性,14例为女性,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为(46.8±2.5)岁,病程2~17h,平均病程为(9.3±4.6)h;对照组中24例为男性,16例为女性,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为(47.2±2.7)岁,病程1~19h,平均病程为(9.4±4.8)h。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等自然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临床上主要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给予针对性护理,一般来说,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耐心给患者讲解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原因,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消除患者疑虑,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让患者了解戒烟、饮食等相关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戒烟、戒酒,并且指导患者早期进行运动,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2)术中护理。手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与医师相配合,避免损伤血管,并提高静脉穿刺水平,尤其是同一部位静脉,不能应用高渗溶液或者较强刺激性的药物反复进行穿刺,尽量降低损伤静脉血管内膜的程度,减少诱发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从而降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几率;(3)术后护理:①卧位护理。对于长时间卧床且年龄较大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抬高患者的双下肢,有助于静脉回流,尤其不能在患者的膝下垫过硬的枕头,避免过度弯曲髋部,为静脉血液的正常回流提供有效的保障;②运动指导。科学有效的运动指导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一种有效的方法。③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静力练习。术后,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针对性运动计划,对患者的足踝进行被动运动。护理人员的左手固定患者的踝部,右手将前足握住,帮助踝关节进行外伸运动、屈伸运动、足内外翻和外伸、内屈、外翻组合以及内翻运动,运动的时间控制在30~35min左右,4h/次,并指导家属配合执行。对于意识状态较好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踝关节运动,配合深呼吸锻炼,促进下肢静脉回流;④饮食护理。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实际病情作为基本依据,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安排,叮嘱患者尽量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容易消化的、清淡的食物,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尤其是酸性食物,比如西红柿、梨、苹果等,嘱咐患者日常多饮用水,促进胃肠道消化,使大便保持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使腹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使下肢静脉血流保持通畅,从而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⑤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耐心给患者讲解疾病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有效预防措施,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并且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确保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同时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认真做好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观察组2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5%;而对照组15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37.5%,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两组护理效果对比[n(%)]

3.讨论

近年来,我国下肢骨折患者的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卧床时间长、肢体长时间处于压迫状态以及术中损伤组织,所以术后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不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3]。临床上在治疗下肢骨折患者时,护理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与改善患者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临床研究资料表明,下肢骨折手术后,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患肢进行被动和主动训练,可以改善静脉血液回流状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确保治疗效果[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临床上将护理干预运用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增强护理满意度,使紧张的护患关系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张洁靖.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9(4):195.

[2]黄菊,谢立红,祁方遒,张伟.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2(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