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的CT解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2

肺的CT解剖

李玉荣

李玉荣(双城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双城150100)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2-0131-02

【摘要】CT具有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高、横轴断层成像无结构重叠的优势,在肺部疾病的发现、定位乃至定性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常规X线诊断的有效补充手段。掌握肺部结构的正常解剖和CT表现特征,是理解肺部异常CT表现的前提和基础。下面对肺裂、支气管、血管和肺段的CT解剖进行概要描述。

【关键词】肺裂支气管肺血管肺段

CT具有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高、横轴断层成像无结构重叠的优势,在肺部疾病的发现、定位乃至定性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常规X线诊断的有效补充手段。掌握肺部结构的正常解剖和CT表现特征,是理解肺部异常CT表现的前提和基础。下面对肺裂、支气管、血管和肺段的CT解剖进行慨要描述。

(一)肺裂

肺裂的CT表现主要为低密度的“带状影”(或称乏血管带)、中等密度的“灰条影”和高密度的“细线影”。据研究,这些特征性的表现除与CT机的分辨能力和裂面自身形态有关外,主要受层厚和X线束与裂面的相切角度的影响。常规层厚(1.0cm)时肺裂多显示为较宽的“透亮带”,而薄层扫描(0.5mm以下)则多见“细线影”。如X线束与裂面垂直时,肺裂表现为较窄的“高密度线影”或“灰条影”;而X线束与裂面斜交或平行时,则显示为较宽的“透亮带”。

由于左肺较右肺狭长,故左肺斜裂走向较右侧陡直,在由上至下的连续扫描中,左肺斜裂先出现,多见于主动脉弓或其稍上方的层面,可较右肺斜裂高出1~2个常规厚度的层面。斜裂的位置和形态在不同高度的扫描层面表现不同。在由肺尖至肺底的连续扫描中,斜裂的位置由肺野的后方逐渐向前方推移,其形态也随之改变。在肺门上方的层面上,斜裂的内侧高于外侧,呈凸面向后的弧形;在肺门层面上,斜裂的内、外侧几乎等高,稍呈内侧后凸外侧前凸的波浪状;在肺门下方的层面上,斜裂的外侧高于内侧.呈凸面向后的弧形。

水平裂多见于中间支气管或右肺动脉干的层面上,其CT表现与斜裂相似,在常规层厚扫描时显示为较斜裂更宽的低密度“透亮带”,往往与其后方的斜裂共同构成类圆形或底在肺表面的楔形“透亮区”,以致有人将其误认为是单一水平裂的特征表现。在薄层扫描时,水平裂也常表现为线样致密影,以高分辨率CT显示最佳。

(二)支气管

支气管是CT图像上确定肺段及其亚段的主要依据,其CT表现除与管径大小有关外,还与其走行方向有关。当支气管走向与扫描层面一致时,CT显示其纵断面,如右上叶支气管及其前、后段支气管,左上叶支气管及其前段支气管,中叶支气管及其外、内侧段支气管,两肺下叶的上段(背段)支气管。当支气管的走向与扫描层面垂直时,CT显示其横断面,如右上叶尖段支气管,左上叶的尖一后段支气管,右肺中间支气管,两肺下叶支气管及其基底段支气管的近侧部。当支气管的走向与扫描层面斜交时,CT显示支气管为卵圆形断面,如舌叶支气管及部分上、下舌段支气管,偶见于右肺中叶的外、内侧段支气管,下叶基底段支气管的远侧部。

通常支气管内充盈空气,以低密度的“含气影”为特征。横行的支气管最易为CT显示,直行者次之,斜行的支气管CT显示率较低。此外,支气管的CT显示率还与扫描层厚有关,肺叶支气管和肺段支气管多可借常规层厚显示,斜行的肺段支气管和亚段级支气管往往需行薄层扫描方可分辨。

观察100例常规层厚的肺部正常CT图像,肺段支气管的CT显示率。

(三)肺血管

与支气管相同的是,肺内血管的CT表现亦主要取决于其管径的大小和走行方向;与支气管不同的是,支气管内一般含空气,呈低密度影,而血管内充盈血液,显示高密度影,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但肺动脉和肺静脉通常情况下无密度差异,它们之间的鉴别有一定困难,主要依据各自与相应支气管的位置关系或连续层面分析方能决定。靠近肺门的大血管一般易显示,而肺内的血管显示率不等,往往需借连续层面追踪观察到肺门血管干处,才能判定是肺动脉或是肺静脉。一般来说,肺段动脉紧密伴行于同名支气管,多位于支气管的前、外或上方;肺段静脉主干则位于同名支气管的后、内或下方。由于CT扫描的横断面成像方式和“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支气管与相应血管之间的位置关系并非与正常解剖观察结果完全一致,尤其是支气管与血管之间呈上下位或接近上下位时更是如此。如实际上为上下位的支气管和血管,在CT图像中会显示为内外位,甚或不在同一层面上显示。掌握CT解剖与大体解剖的异同,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解释CT图像所见。CT图像上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在肺段内的相对位置关系。

薄层CT扫描因为受容积效应的影响较少,故可更细致地显示支气管血管束。总的说来,口图像上的血管外形比较光滑规则,从肺门向肺周围逐渐变细;有时较大血管的外缘可呈三角形,代表着血管的分支处。肺血管的断面影接近肺门及纵隔方向较粗也较多见,越近肺外周越少和越细,而薄层扫描时血管断面显示的概率增加。

CT图像上如何鉴别血管与肺内细小结节,下述方法可供参考:①血管断面往往与伴行的支气管断面紧邻,大小也相仿;②与邻近的条件血管影大小比较,粗于相邻血管的为小结节,否则为血管断面;③上下层面追踪观察,如连续出现者为血管,否则为小结节;④改变病人体位后扫描,因血管方向改变,断面影随之消失,而小结节形态和位置不变。

当人体直接扫描(立位胸片),可见下肺野血管较小肺野血管粗些;仰卧位扫描时,则同一层面后部血管较前部为粗,在下肺野层面尤为明显。这些主要与重力和血流分布有关,不应与病变混淆。

(四)肺段

CT图像上确定肺段的主要依据是肺段支气管,它位于肺段的中心。肺裂和肺段静脉主支位于相邻肺段之间,构成肺段的边缘。各肺段之间的界限决非整齐划一,根据扫描部位所显示的肺段也不相同。以纵隔内的大务管和(或)肺内的大支气管作为标准,有助于肺段的确认和划分。下面描述6个标准层面上的肺段分布。

1.经胸锁关节的层面

两侧肺野内可见多个圆形或逗点状管道断面影,它们是支配上叶尖段的支气管血管束,故本层面及向上层面上主要为两肺上叶尖段分布。

2.经主动脉弓的层面

两侧肺内近纵隔缘可见含气的尖段支气管,在其内侧的高密度影为尖段动脉,在其外侧者为尖段静脉。在肺野的前、后方,尚可见支配前段和后段的支气管血管影,故该层面可同时显示上叶的尖段、后段和前段。由于左肺斜裂较右肺者出现层面高,故本层面左肺野内尚可见下叶的上段(背段)。

3.经左肺动脉的层面

在右肺野内可显示上叶支气管干及其前、后段支气管的长轴,上叶尖段静脉的断面呈圆形,位于前、后段支气管形成的向外开放的夹角内;后段静脉呈长轴汇入尖段静脉,该静脉亦可用来划分右肺上叶的前、后段。左肺野内所见基本同右侧,只是前、后段支气管不如右肺者粗大明显。两肺斜裂位置前移,下叶上段面积增大。本层面主要由两肺上叶的前、后段和下叶上段构成。

4.经右肺动脉的层面

两侧肺野前方可见1~3支较大的血管影,无支气管伴行,为上叶前段静脉的段间支(主支),表示前段行将结束。右肺野中部的“透亮区”前部为水平裂,后部为斜裂,所围的肺组织属中叶外侧段。左肺野中部可见舌叶支气管和血管。两肺斜裂进一步向前移位。本层面右肺内主要为上叶前段、中叶外侧段和下叶上段,左肺内主要为上叶前段和上舌段、下叶上段分布。

5.经基底干上方层面

右肺显示中叶支气管及其外、内侧段支气管的长轴,相应的肺段动脉分别位于支气管的外(后)方,而静脉则位于支气管的内(前)方。左肺显示上舌段支气管和血管干,其中动脉位于支气管的外侧,静脉位于支气管的内侧。本层面两肺下叶上段达到它的最大面积,向下将逐渐变小。本层面右肺可见中叶外、内侧段及下叶上段,左肺则为上叶的上舌段和下叶上段占据。

6.经两下肺静脉的层面

右肺斜裂前方仍为中叶的外、内侧段分布,斜裂后方由下叶的内、前、外、后基底段占据。左肺斜裂前方仅有下舌段,有时亦可见上舌段,斜裂后方基本同右肺,亦为内(心)、前、外、后基底段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