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扩散下欧盟经济及中欧经贸合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欧债危机扩散下欧盟经济及中欧经贸合作

姚铃

■姚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自2009年三季度开始复苏以来,欧盟经济已连续8个季度实现正增长。但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扩散及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影响,欧盟经济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增长速度大幅放缓,三季度仍毫无起色。近期公布的《欧盟秋季经济预测报告》大幅下调欧元区和欧盟经济增长前景,将主权债务危机带来的持续不确定性视作未来2年内欧盟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一、当前欧盟经济形势

(一)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看不到尽头自2009年12月希腊爆发债务危机以来,欧洲始终笼罩在主权债务危机的阴霾之中。2010年末和今年5月,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向爱尔兰和葡萄牙提供联合金融救援,并于今年10月底推出向希腊提供第二轮资金救助的方案,力图扑灭欧债危机的火焰。但由于希腊紧缩方案及欧盟救助的各项细节迟迟得不到落实,市场担忧情绪不断上升,波动加剧,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反复恶化并迅速蔓延到区内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11月初,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连续走高,超过7%的可持续分界线,创欧元区成立以来新高。为避免危机扩散,欧洲央行8月中旬重启饱受争议的债券市场购买计划(SMP),至今成为救助意大利等“大到不能倒”经济体唯一的机构。但即便如此,意大利当前债务问题仍处崩溃边缘。面对复杂难缠的危机,欧盟和欧元区核心国家意见分歧、办法不多,前景令人忧虑。

(二)经济增长疲态毕现2011年一季度,欧盟经济环比增长0.8%,增速快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同时内部消费呈现复苏势头。但进入二季度,随着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再度恶化,以及美国经济增长失速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欧盟经济增速出现较大滑坡,二、三季度环比均微增0.2%,创本轮复苏最低水平。据欧委会预测,今年四季度欧盟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减慢,环比增长预计为零。

一是各项主要指标全面下滑。

二季度家庭消费开支环比下降0.1%,总固定资本形成环比增长0.3%,对外出口环比增长0.6%,均比一季度大幅放缓(三项指标分别环比增长0、1.1%和2.2%)。二是8月份数据显示经济收缩态势进一步加剧。其中,工业生产指数环比减少1.3%,零售环比减少0.3%,出口环比减少5.2%。三是核心成员增长乏力。今年前三季度,德国经济分别环比增长1.3%、0.1%和0.5%,法国分别增长0.9%、-0.1%和0.4%,而英国则分别增长0.4%、0.1%和0.5%。

(三)出口增速明显放缓

2011年以来,欧盟对外出口总体上虽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前高后低,贸易逆差规模进一步扩大,形势不乐观。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今年1-9月,欧盟出口11266亿欧元、进口12584亿欧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14%,增速继续减缓;贸易逆差1318亿欧元,同比增长8.6%。

受全球整体需求减弱影响,二、三季度,欧盟出口增速明显降低,且波动较大,4月、6月、8月和9月均出现环比负增长。尤其欧盟两大主要经济引擎———德国和法国出口增长疲软,直接导致欧盟对外出口不振。

(四)先行指标持续走低

咨询机构Markit经济公司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主要先行指标进一步走低,显示欧盟经济下行风险逐步增大。10月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降至47.3,自对我国商品的需求呈现放缓迹象,我对欧盟出口增长速度显著下降。据海关统计,2011年1-9月,我对欧盟出口增幅为17.4%,比同期全国出口整体增幅低5.3个百分点,与金融危机后较长时期我对欧盟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形成鲜明对照。对欧盟出口占我对外出口总额的比重出现下降,1-9月为19.1%,较上年同期减少0.8个百分点。从国别情况看,1-9月,我对在欧盟的前六大出口市场———德国、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出口额合计占同期对欧盟出口总额的74.1%,较2010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

从不久前落下帷幕的2011年秋季广交会的数据也可以看到欧盟对我需求增长减速及企业谨慎对待后市的苗头。与今年春交会相比,整个秋交会期间,欧洲到会客商人数虽上升17.2%,但成交却大幅下跌19.0%,仅次于对美国成交降幅(下降24.0%)。同时,企业出于对后市不确定性等因素的担心,普遍不敢接长单,成交的订单绝大多数是6个月以内的中短单。

(二)欧盟对华贸易政策更加激进

债务危机使欧盟内部保护主义倾向抬头。欧盟以“开放贸易”、“公平贸易”为名,实施新的贸易战略,一是扩大出口,二是限制进口,力图使经济尽快摆脱债务危机、实现复苏,继续保持其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中国成为其新贸易战略首当其冲的目标之一。基于中国市场对欧盟经济的重要性,欧盟一方面将中国视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全力要求中国开放市场,以实现欧盟企业在中国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对中国商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限制,希望迫使中国解决其对华贸易中的关切问题,包括要求对等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中国产品实施更加频繁的贸易救济措施等。

2010年,欧盟对我国产品发起11起贸易救济调查,比2009年增加57.1%,是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措施最多的世贸组织成员。欧盟不仅拒绝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且为应对我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有关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的即将到期,将对华贸易救济从反倾销延伸到反补贴。2011年5月,欧盟首次对我国产品(铜版纸)征收反补贴税,预示着我对欧出口将面临新的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中欧目前均加强了通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解决双方贸易纠纷的尝试,显示双边经贸关系更加成熟。日前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发布裁决报告,裁定我起诉欧盟对华碳钢紧固件反倾销措施案取得胜利,特别是认定欧盟《反倾销基本条例》第9(5)条关于单独税率的法律规定违反世贸规则,具有重要意义。

(三)欧盟自贸区战略对我构成潜在影响

为应对债务危机挑战,欧盟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力图在未来5年内使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覆盖其50%的域外贸易额。为此,欧盟积极推进与我周边经济体的自贸区建设,先后启动与印度、东盟、新加坡等的自贸协定谈判,最近又同此前一直回避的日本开展相关磋商。今年7月1日,欧盟同韩国自贸协定正式生效。这是迄今欧盟对外建成的最具意义的自由贸易区,欧盟贸易委员德古特称这必将成为欧盟与亚洲贸易关系中扭转乾坤的重要因素。由于短期内中欧建成自贸区的可能性不大,而我在出口产品方面与上述经济体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如不妥善应对,将有可能形成贸易转移效应,对我国的对欧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四)我对欧“走出去”面临两难处境

第一,欧债危机的爆发,使很多欧盟国家和企业资金短缺,对我投资持欢迎态度,为我企业扩大对欧“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企业对欧投资出现热潮,包括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三一重工在德国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等项目均实现良好效益,对企业自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多数中国企业还不具备在欧盟这一成熟市场开展大规模投资合作的能力,勉强进入,最终可能大败而归。今年曾一度沸沸扬扬的波兰高速公路项目成为中国对欧“走出去”失败的一个典型,其教训需深刻总结。

第三,中国企业集中大量进入欧洲,特别是个别企业不计成本收购欧方高端技术的行为,引起欧方的警觉,欧盟政客和舆论针对我国的投资保护主义言论时有出现。因此,欧盟经济一旦好转,我对欧“走出去”的环境存在逆转的可能性,当前的机遇也许转瞬即逝。▲

注释:

①19月7日意大利参议院通过最新的紧缩计划,节省开支和增加税收的总规模将达到500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