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降低电能计量装置误差问题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4

关于降低电能计量装置误差问题探究

王仁康牛强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天津300222

摘要:论文现有的教育体系下培养的物流人才在结构的合理性方面严重不足,对本科泛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对泛实践教学具体建设的步骤。

关键词:物流管理;泛实践教学;创新人才;校企合作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海西供电公司青海格尔木816000

摘要:本文以电能计量装置误差为例,深入分析了电能计量装置产生误差的主要形式及降低的技术措施,从而保证整个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准确。

关键词:计量装置;产生误差;技术措施

1、前言

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关系到电力企业及电网的安全运行,电能计量装置误差的出现,影响装置的准确操作,造成运行系统的不稳定。因此,对电能计量装置的基本要求就是准确,做好电能计量装置工作,提高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真正做到电能计量公平合理,为发供用电各方提供可靠依据。

2、电能计量装置产生误差的主要形式

2.1电能表本身的误差。电能表的基本误差随负载电流和功率因数变化而变化的关系曲线称电能表的负载特性误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式电能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电子式电能表的功耗也会影响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在实际接线中用三相三线电能表测量三相四线电能将引起附加误差,由于三相负载不平衡,中性点Ib=In—Ia—Ic所以,缺少电流Ib所消耗的功率,引起附加误差。电能表产品本身的产品误差和电能表使用不当造成的误差也不能忽视。在电能计量管理中,由于电能表接线错误,断线(失压、断流)所引起的计量误差较大,易被发觉;而由于电能表非常规接线或使用不当引起的计量误差较小,不易被重视,

2.2互感器误差。互感器准确度等级太低,早期建设的变电站和用户的计量装置互感器配置准确度等级普遍偏低,不符合规程要求。另外,现在电力系统中普遍使用的互感器按照国标的规定,在额定负荷的25%—100%,功率因数为0.8—1.0的范围内,互感器的误差要符合所标称的准确度等级,也就是说互感器的准确度等级只有在25%—100%额定负荷下才有保障,过大或过小的负荷都使互感器的误差处于国标覆盖不到的状态。

2.3二次回路误差。电能计量装置没有配置计量专用电压、电流互感器或互感器的专用二次绕组。二次回路上接入与电能计量无关的设备过多,造成二次负荷过大影响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都是产生二次回路误差的因素。

1.4二次导线压降误差。由于电压互感器的二次输出端与电能表的输入端之间的线路中,有导线阻抗、熔断器、继电器触点、空气开关等设备的接触电阻,当有电流通过时,就会引起二次电在线路上的一个压降和角度变化,相对于电能表来说,也就是线路上的压降和相移给电压互感器带来一个附加误差,因此产生计量误差。

3、降低电能计量装置误差的技术措施

电能计量装置的误差是多方面综合因素的结果,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可以针对误差产生的原因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定性地减少影响电能计量装置各个环节的误差,以达到降低综合误差的效果。

3.1合理配置电能表

①为了保证电能计量装置能够准确地测量电能,必须按照有关规程要求,合理选择电能表的型式、电压等级、基本电流、最大额定电流以及准确度等级。按照国家划分的计量装置五大类配置要求,合理配置电能计量装置。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全电子式电能表技术与功能已日趋完善,其误差较为稳定,且基本呈线性。一只多功能电子表可同时兼有正、反向有功,正、反向无功四种电能计量和脉冲输出、失压记录、追补电量等辅助功能,且过载能力强、功耗小。因此应优先选择高精度、稳定性好的多功能电能表以提高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度。

②采用正确的计量方式,减少计量误差。对接入中性点绝缘系统的电能计量装置,应采用三相三线制电能表,其2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与电能表之间宜采用四线连线;对接入非中性点绝缘系统的电能计量装置,应采用三相四线制电能表,其3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与电能表之间宜采用六线连线。在实际运行中,若用户的负荷电流变化幅度较大或实际使用电流经常小于电流互感器额定一次电流的30%,长期运行于较低载负荷点,会造成计量误差。

3.2排除错误接线方法

①带电检查:A首先排除电压回路错误,用相序表检查电压回路的相序,并以电压互感器为标准,用万用表分别测UA0-UA、UB0-UB、UC0-UC、及UAB、UBC、UCA的值,据此可查出电压回路是否正常,若有错先恢复正常;B用钳型相位伏安表测A相和C相电流的大小IA、IC排除电流短路、断路及接触不良等故障;C用钳型相位表测出电能表两元件所加电压与电流间的相位角,即UABIA和UCBIC的角度并画出相量图;D对相量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排除电流回路错误接线,并加以改正。

②停电检查:主要是用万用表或自制通灯对电流回路作导通试验来校线,校线时要注意把线从电能表的表尾和互感器侧都断开进行测量,否则线路会通过电能表内部电流线圈形成回路无法进行正确校对,一般校对顺序为:进表线-端右侧-端左侧-互感器。校对后根据三相电流表正确接线进行改正。

3.3降低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降

①采用专用的电能计量回路,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规定:Ⅰ、Ⅱ、Ⅲ类贸易结算用电能计量装置应按计量点配置计量专用电压、电流互感器或者专用二次绕组。电能计量专用电压、电流互感器或专用二次绕组及其二次回路不得接入与电能计量无关的设备。做到这一条就可以使电压互感器的二次负载减小并减少二次负载的连接点,就可以解决电压互感器因二次负载过多、连接点过多产生的电压降。

②尽量缩短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长度或者加大导线的截面积,降低导线电阻,在新建、改建、扩建的变电所,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导线的截面积应按允许的电压降计算确定,就可以减小因导线过长、截面积小而产生的电压降。

③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出口最好直接接到电能表,中间不要串有任何辅助开关接点、端子排和熔断器等,以减小因接触电阻过大引起的电压降。对35kV以上的计量点,为保证安全,二次回路装有熔断器时,必须认真解决熔断器的选型问题。

④安装电压补偿器:安装电压补偿器适用于不宜改造的变电所,但使用时要取得有关部门认可,做好协商工作,签订协议,避免出现计量纠纷。

3.4加强PT二次压降测试与改造

PT二次压降产生的误差是计量装置的重要误差源,其值永远是负值,它对电能计量准确性的影响很大。因此要保证计量装置综合误差合格,就必须对PT二次压降进行测试与改造,改造方法是:①采用专用计量二次电缆;②采用低功耗的电子式电能表;③增加二次导线的截面积;④加装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补偿器。所选用的补偿器必须具有各省市电力试验研究所的测试报告,并且各项技术指标均合格。在正常运行方式下,补偿器的调整残差范围比值差-0.05%~-0.10%,相位差0~+5(分)以内。调整后应由检验单位加封。用户计量装置原则上,不装压降补偿器。改造后的误差应达到I类电能计量装置PT二次压降应不大于额定二次电压的0.25%;其他电能计量装置PT二次压降应不大于额定二次电压的0.5%。

4、结束语

总之,电能计量装置是电力系统中必备的计量器具,其计量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用户、电力企业、社会的经济效益,降低电能计量装置误差需对电压、电流互感器等元件进行正确使用,采取误差预防措施及辅助设备的配合,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误差监测、保障计量装置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郭成云、李强、金希柱、陈莉.电能计量装置综合误差的计算机减小措施[J].中国计量.2010.(06):2-7

[2]杨志浩、张田.大用户电能计量装置改造的思考与建议[M].长治日报.2011.(01):6-12

随着国务院在2011年发布振兴物流产业发展的9项措施以来,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电子商务的发展又带动了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升级与整合。先进的物流管理需要有先进的人才来掌控。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物流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注。但是,现有的教育体系下培养的物流人才在结构的合理性方面严重不足。同时,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现有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差、动手能力不足等缺陷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阶段物流产业的发展需求。如何加强物流专业建设,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泛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新时期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

(一)国内外泛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一般情况看来,国内外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普遍集中在实验课程的建设、岗位技能的训练、产学研合作以及实践教师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

1.产学研合作方面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目的在于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人才培养的全面性。高校的课程设计往往是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面向学生为发展主体,能力为发展方向的办学理念。在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专业与行业的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方面,运用各种创新的教学手段培养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近年来,随着资源整合理念的深入人心,国外一些高校开始重视将实践教学体系看做一个整体,注重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整合社会资源。但是目前,国内高校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中往往将这几方面内容孤立开来,很少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

2.多案例教学方面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较强的实践背景,就注定了该学科的教学工作不可能局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现阶段的案例教学工作往往还存在于较多的课本和网络摘抄,缺乏任课教师对实际工作经验的亲身体验和学习。也就无从提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习惯培养。因此,泛实践教学体系创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安排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以多案例教学呈现实践类学科的教学特点。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熟悉物流专业的特征,通过案例学习让学生掌握物流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工具。并灵活运用物流专业的相关知识观察和处理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要学会多看生活,多提问题。为以后在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岗位上处理业务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任课教师的人才结构方面

钱学森同志的《系统论》中,反复强调了系统的六要素包括的最重要的方面——人的因素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无论是从工具的角度还是从实践运用的角度,其所有者,人,才是主体,是关键。因此,教师队伍的结构的优化和培养是完成泛实践教育的重中之重。建设的目标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这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是极难做到的一点——因为现阶段大学教师往往都是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学校,完全没有企业工作的实践经历和实际运营经验。这对于在讲授物流管理这样的实践性课程方面具有极大的挑战。对于社会上的案例,作为二手数据的处理方面,缺乏实践的教师往往也很难把握该案例可能存在的实际影响因素。在教授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其一、讲授的案例刻板而僵硬,不丰富,没有血肉;其二,信息时代和学生拼信息又不处于优势,往往会面临学生的挑战,给以后的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被动。

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教改工作的最重要的环节。现有高校的学生在一路考试一路教学的过程中已经逐步厌倦了教-学的基本流程。在即将就业的压力下,老套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足以给他们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反而容易给他们“缺乏实践”的危机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宁可旷课也要去实习的原因之一。在他们看来,局限于课本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作用有限。

4.校企合作的方面

现阶段,校企合作虽然在很多地区已经展开,但往往会陷入学校一头热的尴尬局面。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作为市场的参与主体,企业是以盈利为首要经营目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在用人方面,明显的举例就是用人单位往往非常关注人才的工作经验。因此,作为毫无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企业不仅无法利用学生维持日常运营工作,还要分配有经验的员工带学生学习而影响其工作效率。因此带来两个结果:其一,即使学校希望与企业寻求合作,企业往往也只是敷衍了事;其二,学生在企业的实践往往只能涉及低层次的重复劳动和附加值低的手工劳动,例如跑单、复印、打印等等。对学生学习物流知识作用有限。

在泛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以合作为单纯的目的进行校企合作。要关注校企合作中产学研结合的工作质量,以产学研结合能有效促进学校专业教育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融合为目标,加快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和企业生产技术管理运营水平的提高,以此为核心竞争力规划泛实践教学任务。要强化物流发展趋势和发展模式等内容的调研,通过为物流企业提供行业最新资讯来吸引企业的加盟和协作,实现泛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

(二)泛实践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

在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包含这样几个关键点:其一、在对国内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现状进行充分学习和了解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国内外在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为本项目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其二、泛实践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在泛实践教学体系平台建设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和研究实践教学基地与教学平台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项目合作、学生实习、课程共建、教师锻炼、企业讲师进课堂等内容,有方向有目的地搭建泛实践教学平台;其三、引进在企业有过相当实践工作经历的专职人员,进入学校走上讲台,直接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通过人才的引进解决教学主体的匮乏问题,在泛实践教学体系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中起到了中坚的作用。其四、在有目的的前提下对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有方向地进行投资;其五、充分利用引进教师的社会关系,打通企业共建校企合作的平台渠道,设计物流管理专业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同时利用人脉关系经常性引进校外企业管理者进行沙龙宣讲。主要研究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泛实践教学基地的经验并整理出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进入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

在建设具有多资源共享平台的教学实践基地方面,将有实力的现代企业吸引加入泛实践教学实践基地是关乎教学实践基地质量的关键,也是整个项目的重点,只有具备好的企业才能够为校企项目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才能为高校引进优秀的企业讲师,也才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习机会,真正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泛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中,除了以上利用引进教师的人脉资源外,学校增强与企业间的股份制合作也是建设平台的有效手段。学校的信息及政策优势结合企业的资源优势打造的合作平台逐渐体现出其自有的生命力后,对于企业的吸引力也将起到示范的效应,推动泛实践平台的建设工作。平台所涉及的选题也往往来源于企业的真实需求,企业的存在问题转化为实验课题在得到解决后,也推动了校企结合共建实验课程的继续推广和延续。

(三)总结

泛实践教学体系是对以往单一形式的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能够有效的整合企业、高校师资、高校硬件资源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是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企业需求导向的实验课程设计能够依据企业的需求设计实验课程,能够有效转化企业问题为研究课题,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和企业合作平台,让学生在锻炼中不断提升能力。而所有这一切的成功因素,除了学校自身在建设过程中的必要投入外,要重点关注“人”的因素的解决,即对具备教师素质的企业高层人才的关注、引进和吸收。

参考文献:

[1]高智琛,刘江鹏.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1):128-130.

[2]董振宁,赵习频,张德鹏,何斌.基于第二课堂的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优化[J].物流工程与管,2014(7):305-307.

[3]张于思,赵英华.校企深度合作下的高职实践教学的推进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45.

基金项目:课题来源: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D0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