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的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早产的治疗

姚亚萍

姚亚萍(黑龙江省巴彦县人民医院黑龙江巴彦151800)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3-0118-02

【摘要】早产是妇产科最为常见与频发的疾病,早产发生率占分娩数的5~15%。早产儿中约有15%的新生儿期死亡,8%早产儿留有智力障碍或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防止早产应得到产科工作者的重视。

【关键词】早产治疗

迄今为止,早产仍是困扰产科医生的围生期并发症之一。为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必须降低早产的发生率。为了更好地预防早产,现对我院200例早产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分娩总数为2120例,其中发生早产20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3岁;肚子都28-36周42例,孕33-36周158例,另随机选取同期我院住院分娩无产科并发症与合并症,年龄相仿,足月分娩的孕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

1.2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早产儿与足月儿病死率比较本组早产孕产妇200例,分娩早产儿210例,包括10例双胎,早产儿死亡31例,早产儿病死率96.98‰。同期我院分娩足月儿2120例(双胎20例),围生儿死亡32例,足月围生儿病死率14.08‰,经X2检验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2早产与年龄、人工流产史、产前检查次数关系资料结果显示,早产与年龄和人工流产史,差异无显著性(P>0.05)。产前检查次数少或未行产前检查者早产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3200例孕产妇分娩方式及早产儿结局200例早产中阴道自然分娩181例,占90.5%,剖宫产19例,占9.5%,分娩新生儿210例,发生新生儿窒息72例,新生儿窒息率19%。新生儿死亡32例,孕周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病死率越高。

3临床表现

3.1有规则宫缩出现,至今10分钟一次。

3.2阴道血性分泌物。

3.3肛查宫颈管缩短,宫口扩张≤2cm。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可诊断为先兆早产。当胎膜已破,或宫口已开大2cm以上者早产已不可避免。

4鉴别诊断

4.1假临产妊娠晚期子宫出现生理性收缩,但可自行消失或卧床后消失,不使宫颈口开大。

4.2轻型胎盘早剥亦有腹痛,可有阴道少量出血。疑有胎盘早剥时,可借助B超检查鉴别。

5治疗

妊娠35周以上可自然分娩。如胎儿存活,无宫内窘迫,胎膜未破,初产女宫颈扩张在2cm以下者,应设法控制宫缩,尽可能使妊娠至足月。

5.1卧床休息以左侧卧位为主,若先露已入盆,要抬高臀部,使先露退出骨盆,以减少对宫颈的刺激。

5.2尽量不作肛查有阴道检查减少刺激。

5.3镇静剂安定2.5mg,3次/日,口服。

5.4宫缩抵制药物

(1)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

①利托君15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每分钟滴入0.15~0.35mg,当宫缩抑制后改为5~20mg肌注,1次/(3~6)小时,24小时后改为同样剂量口服。

②苄羟麻黄碱25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分钟滴入0.05~0.2mg,直至宫缩消失后改为口服10mg,4次/日。

③舒喘灵2.4~4.8mg/次,3次/日,口服。服药时间长后可出现心血管症状如心率增快,停药后可恢复。

(2)硫酸镁阻断子宫肌刺激物合成与释放。

①首剂25%硫酸镁16ml(4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半小时滴完。

②维持25%硫酸镁60ml加入5%葡萄糖1000ml中静脉滴注,滴速2g/小时,至宫缩停止,再维持2小时。

用药过程中注意呼吸,不少于16次/分;24小时尿量不少于600ml,膝反射存在。同时备10%葡萄糖酸钙10ml,在硫酸镁中毒时解毒用。

(3)糖皮质激素对早产不可避免而胎儿<2000g时,可用此类药物以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或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①地塞米松5mg/次,3次/日,肌注。连续2~3天。

②地塞米松8~10mg/次,紧急时羊膜腔内注射,连续2~3天。

③倍地米松12mg/次,间隔12~24小时静点,共2次。

④地塞米松10~2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滴,1次/日,共2~3天。

6讨论

文献报道早产发生率为5%-15%[1],本组为11.07,与文献基本相符,但比马瑞娟报道[2]的5.5%高。据报道,除了畸形,70%-80%的围产儿死亡与早产有关[3],所以只有降低早产的发生率,才能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本组资料产前检查次数0-1次发生早产者占23.15%,比对照组9.82%高(P<0.001)。说明正规的产前检查对预防早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组资料说明,孕周愈小,新生儿出生体征愈低,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病死率愈高(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本组早产病因以胎膜早破(PROM)居首位,臀位次之。据报道[4]PROM者发生早产较未破膜者约高2-3倍。早产PROM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宫颈功能不全、胎膜创伤、羊膜腔压力过高(如羊水过多,胎位异常,多胎妊娠,骨盆狭窄等)。此外PROM的发生亦可能与细菌上行感染有关。因此,应重视孕期卫生保健指导,妊娠晚期避免过多的阴道检查及重体力劳动,预防外伤,纠正异常胎位,禁止性生活。对有宫颈功能不全者,孕中期注意休息,可在妊娠14-16周行宫颈内口环扎术。注意预防由PROM所导致的早产,一旦发生PROM,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应用抗生素积极预防感染,对不可避免发生早产者,应用地塞米松等促进胎肺成熟,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早产儿病死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

[2]马瑞娟.早产71例临床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1993,9(3):143.

[3]宋殿宽.妇产科急重症的抢救.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9.

[4]张光.胎膜早破与早产.实用妇产科杂志,1988,4(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