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级公路高边坡防护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二级公路高边坡防护管理

颜永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公路管理局广西大新县532300

摘要:现阶段,公路边坡灾害越来越常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安全质量。对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公路边坡工程的常见破坏形式以及常见病害类型,然后据此介绍了公路边坡灾害的具体防治对策。

关键词:公路边坡;破坏形式;病害类型;防护;治理

引言

公路工程和铁路工程都属于线状工程,与常见的城市建设、水利建设不同,公路工程需要穿过不同地貌以及岩层分布不同的地区,而且高边坡使用年限较长,为永久边坡工程。公路工程的特点是点多、线长,而且类型较多。目前,山体开挖、路基开挖项目较多,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公路边坡的稳定性有所下降,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较为常见,因此公路边坡稳定性防治至关重要。基于此,对于公路高边坡防护管理,应该综合考虑公路等级、水文地质条件等情况,并且因地制宜的选择具体的防治对策,尽量提升公路边坡工程的稳定性,提高行车安全,并且坚持与环境协调发展。

1公路边坡的破坏形式及病害类型

1.1公路边坡的破坏形式

公路边坡的破坏形式是由很多因素所决定的,包括边坡的岩土类型和特征等等。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公路边坡分为土质边坡以及岩质边坡两部分。其中,土层结构可以决定土质边坡的稳定性,一般可以分为圆弧形滑动以及直线形滑动两部分;而对于岩质边坡,由于其破坏形式容易受到岩体结构类型、岩石类别、坡面走向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分为楔形破坏、平面破坏、圆弧破坏等多种类型。

1.2公路边坡的病害类型

(1)滑坡。滑坡病害的形成原因为:斜坡上的岩土体在较长时间内受到地下水、地表水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逐渐发生水平方向的位移。滑坡病害较为常见,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为是蠕动变形、滑动破坏以及渐趋稳定。根据引发滑动病害的力学性质,可以将滑坡分为牵引式滑坡和推移式滑坡两种。

(2)崩塌。崩塌病害的形成原因为:陡坡上的巨大岩体受到重力的影响,从母体上崩落,在崩塌过程中,岩体顺着斜坡快速翻滚、撞击,然后堆积在坡脚。崩塌病害具有运动学特征,常见类型有滑移型崩塌、错断式崩塌以及倾倒型崩塌三种。

(3)剥落。剥落病害的形成原因为:公路边坡坡面裸露的岩体受到物理风化以及水理作用的影响,逐渐演变为碎屑物质,并且沿着边坡发生坠落。在此过程中,物理风化作用较为常见,硬质岩的剥落速度较为缓慢,而软质岩的剥落速度较快。通常情况下,公路边坡坡面剥落对于道路安全的影响较小,而物理风化的影响较大,很容易使得上部硬质岩体形成危岩。

2公路边坡防治技术

2.1清除滑坡体

有些小型滑坡没有向上以及向两侧发展的趋势,对于此类边坡,可以直接将滑坡挖除。另外,还可以使用某些导滑工程,改变滑坡的滑动方向,避免其危害其他工程。

2.2治理地表水

对于地表水,可以在滑坡体周围作截水沟,避免地表水进入滑坡。另外,还可以在滑坡范围内修筑排水设施,有效排除地下水,并且加强排水设施防渗处理。

2.3治理地下水

对于地下水,可以加强滑坡范围以外的截水沟施工;对于出露泉水、湿地等,可以做排水沟,将水引出滑坡;滑坡体前缘地下水活动剧烈,松软潮湿,因此很容易引起坡体坍塌,对此,可以做小盲沟加强疏导。

2.4上部减重和下部反压

(1)上部减重:对于推移式滑坡,可以在上部主滑地段进行减重处理,增强滑坡治理效果。对于其他滑坡形式,可以在主滑地段进行减重处理,尽量减少下滑力。

(2)下部反压:对于滑坡的抗滑段和滑坡体,可以在外前缘堆填土石加重,以此增加抗滑力,从而达到稳定滑坡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只可以在抗滑段加重反压,避免在主滑地段堆填,而且在具体的填方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地下排水。

(3)减重与反压相结合:通过计算的方式,能够较为准确的获得滑坡的分析结果,从而确定下滑力的减小量,在上部减重的同时还需要在下部反压。

2.5抗滑工程

(1)抗滑挡土墙: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挡土墙的形式有很多种,包括重力挡土墙、锚定板挡土墙、桩板墙、锚杆挡土墙等等,其中,重力式挡土墙较为常见。通常情况下,挡土墙设置在滑体前缘,但是,如果滑坡属于多级滑动,而且总推力较大,支挡工作量较大,则可以分级进行支挡。

(2)抗滑桩:抗滑桩的主要作用是承受侧向荷载,是滑坡的重要支撑结构,将抗滑桩穿过滑体,并且在滑床的一定深度位置进行锚固,可以有效抵抗滑坡的推力作用,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滑坡治理工程中。通过应用实践分析,抗滑桩安全性较高、经济性较好,能够解决一系列较为困难的边坡防护问题,对于缺乏石料的地区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根据抗滑桩的应用位置以及滑坡体的稳定性,可以将抗滑桩分为悬臂式和全埋式两类。

(3)土钉支护技术:现阶段,一般认为土钉支护的机理基础是新奥法理论,在土钉体的作用下,可以将潜在滑裂面之前主动区的复合土体作为稳定土体,避免土体发生侧向位移,从而保证土体的稳定性。

(4)预应力锚固结构:岩体和土层的锚固是一种把受力拉杆埋入地层的技术。通过岩土锚固技术,有利于充分发挥岩土能量,提升岩土自身强度以及自稳能力,减少边坡结构自身重量,节约工程材料,提高边坡工程稳定性,因此经济效益较高,而且社会效益较好。

2.6坡面圬工防护

(1)护面墙:护面墙的主要作用是覆盖各种软质岩层以及较破碎岩层的坡面,避免受到大气降水以及风化作用的影响。

(2)浆砌片石护坡:浆砌片石护坡一般适用于坡度缓于1:1的坡面,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将其与挡土墙和护面墙相结合。

(3)喷射混凝土防护:表层弱风化的岩质坡面稳定性较好,对此此类边坡,可以使用喷射混凝土的方式进行坡面防护,从而有效避免坡面受到冲刷作用的影响,提高边坡稳定性。

(4)挂网锚喷防护:对于危险边坡,可以使用锚杆挂网喷射混凝土的方式进行加固。在挂网前,首先需要对坡面凹凸不平的岩面进行砌石和找平处理,然后再喷射一层厚度为10cm的C20混凝土。在喷射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混凝土喷射厚度,并且使用锚杆做好标记,协调好锚杆外露长度与即将喷射的厚度,除此以外,还应该严格控制保护层厚度。

(5)混凝土预制板:对于缺少石料的地区,可以使用混凝土预制板进行边坡防护。对于混凝土预制板,可以使用C15混凝土预制成边长不小于1m,而且厚度不同的6cm的不同大小的方块,同时还应该在板内配置一定的构造钢筋。

3案例分析:关于省道213线德保至天等二级公路K70+400~+500上边坡塌方处治

2014年11月27日,在建的德保至天等二级公路工程K70+400~+500段路基基本开挖到设计标高附近时,发现边坡面出现多条裂缝,局部不断有掉块现象。经对开挖边坡段及500kV砚崇甲线628#电力铁塔脚区域进行详细勘察,发现坡顶开挖线以外有多条纵向裂缝,最外沿裂缝(距坡顶开挖线0~3米)缝宽10~30cm不等,并有局部沉降,最内侧裂缝穿过铁塔脚基础范围内,缝宽1~3cm不等,中间段也有多条裂缝(图1)。出现以上险情后,桂西公路管理局、德天路建设办高度重视,立即向上级公路主管部门汇报。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百色局、西南电力设计院、广西电力勘察设计院、广西区公路管理局、桂西公路管理局、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德天路建设办、德天路总监办、广西航务工程处等有关单位人员现场勘察后,确定了临时应急方案及上边坡塌方处治方案:①对岩体稳定性分析评价:K70+400~+500段左侧上边坡开裂滑塌,属岩层顺层滑坡;②清砍塔基区域周边地面草木,露出裂缝,设置观测点,对边坡变形情况、铁塔倾斜度及基础变形情况进行监测;③对已经开挖的路段进行回填反压、阻止左侧上边坡坡体滑动进一步扩大;回填高度暂定20m,具体根据现场观测数据及公路设计方验算后讨论确定;④采用防水彩条布对坡顶地面裂缝和开挖坡面进行全覆盖,用水泥砂浆灌注坡顶地面裂缝,防止雨水浸入。做好塔基周围临时排水,不得覆盖塔基;⑤对塔基四脚采用机械绑扎角钢连接成整体,提高塔基整体刚度;在塔基合力反方向埋设地锚,设置钢绞线拉杆(不设预应力)。施工过程中,注意对铁塔进行保护,不得人为对铁塔附加外应力;⑥铁塔基础采用微型桩防护(桩径150mm),设置位置在铁塔底基础外缘面向二级公路端水平投影外不小于1.5m处,平面长度超出铁塔基础水平投影两端各不小于1m,桩底进入基岩不小于7m。⑦将本转角电塔移到上部另外坡顶位置,调整附近电塔位置,重新接线,完全避开了边坡对电塔的威胁。路线采用原设计,德保至天等公路路线平纵面保持不变,路基横断面边坡坡率进行适当放缓,坡脚采用路堑挡墙进行加固。

经过三个多月的连续抢险施工,转移超高压电塔、卸载放缓边坡及塌方处路堑挡土墙终于完成。经连续观察与监测,放缓后的边坡没有发生新的变化,趋于稳定。

图3卸载放缓边坡及路堑挡土墙完成后

4小结

公路边坡工程的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公路建设的安全,对于公路工程的经济性、可行性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制约作用。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公路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对公路边坡的病害形式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具体的防治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期推动公路边坡防护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惠民,王恭先,周德培.山区高速公路高边坡病害防治实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罗勇,何文勇,刘怡林.公路典型软质岩石边坡工程稳定性研究[J].交通科技,2010(1):61~63.

[3]李运生,石亮.我国高速公路边坡植被防护技术初探[J].防护林科技,2011(1):105~107,114.

作者简介:

颜永明(1978年5月-),男,路桥工程师,本科学历,主要从事路网项目(二级公路)建设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