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历史建筑景观改造思考——以上海市杨浦区济宁路18号景观改造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优秀历史建筑景观改造思考——以上海市杨浦区济宁路18号景观改造为例

翟琼慧

济楚(上海)景观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201802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各大城市的不断发展,作为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历史建筑愈发受人重视,新时期的优秀历史建筑对景观提升改造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杨浦区济宁路18号建筑的景观改造为例,通过对优秀历史建筑景观特点的分析,提炼出景观改造的和合思路,以期对相关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建筑、景观改造、景观和合

上海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中国商业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也是全国近现代建筑最为众多、风格最为多样的城市,是世界建筑史和中国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上海弥足珍贵的不可再生历史文化遗产。根据2002年颁布的《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中将优秀近代建筑的名称改为优秀历史建筑,并确定了优秀历史建筑的范围,“建成三十年以上,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筑:(1)建筑样式、施工工艺和工程技术具有建筑艺术特色和科学研究价值;(2)反映上海地域建筑历史文化特点;(3)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4)在我国产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铺、厂房和仓库;(5)其他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优秀历史建筑”。从1989年评议出的上海首批优秀历史建筑,至2015年公布的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目前上海共有1058处优秀历史建筑。园林景观作为优秀历史建筑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建筑物的风格、形式一样给人以第一眼最直观的感受,真实的反映出了建筑的风貌特色。它既有一般园林景观的功能与价值,更被赋予了建筑自身特有的文化时代特色[1]。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和优秀历史建筑需要进行修缮改造,其中园林景观提升改造成为新的关注点。

一、项目背景

济宁路18号(原通北路400号)项目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内,始建于1935年,属于工业建筑。建筑原为正广和汽水有限公司(1864年英商开设于提篮桥,1923年迁此)。由公和洋行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代派的建筑风格,是第三批上海优秀历史建筑。

场地占地面积2556m2,其中建筑占地面积为1200m2。场地根据建筑划分为四个区块,靠近北侧济宁路为建筑的入口区块,现状为疏林草地;西侧临近通北路区块,为建筑侧门及通风井所在,现状为密植的绿化组团;南侧为建筑消防通道,现状种植草皮;东侧为建筑地下车库出入口。目前场地植物种类如表1所示。

表1场地原有乔灌木统计表

作为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现存老建筑正广和厂“正本清源、广泛流通、和颜悦色”的文化精神给予场地深厚的文化底蕴,老建筑的现代派风格也给场地注入新的精神元素。于园林景观而言,目前场地景观面积狭窄,可使用面积集中在北侧建筑出入口区块和西侧建筑侧出入口区块,景观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相当。场地目前主要以植物组团绿化为主,景观特色及功能区分不明显。

图1场地现况

二、景观改造

本次改造以简约大气、中外和合为设计理念,利用现代园林元素与现代派建筑风格相融合,打造富有现代文化特色的景观空间。

1、入口景观:建筑入口大门位于济宁路一侧,面朝北向,是人员入户的主要空间,建筑出户为三层花岗岩阶梯平台,平台上方现设计为双层玻璃顶的钢构廊架,风格简约而不失大方。入口正中设计为镜面水景,尺寸为长12米宽4米,入口道路为宽4米的花岗岩铺装,整体上在满足落客功能的同时,水景也成为整个入口景观的视觉中心,并且两侧设置园路,连接建筑侧门入口和地库入口,满足行人通行功能。入口植物景观通过营造丰富的绿化组团,突出强调入口功能,并且采用两侧对称的复层种植方式,营造景观仪式感,彰显大气风采。上层为高大乔木香樟(Cinnamomumcamphora)和榉树(Zelkovaserrata)、中层鸡爪槭(Acerpalmatum)和金桂(Osmanthusfragrans),两侧栽植多头苏铁(Cycasrevoluta),增加景观的厚重感。总体上做到春夏有花赏,四季有景观。

图2主入口效果图

2、侧入口景观区:侧入口区位于建筑的西侧,紧邻通北路,占地面积最大,光照条件较好,目前有两个高2米通风井,植物景观方面为简单的植物组团。在整体定位上,本区块是整个场地的游憩休闲场地,在本次设计中将作为重点植物景观区块进行营造。在道路设计上,新开辟景观园路,连接主入口区和建筑侧门,并且一直延伸至外部空间,形成适合游憩观赏的游憩路线。在植物景观方面,梳理原先的植物景观,保留场地部分观赏植物种类,如西府海棠(Malus×micromalus)、紫叶李(Prunuscerasiferaf.atropurpurea)、桂花(Osmanthusfragrans)等;在改造提升上沿园路开辟草地空间,营造良好的观赏条件,植物景观方面重点打造春花秋叶,四季景观的景观特点,新增日本晚樱(Cerasusserrulatavar.lannesiana)、乌桕(Triadicasebifera)等观花赏叶植物,由于西侧紧邻通北路,因此在设计上增加地形,通过丰富的地形变化和植物复层结构搭配,隔离外部道路的影响。同时,对原有的建筑出风口进行植物美化,设计采用种植珊瑚树(Viburnumodoratissimum)绿篱方式遮挡,并将部分场地原有的高大乔木移植至此处,营造成崭新的植物景观,在总体上力求景观十分耐看,打造场地新的景观亮点。

3、其他区:场地南侧为消防登高面,东侧为车库入口,现状为草地空间,在设计提升上通过种植规整绿篱满足场地功能需求,同时对建筑边角栽植桂花(Osmanthusfragrans),在景观上压实空间,营造完整的景观效果。

三、改造思考

1、因地制宜,凸显场地特色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汇的结晶,历史建筑景观改造使得其获得新的生命力并融入现代社会生活,进一步凸现了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互交融的独特魅力[2]。园林景观作为优秀历史建筑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建筑物的风格、形式一样给人以第一眼最直观的感受,真实的反映出了建筑的风貌特色。目前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风格各异,因此景观改造也应该因地制宜,始终以凸显场地特色为核心要求。在具体改造过程中,综合考量场地的现况,包括功能布局和植物现状等,保留场地的景观特色,优先使用乡土树种,营造“小而精”的亮点景观。

2、与时俱进,拓展景观内涵

历史建筑是特定历史时间段的建筑艺术结晶,表现出当时的审美特点。随着时间的发展和人们审美的要求的不断提升,新的景观理念也应运而生,在优秀历史建筑的景观改造中,我们既要遵循设计的连贯性,也要营造当下景观的特色,丰富优秀历史建筑的景观内涵。

3、综合统筹,实现和合新生

和合思想具有双层含义,其一指万物的和谐、平和共荣。其二是指万物和谐的合作,融合贯通结合。其内涵强调的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世间万物都存在差异性,而和合追求的是包容差异性,调和差异性而使其和谐,万物繁荣生长。而不是使万物相互改变至完全一致,如果完全相同那么万物则无法发展繁衍[3]。在优秀历史建筑景观的改造中,应该以和合思想综合统筹,在场地文化上,挖掘场地原有的景观特色,并对其进行重塑,强化场地特点;在景观功能布局上,从行人角度出发,合理分布空间,打造个别具有特色的景观亮点;在植物设计上,补充外来树种,结合乡土植物,营造植物设计美学;在景观材料上,延续原有的建筑特色,并且适当使用新材料,提升景观质感;在景观小品上,可以选择场地原有的元素,因地制宜的糅合进入场地,满足景观需求。

随着城市的发展,优秀历史建筑的景观改造日益频繁,本文通过对和合理念的深入分析及在案例中的运用,为解决此类设计提供多向度参考。

参考文献:

[1]严寒冰.黄浦区优秀历史建筑园林景观改造的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

[2]伍江,王林.上海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概述[J].时代建筑,2006.

[3]郑鹏,黄莉华.浅议和合思想下的园林设计[J].作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