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中沟通方法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手术室护理中沟通方法的应用分析

马慧

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7309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护理中沟通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不同,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沟通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抑郁(SDS)评分、焦虑(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给予沟通护理,进一步缓解了患者负面情绪,提高了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减少了护患纠纷发生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沟通;负面情绪;满意度

手术室是医院中最为重要的科室,主要负责患者的抢救和治疗等工作。但手术治疗属于一种侵入性治疗,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常常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手术效果[1]。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利用沟通的模式,了解患者需求,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进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2]。为了进一步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中沟通方法的应用效果,以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16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以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②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手术禁忌症者;②不配合研究者;③精神障碍者。

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将160例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0例,男33例,女47例,年龄为21-82岁,平均年龄为(51.5±30.5)岁。其中,胸外泌尿手术15例,妇产科手术10例,骨科手术25例,普外手术30例;观察组:80例,男35例,女45例,年龄为22-82岁,平均年龄为(52.0±30.0)岁。其中,妇产科手术10例,骨科手术25例,胸外泌尿科手术15例,普外手术30例;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呈P>0.05,均衡性显著,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手术室消毒、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沟通干预:(1)术前沟通:结合患者的性格、文化程度、年龄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沟通方式,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相关事项,包括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注意事项等,以最大限度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其存在不良情绪,给予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2)术中沟通:麻醉前鼓励患者将内心的焦虑、担心表达出来,并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同时,将手术室相关情况、医疗设备等告知患者,并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让患者明白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同时,采用温和的语言告知患者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另外,医生在手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也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以转移患者注意力,并告知患者自己会一直陪伴在其身边;(3)术后沟通:手术结束之后,护理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内告知患者,同时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身体不适等现象,并温柔地嘱咐患者进行休息等,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于护理人员的关爱。

1.3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越高[3]。

利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

统计两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例数。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SAS、SDS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如下表1所示: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三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SAS、SDS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x±s)

2.2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护患纠纷9例,其发生率为11.25%(9/80);

观察组:护患纠纷1例,其发生率为1.25%(1/80);

对比两组数据,结果呈X2=8.865,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通常情况下,手术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且手术属于一种侵入性治疗。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对自身疾病、手术等相关知识不甚了解,以至于患者在手术治疗中,常常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紧张情绪,以至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配合度较差,甚至致使手术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手术过程中,必须要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沟通干预,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并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而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手术治疗[4]。

在具体的手术护理中,沟通是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护理服务中的中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在具体对患者进行沟通护理过程中,可通过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结束之后三个环节,利用语言、肢体语言等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进而有效提高手术护理质量[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沟通护理干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20.03±3.07)、(19.06±2.05),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06±5.22),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25%。综上所述,通过沟通护理干预,缓解了手术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了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仇红阳.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8):1161-1162.

[2]赵歆.手术室护理中护患沟通对患者精神状况影响的调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9):74+81.

[3]田瑶瑶,张玉,杜军.沟通性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10):111-113.

[4]吴薇.手术室护理中沟通技巧的运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3):215-216.

[5]陈秀伟.沟通技巧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