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巧“引”,学生会“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老师巧“引”,学生会“说”

赵爱华

山东胶南市第二实验小学赵爱华

“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会读书。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自己读懂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再把理解的内化为语言说出来,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水平。”学生怎样就是会读书了?我的理解是:不但能声情并茂地读出来,而且还能把自己理解的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会读书的过程。

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敢说。

情境教学会让学生兴趣盎然,而以景助说,则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二、巧妙引导,及时鼓励,让学生会说

排除了心理障碍,就等于打开了心灵的大门,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就自己提出的问题,结合着重点语句来谈自己的理解。要让学生流畅地说出来,就要给他们充足的读书时间,给他们一个思考准备的空间。如:在教学《菩萨兵》时我是这样做的。

师:从课文中哪些语句能看出他们是菩萨兵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

生:我从“这下急坏了朱德总司令”这句话中体会到朱德总司令是菩萨兵,因为他替藏民着想。

学生说到这儿戛然而止,我知道此时需要引导。

师:藏民的躲藏并没有影响军队的修整,为什么朱总司令急坏了?谁有补充?

生:联系着下文我体会到他着急是怕藏民呆在深山里没有地方住,没有东西吃,担心他们的生活。

师:你能把课文联系起来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谁还能学着这位同学的方法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生:“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我与前文进行了对比,反动军队让藏胞吃尽了苦头,而红军却担心他们的生活,从中我更体会出他们是菩萨兵。

学生的思维已经打开,此时急需老师的点拨。

师:你谈得真好!能抓住重点词语具体谈一谈吗?

生:我从“怎么受得了”和“得想办法”中知道朱总司令为了不让藏民冻着、饿着,正想尽办法让他们回来。朱总司令一心想的是藏民,我体会出他是菩萨一样的司令。

师:对呀,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甚至重点字谈自己的理解,这又是一种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办法,谁再来接着谈?

生:“现在已是春耕的时候了,气节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从这句话中的“赶紧”一词,我体会到朱总司令怕藏民种不上地来年挨饿,他这是真正为藏民的生活着急,真是菩萨司令啊!

师:你说的真精彩,为你而鼓掌!

此时学生不光敢说,而且会说了。一双双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

…………

学生已完全融入到了文本之中,是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真正的对话。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如果班级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学生并参与到谈话里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以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课堂教学是学生愉悦而难忘的人生历程,通过精心组织与合理引导,就一定能构建出学生阅读对话中属于自我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