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黄群华

广西凭祥市第一中学黄群华532600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有助于直观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效率,本人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主体与主导并重2)“三维目标”有机统一3)多种资源各尽其用4)课件制作便捷、适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利辅助工具,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认知水平,可以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入信息技术有助于增设教学情境,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下面是本人在初践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几点看法:

一、主体与主导并重

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学生在网络资源环境下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正确地加以引导和把握。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教师在借助信息技术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前提下,要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的工具,学会对网络的丰富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加工和处理,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提高对信息的处理和运用能力。教师在提供相关网页资源前,要做好引导学生对那些无关信息的筛选、过滤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防火墙或把教育资源下载到学校的服务器上,利用局域网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以防止学生受到不良影响。

二、“三维目标”有机统一

现代信息技术在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在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方面尚显不足。目前大多数语文课,由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介入。教师注重多媒体演示、网上辅导和交流,学生注重计算机屏幕和网络自主学习,师生之间在特定情境中的富有情感的交流就会成为“人—机”之间毫无情趣的交流,这是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大忌。人机关系越密切,人际关系越弱化。有的学者对此提出忠告:“人与人之间的亲身交往被人与机器之间交流所取代,人际交往日益淡漠。”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真情实感的交流,导致学生情感态度与体验的缺乏,不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真正做到把这三维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语文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的过程,而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根据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把握好课件适合的切入点,防止课件成了“教案搬家”,教师成了“放映员”。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交往,无形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友好、和谐的情感态度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多种资源各尽其用

语文是一门跨学科知识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多、范围广。Internet作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固然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然而,从来就不存在万能的或惟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也是这样。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资源可以利用,比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图书报刊、影视广播、报告会、辩论会、标牌广告等等。此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也可以成为语文学习的资源。尤其是语文学科,教材内容很多是反映现实生活情境的,还有一些作家的作品及名著等,这些是网络资源中所无法提供的。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他教学资源的利用。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领略大自然,深入社会生活环境,参观名胜古迹、纪念馆、博物馆等,以获得真实的感知,拓展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要指导学生善于利用图书馆,查阅图书、报纸、杂志,以获取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在重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时,我们不能只局限于网络资源,不能片面地认为只有网络资源才是惟一的资源或最好的资源。

四、课件制作便捷、适用

对现代的教与学来说,充足的资源是至关重要的。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必须有相应的课件的支持。只有丰富的课件资源,才能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课件,而课件的制作必须为语文教学目标服务。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是语文课的主要目标,语文课件必须为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服务。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课件制作水平低,并且都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语文课件只是课本、教案和练习册的简单搬家,往往无法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使得学习课件单调、沉闷;有些课件生硬地“图解”课文,损坏原作意境,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的课件脱离课文实际,百目调用音像资料,使得教学目标模糊,教学重点偏斜;优秀的课件资源又很缺乏,即使网上有一些,但由于界面不够友好,操作难度大,只能供制作者本人使用,不能资源共享。

对于语文课件的制作,首先必须为实现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服务,这是走出语文课件制作误区的关键。课件应该根据语文教学目的和内容来选取与课文相应的音像、图片资料等,充分挖掘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引导他们透过语言文字这一“思维外壳”去接受作者的审美经验,感知形象,体会情味,领悟理趣。其次,要让更多的一线语文教师自身参与到课件制作中,开发和研制出更多的优秀课件资源,这样更能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第三,课件制作技术含量不要太高,操作起来应方便、简捷,师生都能根据提示使用课件,随时可改。第四,在课件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不仅强调人机交互,而且要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强调人机交互,使学生在不同时空范围内能够协作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再优秀的课件也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的教学情境,同一课件也很难被不同的教师应用于各自不同教学的环境中。因此我们更应注重做好信息资源的收集工作,把大量的学习资料与信息收集、整理出来,并把它们放在一个工作平台上,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自己随意地加以组合运用。

语文学科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教学规律,适当的多媒体课件材料可以辅助创设情境,但这并不是惟一方式。教师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栩栩如生的生活实例等都可以创设情境。如果什么课型、什么内容都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技术,就会造成课堂教学方式单调、不灵活,学生会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创设教学情境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运用多种创设方式相结合;要有针对性,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真正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芒芒、王红,初中语文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孙春成,语文教育随笔,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龙协涛,文学阅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熊大治,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