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胃肠减压合并小肠内营养对于脑出血术后的应用及护理

/ 2

持续胃肠减压合并小肠内营养对于脑出血术后的应用及护理

尹芳芳

尹芳芳(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系科300162)

【摘要】目的研究持续胃肠减压并小肠内营养对脑出血术后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2011年12月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5例病人于入院后或入院急症手术后持续胃肠减压并三天后给予小肠内营养。结论持续胃肠减压合并小肠内营养能提早开通肠道功能,改善营养摄取,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持续胃肠减压;小肠内营养;脑出血

应激性溃疡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出血影响患者身体恢复,甚至造成死亡。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主要机制是丘脑下部受损,或病变涉及下丘脑前区自主神经中枢或脑干迷走神经核通器,迷走神经兴奋,大量乙酰胆碱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增高,同时大量释放肾上腺皮质素,损害胃粘膜屏障,交感神经张力改变,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使胃壁血管收缩,粘膜缺血,胃粘膜血流减少,使胃粘膜屏障受损加重,产生应激性溃疡。严重的出血影响患者身体恢复,甚至造成死亡。临床上一般采用持续胃肠减压预防胃内出血,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将胃肠道中积聚的气体及液体吸出,减轻胃肠胀气,降低胃肠道内的压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1]。营养支持治疗是现代外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治疗技术。自从有了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短肠综合症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也改变了肠外瘘的治疗策略,但长时间应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会导致肠粘膜萎缩及肠道菌群异位,导管并发症也越来越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有更好的优点,被认为是营养支持的首选方向。

持续胃肠减压期间患者禁食,禁饮,可引起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因此我科室对35例病人采取术后三天经鼻置入鼻肠管给予持续肠道营养并给予持续胃肠减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5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8例,年龄28~70岁;其中出血保守治疗10例,做脑室外引流33例,开颅术18例。20例行器官切开,置胃管3个月,小肠管3个月。

1.2方法

1.2.1留置胃管

准备一次性胃管,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及胃肠减压术所有物品,告知胃肠减压术的方法,目的,注意事项,为患者进行插管操作,插入深度55~64CM,并检查是否在胃内。[1]妥善固定胃管,给予持续胃肠减压。

1.2.2内镜下留置经鼻小肠管鼻营养管放置前先将其润滑,从鼻孔插入约25cm时进十二指肠镜,内镜自动将其带至胃腔,用异物钳夹鼻营养管管身推进内镜送鼻营养管至十二指肠降部,反复多次可将其送至Trize韧带以下20~40cm,助手固定鼻肠营养管,边吸气边后退胃镜。术后营养液可选用营养全面的要素饮食,也可由营养科自制营养液。选择一次性小肠袋,有小肠泵匀速滴入,初速为20~30ml/h,适应后逐渐增加速度,每日有250mi,逐渐增加至1000ml,小肠液的温度为37~40度为宜。

2护理

2.1一般护理

2.1.1牢固固定胃管和小肠管,防止脱出,每天交接班,检查记录刻度,并做标记。

2.1.2对于持续胃管减压,应观察胃液的颜色,记录引流量,如为血性或是咖啡色胃液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随时注意胃肠减压处于负压状态。

2.1.3持续小肠内营养应严格控制营养液的速度,浓度和温度,应由慢到快,由稀到稠,由少到多,循序渐进,适宜的温度为37~40°,过低容易导致肠痉挛,过高易烫伤肠粘膜,开始速度应一20~30ml/h为宜,逐渐增加量和浓度,先增加量,在增加浓度,不能同时增加,7~10天后可增加至病人需要量。留置小肠管过程中应定时检查管道的位置是否正确,防止小肠管进入胃内引起胃倾倒综合征。每8h进行通管及冲洗管,防止食物残渣阻塞管腔。

2.2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2.2.1营养管阻塞

预防措施持续输注时每8h用20ml温水冲洗营养管,给药时应把药物彻底研碎,给药后应冲洗管道。

2.2.2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窒息的预防措施留置胃肠减压:应让胃肠减压随时保持在负压状态,定时倾倒,防止过满,影响负压效果。留置小肠管:输注速度要慢,尤其是刚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时输注时应抬高床头30~35°,间断输注是注入流质后保持半卧位30~60min,防止流质反流[2]。

2.2.3胃肠道反应

主要有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前三者多见于刚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时不适应和应用高渗营养液时,后者见于长期使用肠内营养和习惯性便秘者[3]。温度过低易导致肠痉挛而使病人感到腹痛。因此在进行肠内营养时,要注意营养液的温度偶的恒定,采用加温装置,给予恒温加热,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

2.2.4代谢并发症

严密监测各项生化指标,及时发现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总之,出血出现应激性溃疡的患者,持续胃肠减压可以及时吸出胃内容物,减轻腹胀,降低胃肠道内的压力,改善胃肠壁的血液循环,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而给予持续小肠内营养可以保证营养供给,利用肠道的吸收功能满足人体生理需要,,增强了抵抗力,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天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崔焱.护理学基础[M].民卫生出版社,2005,14(8):255.

[2]董春辉,马兰军.卧床高龄鼻饲患者进餐体位与吸入性肺炎关系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1.

[3]陈新.早期肠内营养鼻饲方法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3):2879-2881.

(收稿日期:201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