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系统工程建设的实现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系统工程建设的实现途径

陆海蒋迪王建辉

(吉林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吉林省长春市130118)

吉林建筑大学教学质量建设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吉林建筑大学教学质量建设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02号);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JJKH20170273SK)

摘要:分析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系统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全方位多层次渗透实践教学系统工程理念,完善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构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及完善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等强化实践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对于高等院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系统工程的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系统工程建设;实现途径

一、前言

当前,水环境治理问题已成为国家及各级政府和民生关注的焦点,因而,社会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正日益增加。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虽受到了相应的理论教育,但实践能力普遍不强,导致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快速适应工作节奏。为此,在大学的教学阶段构建实践教学系统工程体系,开展必要的实践教学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效降低办学成本、推进专业的稳健发展以及提升企业的社会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二、实践教学系统工程建设的实现途径

1、全方位、多层次渗透实践教学系统工程理念

由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多从事工程一线的工作,除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强化实践教学系统工程建设,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指引毕业生的就业方向,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从理论授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讲座交流等方面加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渗透[2]。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具有理论与实践良好结合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保证毕业生在工作单位“能用、快用、好用”,保证人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实习教学计划和实习教学大纲上应尽量安排学生深入生产一线和实践性较强的环节中,生产实践、理论知识与课程实验同步安排进行讲授。在实习时机的把握上,应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根据不同的实习目的和内容要求,合理安排实习教学时间。另外,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其内容往往牵涉多门专业课程,这就要求教研室各专业课老师制定出详细且适合实习基地的实习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和大纲的修订还必须与实习企业的生产技术、人事管理等部门进行协商,使双方都对实习的技术内容有足够的了解,以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2、完善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

根据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建立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校外与校内相结合的实习基地。广泛联系从事设计、建设、运行与管理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加强校企合作,进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为实践教学服务,并与社会企业建立集教学、生产、技术推广和科研创新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学研基地。因此,教师可以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教学全部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强化学生与实际工程的接触和实际动手能力。

目前,部分高校在长期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逐步积累经验,初步形成了自有的实习基地教学模式[3]。同时一些高校正着力打造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将培养和聚集本领域的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加强资源共享,促进学科交叉的发展,推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促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熟悉自己的本职工作。将基地实习视为联系高校和社会的纽带,有利于“产、学、研”相结合,使高校与实习基地优势得到互补,共同推动产业经济发展。

3、构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一些高校存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衔接不紧密,活动没主线,仍然以文化活动为主等现象,没有发挥出第二课堂在实践教学中应有的作用。因此,须加大第二课堂在实践教学中的体系构建研究和探索,真正把第二课堂做成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构建内涵丰富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逐渐发挥第二课堂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动手和表达能力中的作用,更深一步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4、完善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院校教育工程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4]。当前,造成一些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挑战”的原因,一方面固然与社会整体就业环境紧张、用人单位“人才消费高”、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等因素相关,但另一方面,与缺少具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从而导致培养的毕业生因缺乏创新与实践能力、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又有直接的关系。

作者所在学校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工科性”特点,在实践工程教育、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应正视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加强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结论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存在的挑战为我们的专业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迫使教育者不得不探寻新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打破制约毕业生在就业问题和长远发展方面的瓶颈,促进本专业的快速发展和长远发展。

重视实践教学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环节的重要地位,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通过改变传统的纯理论授课形式,在理论授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等各环节中全方位,多层次地向学生渗透工程实践经验,鼓励并帮助学生在生产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更能加深学生对生产企业的认同,推进学生向职业人的转换,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和长远发展动力,使其成为适应于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向阳,康琼仙.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85-88.

[2]荆肇乾,曹世玮,王郑,黄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大学教育,2015,(4):121-123.

[3]王弘宇,杨开,邵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15-16.

[4]谢昆,平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时空,2014,(1):69-70.

作者简介:陆海(1981.02-),男,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人,吉林建筑大学,副教授,博士,从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研究。

蒋迪(1982.05-),女,吉林延吉市人,吉林建筑大学,讲师,硕士,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

王建辉(1980.05-),男,吉林松原市人,吉林建筑大学,副教授,博士,从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