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高职生心肺复苏术的培训和普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3

加强对高职生心肺复苏术的培训和普及

王彩霞

王彩霞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摘要】在各业各业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享受科技带给我们的愉悦和便利,同样也在接纳着它带给我们的疾病。生存压力日趋增大,在我们进行超负荷工作时,心脏骤停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准确地对患者实施高质量的心肺脑复苏术,国际代称CPR,是抢救生命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它是专业的急救学,是现代救护的核心内容,是最重要的急救知识技能。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肺复苏术;培训;普及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01-02

近年来,在一些科技发达的国家,急诊医学发展迅速,现场心肺复苏的抢救已经标准化、规范化,并已从医务人员的专业领域发展为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在我国,由于心肺复苏术的普及率很低,在有意外伤害和急性病症发生时,往往因事故现场缺少懂得急救的人员,致使伤病员得不到及时、正确的现场救护,因而延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增加了伤病员的痛苦,甚至造成可以避免的伤残或死亡。鉴于上述状况,亟需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心肺复苏训练,在群众中普及现场急救知识与技术,组织医疗专业人员与群众救护相结合的急救网络。本文试图分析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阐述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意义,如何加强对心肺复苏术知识的培训及普及,浅谈个人的看法。

1可能引发心脏骤停的原因

1.1特殊工种使意外发生的风险增大。

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动力和能源的需求日趋增加,有高空作业的电工,矿产业的生产,井下作业等,高危产业使触电、中毒等事故发生而引发心脏骤停的可能性增大。

1.2生活水平提高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增多。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愈来愈多的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病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给家庭带来不幸。据国家卫生部门统计,我国目前的心脑血管病的总数至少有2.3亿,其中心肌梗死的患者至少有200万!发病死亡率高达45%。

1.3外出观光旅游使发生意外的机率增加

政府的决策,使工作之外的休息娱乐时间更为充裕,从国内至国外,国内各城市之外,城镇之间的观光旅游及走亲访友是家常便饭,这是消除工作压力,放松身心的最佳选择。但是涌动的人群,污染的空气,作息时间的不规律,旅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如意…..都可能会引发我们语言上的过激和行为上的冲动,从而导致潜在疾病的发生,甚至于危及生命的安全。

1.4生存环境受到人为地破坏

由于规划的不够完善,相关职能部门权力的监督力度欠缺,导致对资源的过度开采,本应淘汰的工艺却因短期或局部的利益而重复生产,造成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造成环境污染。从石油到杀虫剂再到污水,中国的沿海水域遭到各种污染,而且来越来越严重,让中国的水污染排名前列!生存环境的恶化,生物添加剂的盲目泛滥使用,食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学生专用的牛奶也不能幸免,食物中毒事件屡有发生!这也同样会导致引发心脏骤停状况。

1.5缺少日常的活动及必要的体育锻炼

城市的发展让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加遥远,让我们望而却步,不得不收起脚步,换之以轮胎和轨道而现代人的身份,不再是行人而是乘客。除去朝九晚五的上班时间,还有无休止的出差和加班,再挤不出更多的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身体,随时随地随处可能发生意外。结伴而来的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心脑血管等疾病,使心脏骤停突然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

以上种种,虽然令人猝不及防,无法预料,但只要在现场对病患者及时实施正确的心肺复苏术,我们仍然会赢得50%以上的生机。

2实施心肺复苏术的意义

2.1赢得宝贵时间

引起心搏骤停的原因甚多,以冠心病猝死为例,其中70%死于医院外。冠心病猝死的40%死于发病15分钟内,30%死于发病后15分钟至2小时。归结医院外死亡率高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1)、病人本身耽误了时间(如不了解医学急救常识)。

2)、周围的人(包括家属)不懂急救方法。

3)、在呼叫救护车、等待救护人员到达过程中耽搁了时间。

4)、病人或周围的人作了错误的急救处理。

可见,如果能冷静面对,在第一时间内对病人实施正确的心肺复苏术,就能为我们挽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2.2占得抢救先机

心肺复苏术——国际代称CPR,既是专业的急救医学,也是现代救护的核心内容,是最重要的急救知识技能,它是在生命垂危时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健康人由于心脏骤停(如触电、溺水、中毒、高空作业、交通事故、旅游意外、心脏疾病、心肌梗塞、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所造成的心脏骤停)而发生意外时,我们第一要做的是: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正确的救护。心肺复苏,就针对骤停的心跳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学习并掌握了心肺复苏术,即是掌握了基础生命支持技术,使病患者能有机会获得有序而不是盲目的救护,提高了救护的效率!如果每一位公民(成人)都掌握了心肺复苏技术,那么每一位公民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都可能得到旁观者有效的救护。这对于个人、家庭、社会来说,它的意义和效益都是不可低估的!

2.3为后续的冶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一旦出现意外,当有旁观者急救并启动110呼救时,我们可以确保医务人员及时赶到急救现场。但在许多社区中,110收到报告和到达的时间大概需要7-8分钟或更久,这就意味着患者发病后初期的生存机会决定于旁观者的行为。如果我们刚好是受过培训的旁观者,迅速及时地给予救助,就为后续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急救的意义无容置疑。

如何充分应用挖掘学院的实训资源,使更多的在校学生和社区群众了解并掌握心肺脑复苏术,当意外情况出现时,能挺身而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心脏骤停的病患者实施正确的心肺脑复苏术,让我们的教育更具有社会价值。如何加强对心肺复苏术培训和普及的措施,笔者有以下设想:

2.3.1提高认识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意义

进入21世纪后,我们更是需要加强急救培训。急救指能够让旁观者(或者是受害者自己)在最少的或没有医疗装备条件下采取的评估和干预的方法。每个人都应该并且都能够学会急救措施。在心搏、呼吸突然停止后,循环中止,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为使病人得救、避免脑细胞死亡,以便心搏、呼吸恢复后,意识也能恢复,故必须在心跳停止后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复苏越早,存活率越高,大量的的实践表明,在4分钟内复苏者可能有50%的人被救活;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存活可能性更为减少。在这种状况下时间就是生命,刻不容缓!

当出现心脏骤停生命受到威胁时,心肺复苏术是唯一实用的有效方法!它主要是徒手操作,不会因为寻找器械而浪费许多宝贵时间。因此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一救命的技术,就可以迅速抢救生命,这也应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受过心肺脑复苏术培训的我们,不仅拥有关爱之心,还具有救护之力!全力抢救患者的生命,尽量挽救家庭的幸福,充分体现知识的力量,技能的价值。通过校园广播、版报、宣传小册、知识讲座、课堂教学等方式,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意义,并能自觉地学习和掌握心肺复苏技术!

2.3.2增加课内培训

目前,电类专业都设有《电工技术基础》课程以及相关的电工技能综合实训,或者是电工基本操作实训,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训的时候,我们都注重对学生进行心肺脑复苏术的训练,并对每一个同学进行单独的考核,确保每一个同学都能正确地掌握这一救命的技术,它占实训成绩的20%。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如果学生不选择参加课外的电工上岗证的培训学习,那就没有机会接触到心肺复苏术这一课程内容的学习。对于非电专业的班级,一般不设《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没有机会接触这部份内容的。建议扩展更多相关专业班级,公从学习心肺复苏术,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救命技术”,以抢救生命于万一。

2.3.3拟定为选修课中的必修课程

但无论如何,也无法在课内的教学安排中,覆盖每一个专业和班级。但是我们可以将此课程的重要内容,设为相关专业选修课程中的必选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来学习心肺复苏术的知识,并通过学习和考核获得相应的学分。我们曾到美国半岛学院考察学习,他们开设的选修课程《FirstAid》(《第一救援》),就有心肺复苏术内容的培训和实操训练。建议由学院的教师和社会专业人员共同承担这门课程的讲授。骋请相关从事公安消防工作、医务工作等专业人员,就火灾逃生、意外呼救、医学常识等作讲座式教学,他们的工作经验丰富,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使所讲授的内容更鲜活更生动更实际!充分地开拓和利用社会资源。努力打造学院和社会资源就此内容共同实施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学院和社会双赢。

2.3.4与学院的相关部门联合开发实训资源

校园的保卫职能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冶保协会等,都有不少的学生干部参与管理和服务工作,他们分别承担着冶保委员、义务消防员、护院员等具体的实际工作,这就意味着一旦发生意外,在紧急情况出现时,他们就会首当其冲,挺身而出,作出积极的应对。“磨刀不误砍柴时”,这就要要求在平常时期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有条件的情况下模拟现场,让学生练习在火灾、交通意外、溺水、触电等情况下,心脏骤停时如何进行心脏复苏术,积极抢救生命。了解地震来临,如何逃生?海啸情况下的自救与互救等常识。同时要求有志于为同学服务的学生,都必须要学习并掌握心肺复苏技术,这无疑也扩大了学生的受训范围。与相关部门联合,扩充教学人员和增加实训设备,筹建专门“逃生急救实验室”,通过音像资料、图片宣传、投影录相、模拟教具等,让学生干部定期、分批地接受学习和培训,使受训的范围扩大。如能与教学部门达成共识,给受训的学生干部相应的学分进行鼓励,就更利于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5为社区服务

充分利用我们的教学资源,服务于社会和社区,回报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与支持。让学院相关教师和受过培训的学生定期到社区,对社区群众进行义务宣传和培训,使更多的群众了解和学习心肺复苏术的意义和作用,并掌握这一救命技术。美国半岛学院是华盛顿洲天使港的社区学院,是一个向社区群众提供教育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据了解,他们社区相关的消防义务工作者,每两年都必须参加《FirstAid》(《第一救援》)的培训与学习,以此防止因长期不用致使技术的下滑。

意外的发生使我们无法预知,但是我们可以预先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强心肺复苏术的学习和培训有着非常重要社会意义。我们希望、呼吁更多的人们学会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术,形成医疗专业人员与群众救护相结合的急救网络,让更多的突发病患者及时得到周围群众高质量的施救,体现掌握心肺复苏术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仁醒电工技能实训基础[M]2010.8

[2]曲世惠《电工作业》[M]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