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生儿足跟采血的临床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提高新生儿足跟采血的临床体会

王香兰

王香兰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810600)

【摘要】总结提高新生儿足跟采血成功率的方法。以我院158例采集对象,对照传统操作流程,在充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改进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将一针采集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

【关键词】新生儿足跟血样采集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7-0102-02

疾病筛查是控制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我国《母婴保健法》规定胎儿出生后必须接受足跟采血,通过足跟血进行群体过筛,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和苯丙酮尿症(PKU)、高胆红素血症等遗传性代谢疾病,早期筛查的目的,是为了在临床症状未表现之前或表现轻微时其生化激素等变化已比较明显时得以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避免儿童重要脏器不可逆性损害所导致的死亡或生长及智能发育落后,对于临床护理工作者必须要采出合格的血样,准确合格的血样是保证新生儿筛查工作的有效开展的关键。合格的血样要求:每个血斑直径8-15mm血滴自然渗透,滤纸正反面血斑一致,无污染。通过这几年的临床摸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我们采血的成功率逐渐提高了,并且还总结了采血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采集新生儿足跟血158例,其中足月儿148例早产儿10例,体重在2350克-4300克。

2体会

2.1影响采血的因素

2.1.1采血的时机新生儿出生72h后采血可避开生理性促甲状腺素(FSH)上升期,恢复正常在生后两天,所以在72h后减少筛查假阳性[1]。新生儿要充分哺乳6次以上,否则无蛋白负荷,新生儿血液中苯丙氨酸浓度偏低,易造成(PKU)假阴性[1],导致真正患病的新生儿得不到早期发现及有效治疗,导致患儿生长及智能发育落后,甚至死亡,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2.1.2疼痛的影响新生儿具有感知疼痛的解剖学、神经化学、功能学基础,具有疼反应能力[2]。疼痛可使新生儿体内儿茶酚氨大量释放,使毛细血管收缩,出血率低,而母乳的甜味刺激(含有乳糖或其他成分)母亲的安抚效应,母乳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色氨酸,色氨酸是N-乙酰-5氧基色氨的前提,而N-乙酰-5氧基色氨能够迅速增高具有镇痛作用的-内啡太的浓度,这几种因素结合起来,能减轻新生儿在采血时的疼痛,所以采血过程中始终让母亲抱着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的同时进行采血[3]。缩短母婴分离时间,让新生儿回归母亲怀抱,将母乳吸吮作为减轻新生儿足跟采血时避免疼痛的护理常规。

2.1.3环境的影响新生儿体温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室温过低会导致新生儿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外周血液循环骤减;若室温过高,新生儿容易出汗,导致血量相对不足,末梢血运不畅。湿度过高,导致新生儿烦躁、哭闹,也影响操作者的情绪;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会使新生儿体液丢失、血量降低,不利于标本采集。

2.1.4体位的影响新生儿四肢末梢循环量较少,足部血运差,平卧时获取标本所需的血源相对不足,适当的倾斜体位,由于重力的作用,使下肢血流量增加,局部血容量充足,血滴有时自然滴出。由于新生儿在膝关节屈曲90°时,下肢外旋可达40°,而内旋最大限度只有10°,这种自然的功能位置可避免拉伤新生儿下肢关节,省力易操作[4]。

2.1.5足跟定位、进针角度及个体差异的影响足底外侧较内侧血供丰富,血循环相对充盈[5],在实践中取右足外侧采血,血运丰富,血片渗透好,一次成功率高,进针角度以80°进针出针,比传统垂直进针出血快。还需注意新生儿胖瘦,足底角质层的厚薄,选择针头进入的深度。

2.2采取的新生儿采血的方法

2.2.1操作者:填写采血单,让家属签知情同意书,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家属配合,洗净双手,准备用物。

2.2.2新生儿:(1)新生儿出生72h且充分哺乳6次以上[1],进行足跟采血时让新生儿在母亲身旁吸吮母乳来缓解疼痛,从而降低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因为疼痛这一生理反应会使毛细血管收缩降低出血率,研究表明,母乳吸吮可以推迟新生儿体内儿茶酚氨大量释放,也推迟新生儿疼痛面容和啼哭出现的时间,具有安抚作用,能够使新生儿在采血时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3]。(2)新生儿沐浴后或下肢用温水浸泡3-5分钟后采血。

2.2.3采血环境,操作间温度26-28℃、相对湿度50-60%[6]

2.2.4采血的体位和部位取头高脚低位,将新生儿的头部和躯干用小棉被垫高,形成以一个20-30°的斜坡,在新生儿右足踝关节外侧缘与足底缘作一垂直线,与足底上缘交叉处斜向足跟方向0.2㎝范围进针。此处深浅静脉分布密集,血源充足,容易获取所需标本[4]。

2.2.5(1)将新生儿右足跟与足趾握与手中,足背少屈,同时少用力想足跟方向推捏,用75%的酒精消毒采血部位待干,右手持一次性无菌采血针,以手腕翻转动作将采血针与穿刺点呈75°角迅速进针。(2)用灭菌棉球拭去第一滴血,不要急于取血,少放松握足的手(3-5s)再次握紧适当用力捏挤,待出现黄豆大小的血滴后,将滤纸水平接触血滴,使血滴自然渗透至整个圆圈,采3个血斑,每个血斑8-15.

2.2.6注意事项:对一针采集不成功者,不可在原针眼处刺入,应尽量避免在同一侧足跟再次采集;当血滴不畅时不宜在较大范围推压,局部长时间反复挤压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至局部血容量减少,导致局部皮肤青紫,应更换部位重新采集。

参考文献

[1]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0

[2]李萌萌,张英明,陈军,胎儿及新生儿疼痛的法医生物学进展[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

苏分册,2004,25(2):74-77

[3]倪平,陈京立.母乳吸吮对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5):429-431

[4]张双燕,赵玉芳,秦瑛,新生儿足跟采集方法的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44-546

[5]王启东.临床解剖学丛书:四肢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39-340,354-356

[6]刘美珍.现代护理与临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