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电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基于用电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管理

宫宏旭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绥化供电公司黑龙江省绥化市152000)

摘要:台区管理是线损“四分”管理的根基,也是反映供电企业哲销管理水平的关键。多年来低压客户的庞杂和低压电网的多样性使加强台区线损管理成为供电企业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近年来,用电信息采集技术的推广将智能化的管理理念引入了台区,为电网“最后一百米”的信息化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台区线损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化线损管理创新作为一种新的适应智能电网发展需求的台区线损管理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当前台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台区线损管现更加透明、高效,发挥其在营销管理中的综合管理作用,最终实现节能降损、规范管理的目标。

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与台区线损管理概念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自动对用电量数据进行采集,实现控制和管理负荷,可以达到低压抄表、防止用电盗窃等目的。可以定期统计、结算数据。主要目的是有序的对用电监测与收费结算等,从而判断线损情况,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极大的减轻人力成本,自动分析与监测,有效促进线损管理工作的进行。目前来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由许多模块组成,和原来的电力系统模块组合,可以产生具有负荷管理功能的模块、用电量采集模块、监测模块等,实现信息管理工作的一体化。

台区线损管理也称为"分台区的管理",它是专口用于统计、控制和分析公用的配电变压器供电范围以内线损的一个控制管理的方法,是线损四分管理(分压、分区、分线和分台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基层供电公司营销管理当中线损管理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方式。分台区线损统计能够及时有效地监测低压配电线路线损构成和所在台区内用户电量的突变情况,为台区管理者有针对性地控制窃电现象的发生提供依据,并进一步为业扩及配电网的改造提供计算资料。

基于用电信息釆集系统的台区线损管理是指本着解决台区线损实际问题的目标出发,充分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禮盖、全采集、全费控”的特点,结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相关功能,运行层次分析法将不同状态的台区进行分类,从而构建台区线损管理指标体系,构建“层级递进”和“分而治之”的管控方案,并通过“统一平台”实现推动台区良态递进的管理模式。

2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管理措施

2.1充分发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强大功能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及时采集总表及分表的信息,结合营销系统线损数据管理信息共享,能准确计算出线损情况,保障线损及时性和准确度,便于信息采集的同时,能有效规范流程,通过控制流程,从而控制电损,保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立,减少了人工的线损统计工作,日常工作量也相应得以减少,提升台区线损的统计准确度及速度,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为供电工作的管理提供了便利。

2.23.2对台区电网的供电范围进行合理的规划

在台区线损管理过程中,应该对供电的范围进行合理的规划,避免因为供电范围过大,而导致台区线损率不断增大。一方面,在变压器规格的选择过程中,要对台区用户的基本用电信息进行全面准确的计算,对变压器装置进行合理的选择,保证“不空荷”“不超荷”,尽量保证输电线路受到的阻力较小,且经济实用,有效降低线损线路的损耗。另一方面,在具体的配电过程中,应该防止出现频繁变压,尽量减少出现不平衡电流。大力开发绿色节能材料和高效降损技术,有效做好防御措施,提升台区线损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2.3提升信息采集准确度

(1)规范用电信息采集工作的规范性及准确性,注重用户用电情况的窃电排查及梳理,确保自动化采集系统与实际用电状况的信息数据相对保持一致,这是提高线损信息采集准确度的基础性工作。(2)定期对信息采集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与维护,确保信息收集及信息整理的准确性及有效性。例如,在对电表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对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定期分析,由于其系统需要24h运行,所以,针对线损信息采集流程进行专项管理,以强调员工信息技术规范性应用的方式,实现信息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效性的落实与处理。(3)在对台区用电线损平台进行针对性分析与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线损故障类型、信息数据采集方式、用户用电量估算、线路连接稳定性、线路使用周期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处理,以此实现线损管理质量的相对提升。(4)台区线损管理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台区线损相关的操作方式、信息分析及线损故障处理信息等方面进行收集、整理及存储,以此提高线损分析的全面性、综合性、准确度相对提升。

2.4保障台区电能计量精确

基于增强用电采集系统的准确性,保障台区电能计量精确统计是提高线损准确率的有效措施。要做到保障台区电能计量精确统计,不仅要把握用电采集系统在电力系统中主要功能表现分析,也要做到台区线损治理流程的规范与全面管控。例如,一方面,工作人员每年对用户用表进行定期的检查,从而确保计量设备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由于台区线损起伏、人为因素造成的线损率提升,进而实现台区线损治理的科学性、严谨性、准确性和及时监督性。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可以定期对台区理论线损实行统计。通过合理安排电力企业的运行工作或召开台区线损考核座谈会,分析线损率的变化情况和台区线损管理的工作实施与进展。根据分析研讨的结果,查询问题原因,并探讨解决办法,制定新的有效的治理对策。同时在考核会议上对优秀者给予相应的经济鼓励,反之进行严厉批评,从而提高管理人员对台区线损治理的重视,和对治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以实现台区线损率最低化,进而有助于电力企业的经济发展。

2.5查处窃电行为,降低损耗

在用电信息采集时代,可采取实时比较低压供电总电量与用户端用电量的差距、每天用户用电量的变化、采集数据是否间隔间断上传等措施来发现用户的窃电行为,对有嫌疑的用户应用采集系统重点用户功能每小时监控和到现场检查,有针对性地对台区进行现场普查和巡视,集中力量、重点突击,迅速有效打击窃电行为,既降低了台区线损率,也给窃电者以威慑力,减少窃电行为的发生。

2.6完善制度

电力公司应该制定相关实施准则和管理办法,详细划分各部门管理职责及各台区线损管理工作内容,和现代化信息建设有机结合,制定公用配变等规范,保障设备统一命名,台区的基础台帐要和现场保持一致,实时共享信息,按照有关规定逐级传递新换电路和配变信息,确保统一变更各单位信息,准确一致。定期进行线损分析报告,准确了解分析线损情况,详细汇报台区的线损进行情况以及反窃电工作的进行情况,掌握线损的可控因素,根据情况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实施整改措施,改进并消除线损管理较弱的环节,努力提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运行准确性和分析问题的合理有效性。

3基于用电采集系统降低台区线损的案例

现场排查发现问题:目前6个台区中已发现3个台区存在用户窃电,共涉及用户19户,损失电量851.59°;对3个正损值较大的台区影响大,并通过CMS系统用户出账电量还原电量后核算线损率均合格。

处理思路:先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反窃电分析功能,定位一个台区中的疑似窃电用户,现场再通过掌机抄控器、钳形电流表实现对窃电用户断电窃电次数、最近窃电时间、窃电损失电量的精确计量。现场常见的窃电方式有:火线进出线短接,开关处、熔丝处进出线短接。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工作中,台区线损治理工作发展依旧任重道远。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普遍应用与革新,台区线损治理工作应从中寻求发展契机,寻找解决现今台区线损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台区线损治理工作效率,实现台区线损治理现代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谢文全.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供电企业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2]谌晨.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管理研究[J].电力科技,2014(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