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在肺结核病治疗中的作用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心理治疗在肺结核病治疗中的作用浅析

李慧丰邓章莉

李慧丰邓章莉

(深圳市龙岗区慢性病防治院518172)【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治疗肺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门诊确诊的肺结核病人进行心理健康调查(主要是焦虑和抑郁),对有焦虑和抑郁倾向的病人在化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治疗。主要方法是心理疏导,连续六个月,强化阶段每两周一次,每次15---30分钟,巩固阶段每月一次,连续四次,并与同期门诊肺结核病人未接受心理疏导的病人进行对照,观察治疗情况。主要采用倾听与共情的方式,让病人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从而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结果:接受心理治疗的病人肺内病变吸收情况及六个月治愈率均好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治疗配合化疗可以促进肺内病变吸收,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肺结核;化疗;心理治疗;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01-02

结核病是当今全球范围内对人类最具威胁的传染病之一,中国位居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的第二位,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总数的16%。调查显示全国有近半数人口(约5.5亿)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约450万,菌阳肺结核196万,涂阳肺结核150万,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是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总和的2倍。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抗结核药物的广泛应用、短程化疗方案的推广及免疫疗法的应用,结核病的治疗与控制有了极大的进步。随着艾滋病的流行以及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病率升高,结核病再次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首要传染病。近年来结核病发病呈上升趋势,研究发现,由于结核病人多数免疫功能低下,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对临床结核病的发病,演变及疗效均有重要影。心理因素与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因素、情绪状态既可致病,也可加重已有病情。中国在进行食道癌普查工作中发现心理因素与食道癌的密切关系。据山西省卫生部门统计,食道癌患者中,56.5%的人有忧虑、急躁的消极情绪;河北则报道说,性情急躁者占69%;山东省的调查统计结果是,性情暴躁者占64.7%。中国心理学工作者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的研究表明,患者病前的不良个性情绪,在高血压的病因中高达74%。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的疾病远不止这些,其实,所有的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只是密切的程度不同而已。糖尿病患者有易患结核病的趋向,而既往有研究表明,免疫功能失调可能是其原因之一。近日,广州市胸科医院吴碧彤等,在一项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特点的研究中发现:与单纯肺结核患者比较,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更明显,情绪异常(本文主要讨论焦虑和抑郁)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致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可能是导致结核病久治不愈的原因之一。正常人在承受巨大心理压力时,机体的各个系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先且受影响最大的当属免疫系统。因此,重视心理治疗,加强心理疏导,在肺结核的治疗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做用。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选择2007.1——2009.12我院门诊确诊的流动人口初治涂阴肺结核病人,自愿接受心理调查,(主要进行焦虑和抑郁情绪调查),有情绪异常且资料完整的330例,于治疗开始前、治疗2个月末、6个月末分别拍胸部X光片,采用标准化疗方案(2RHZE/4RH),观察病变吸收情况。

1.2采用张(W.K.ZUNG)1965年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张(W.K.Z.UNG)于1971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均按照1——4级4分标准进行评分,按照中国常摸SDS53分为分界值,SAS50分为分界值。结果分为轻、中、重三度。

2结果

我院自2007.1至2009.12间门诊收治的流动肺结核病人大约4200多人,大约有2200人接受督导治疗,另外有大约400多人因各种原因返乡或未在本区接受治疗,还有一部分病人因各种原因未接受心理健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535例初治涂阴肺结核中,有情绪障碍的330人(占61.6%),其中单存焦虑109例(33%),单存抑郁149例(45.1%)二者并存的72例(21.8%)。接受心理疏导的230例(69.6%)。重度情绪障碍的13例(5.6%),转介给心理门诊。其余217例中,轻度187例(81.3%),中度30例(13%)。对于轻度焦虑和抑郁的病人我们经过四到六次心理疏导,中度的大约需要四到八次心理疏导。我们分别在治疗开始前、强化治疗结束和六个月结束时进行心理测试,166例(72.1%)在强化治疗结束既正常,27例(11.7%)在治疗结束时恢复正常。另外24例(10.4%)直到治疗结束仍未恢复正常。另100例未接受心理疏导的病例做为对照。两组分别在治疗2个月和治疗6个月拍胸片进行对照,接受心理疏导组在2月末病变吸收达68%,至6月末吸收达93%。未接受心理疏导组,2月末病变吸收为42%,至6月末吸收达81%。两组相差16%。接受心理疏导的230例中有219例在6月末治愈停药。

3讨论

肺结核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卫生部2009年五月份通报肺结核的发病率已高居传染病之首,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人口结核感染率为44.5%,全国约有5.5亿人感染过结核菌,高于全球1/3的感染率水平。主要集中在25岁及以上人群;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死亡平均年龄为55.2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结核病每一秒钟就多一名患者,结核病已跃升人类头号杀手,每年大约有200万人死于肺结核,其中95%来自发展中国家,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可能导致结核病疫情的进一步恶化。结核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具有临床意义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成为全球关注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过去十年中,随着DOTS策略的广泛实施以及抗结核药物的开发、研制,全球结核病控制取得了显著成就,肺结核的治疗已经不单纯是简单的化疗,化疗加免疫疗法、化疗配合心理治疗等使肺结核的治愈率已达到96%以上,肺结核的治疗已经逐步走向综合治疗。随着心理知识的普及与开展,心理治疗已经在各个方面引起了广泛关注,心理门诊已经成为各类医院的常规设置。关于心理治疗在肺结核病治疗中的作用已有学者报道,其原理可能与情绪与内分泌及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有关。本文通过230例接受心理疏导的疗效观察,发现病人的不良情绪能够得到及时疏导,有正常的宣泄渠道,对于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促进肺内病变吸收,具有重要作用,并可在相当程度上缩短疗程。

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师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编写民族出版社出版2005、7

[2]沈于屯主编精神病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61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S):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