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块诊断

/ 1

乳腺肿块诊断

肖海燕

肖海燕(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肛肠医院154000)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04-0213-02

【关键词】乳腺肿块诊断类别

乳腺肿块是乳腺疾病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大多数乳腺肿块为患者本人无意中发现,或在身体检查时被发现。乳腺肿块根据病因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感染、外伤和畸形等。

(一)乳腺良性肿块

1.乳腺囊性增生病本病为女性最常见的乳腺疾病,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和进行性变化。好发于30~50岁女性,病变常累及双侧乳腺,在乳腺触及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圆形、质韧的结节,结节可分散在整个乳腺,或局限在乳腺的一部分,多位于乳腺外上象限,结节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与皮肤和胸大肌筋膜无粘连,腋窝淋巴结不大。患者常感到乳腺胀痛,在月经前3~4天为明显,月经一来,胀痛减轻。也有疼痛与月经周期无明显联系者,为持续性钝痛。部分患者可有乳头溢液,为少量黄绿色、棕色或血性。

2.乳腺纤维瘤为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20~25岁青年女性,肿瘤多为单发。纤维瘤与雌激素的刺激密切相关,故很少发生在月经来潮之前和绝经后。肿瘤好发于乳腺外上象限,呈椭圆形,多为1~3cm,亦有巨大的。患者无自觉症状,肿瘤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韧、活动度大,与周围组织和皮肤无粘连。腋窝淋巴结无肿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在妊娠和哺乳期可迅速增大。

3.乳腺脂肪瘤脂肪瘤在乳腺中少见,位于乳腺皮下,常见于中年女性或绝经后妇女。肿块边界清楚、活动度大、质软,椭圆形或分叶状,与周围无粘连。

4.乳腺导管扩张症多见于非哺乳期的已婚女性,主要表现为在乳晕下局限形肿块,肿块的长径与乳腺导管平行,肿块边界不清,质较硬,急性期肿块逐渐增大,慢性期变小、变硬,可持续多年。肿块伴疼痛,在月经前加重。伴有乳头溢液,呈自发性、间断性,液体清亮、淡黄色或棕黄色。在老年患者可有乳头凹陷。合并感染时可形成脓肿,腋窝淋巴结肿大。

5.乳腺导管内或囊内乳头状瘤本病临床少见,好发于40~50岁女性。病变为单个或多个发生在乳头附近扩张的乳管中,或生长在乳头附近与乳管相通的囊肿中。乳头状瘤小、带蒂且有许多绒毛,极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为不在月经期自乳头溢出血性液体,多不伴疼痛。肿块不一定能扪及。肿块呈圆形、质软、不与皮肤粘连,压迫肿块时有血性液体自乳头溢出。本病有癌变的可能。

6.副乳腺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最常见于腋窝和紧靠正常乳腺的下方,有时在腋窝皮下出现异位乳腺组织,患者平时不易发现,在妊娠和哺乳期时因局部肿胀而被发现。副乳腺随月经周期发生生理性变化,引起肿胀和疼痛。超声检查可在乳腺外上象限见到乳腺样结构。

7.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好发于产后女性,以初产妇多见,常发生在产后第3~4周。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变早期表现为乳头疼痛、乳腺变硬、胀痛,伴寒战、发热等全身不适。病情进一步发展,乳腺可扪及边界不清、触痛的肿块,乳腺表面皮肤红、肿。肿块短期内可软化,形成脓肿,此时扪及肿块有波动感。脓肿可单发,亦可多发。脓肿可通过皮肤往外破溃,也可破入导管,从乳头排出脓液,或破入胸大肌,形成乳腺后脓肿。患侧淋巴结肿大,有压痛。急性乳腺炎要与炎性乳腺癌和佩吉特(Paget)病鉴别。

(二)乳腺恶性肿块

1.乳腺癌乳腺癌是乳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40~60岁女性,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乳腺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大部分为单发,少数为多发,肿块质地坚硬,早期不伴局部疼痛。随着肿瘤进展,可侵犯皮肤、Cooper韧带而出现“橘皮征和酒窝征”、乳头凹陷。部分患者可出现乳头溢出血性液。肿瘤侵犯皮肤破溃时引起溃疡、出血。进展期的患者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可融合成团。超声检查、X线钼靶扫描有助诊断。

2.乳腺叶状囊肉瘤本病少见,多见于40~50岁女性。肿瘤由良性上皮和富于细胞的间叶成分组成。肿块生长较快,常达拳头大小,但边界清楚,活动度好,与皮肤无粘连。腋窝淋巴结不肿大。超声、X线钼靶扫描有助诊断。

3.乳腺肉瘤本病较少见,约占乳腺肿瘤的2%~3%。多见于25~40岁女性。肉瘤生长迅速,乳头多不凹陷,乳腺皮肤变薄,局部静脉曲张明显,肿快侵犯胸大肌,并血性转移到肺、肝、脑等器官,淋巴转移少,患者常伴有发热,但很少有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