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爸爸的花儿落了》——兼谈课堂对话中的引导和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3

我教《爸爸的花儿落了》——兼谈课堂对话中的引导和调

葛修长

葛修长(莒南县涝坡镇初级中学山东莒南276600)

【摘要】课堂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式,但实际教学又有一定难度。本文以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例,阐述了课堂对话中的引导和调控。教学实践表明:在学生对文本理解不深、理解有偏差的时候应及时引导;在对话离题的时候要及时引导调控;在争论激烈的时候需要调控降温;在转换话题时调控转向。结论:只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时引导和调控,课堂对话就能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对话;平等交流;主导与主体;引导;调控

Iteach“Dad’sflowersfell”——Classroomdialogueabouttheguidanceandadjustment

GeXiuchang

【Abstract】Classroomdialogueisthebasicmethodofteachingreading,buttheactualteachinghasacertaindegreeofdifficulty.Onteaching“Daddy’sflowersfell”,theguidanceandadjustmentintheclassroomdialoguewasdescribed.Teachingpracticedemonstratedthat:whenstudentshavenotdeepunderstandingofthetextortherearedeviationsinunderstanding,theguidanceisneeded;whenconversationbesidethepoint,theadjustmentofteacherisneeded;ifstudentsdebatehotly,weneedcontroltemperature;whenchangingthesubject,thesteeringcontrolisalsoneeded.Conclusion:aslongastheinitiativeandcreativityofteachersandstudentsarefullybringintoplay,theguidanceandcontrolaretimelyused,classroomdialoguecanproceedsmoothly,therebyimprovingthequalityofclassroomteaching.

【Keywords】classroomdialogue;equalexchange;leadingandsubject;guidanceadjustment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对话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但实际教学却存在一定的难度[1]。学生有时提不出问题,有时提出的问题往往不着边际,不够典型,缺少讨论的价值。回答也往往似是而非,有时对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却争论不休,乱作一团,老师常常陷入被动尴尬的困境[2]。通过不断探索,我逐渐认识到课堂对话之所以不够理想,主要是因为对自己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认识不够,只注重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自己是对话中的“首席”,生怕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不够,而忽视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热闹气氛,而不注意及时的引导和调控。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课时,我改变了以往“大放手”的做法,而是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讨论及时引导和调控,教学进展顺利,效果也比较好。

下面是我教《爸爸的花儿落了》第二课时的教学对话。

师:这篇课文感情深沉,语言含蓄,浓浓的亲情中透露着文学气息。请同学们就你最喜欢的一两个片段有感情的朗读,并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出你最欣赏的地方交流,或对不甚理解的问题提出质疑。

(朗读后展开热烈讨论)

生1:我不喜欢这样的爸爸。他粗暴手狠,对孩子缺少爱心。你看,因为天下雨,“我”不去上学,就被爸爸狠狠的打了一顿。“从床头达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这能算是好爸爸吗?

师:(及时引导)能联系课文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很好。但我们应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从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全文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

生2:爸爸确实有些狠,但作者把这次挨打归咎于自己,是因为“我”赖床不起,和爸爸顶牛,“爸爸气急了”才打了“我”。

生3:爸爸虽然打了“我”,但当爸爸知道“我”忘了穿花夹袄时,又亲自冒雨给“我”送来,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这说明爸爸是爱“我”的。

生4:这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吃”。

生5:不。爸爸打“我”是为“我”好。这次挨打对“我”影响很大,使“我”六年来一直没有旷课,并成为一位优秀生,在毕业典礼上代表同学们发言。正是爸爸的严加管教,才使“我”过早的成熟,“不再是小孩子了”。

生6:不管怎么说,爸爸打人也是违法呀!

师:(在争论不休的情况下及时调控,结束这一问题的讨论):由于时代不同了,同学们对文中“爸爸”的认识不统一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能不能用两个字概括爸爸对“我”的态度?在作者的眼里,爸爸是怎样一个人?

生(争相回答)“严”、“爱”。

生7:(提名回答):爸爸虽然严得过分,但他善良,充满爱心。他鞭策“我”,照顾“我”,鼓励“我”,锻炼“我”,他是一位可亲可敬又可畏的好爸爸。

师(稍作总结并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对“我”挨打这件事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理解也很到位,对“爸爸”的评价也很中肯。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请提出来继续讨论。

生8:“爸爸的花儿落了”,落的是什么花?是杜鹃花吧?

生9:(连忙接着)不。那时已有小青石榴了,玫瑰花吧!

师(及时引导调控):同学们想一想,这个问题有讨论的必要吗?我看是不是想一想,花儿为什么落了?花儿落了意味着什么?

生10:是旱落的。

师:爸爸特别喜欢花,为什么不给花儿浇水?

生11:因为爸爸病重住院了,已不能给花儿浇水。

生12:爸爸的花儿落了,还意味着爸爸已经不在人世了。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13:这样写一语双关,委婉含蓄。“花”既是全文的线索,又照应了题目。

生14:文中说,“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啊!”这是不是矛盾?

师:对,是矛盾。我们就是在矛盾中生活,在矛盾中成长的。同学们可以联系这句话的上下文,揣摩“我”说这句话时的心理,再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行探讨。

生15:我们希望长大了进入高一级学校,但长大了就要离开亲爱的老师。“怕”表达了“我”对母校、对老师的留恋。

生16:这一部分写得很含蓄,很深沉,充满情味。作者没有直接写爸爸去世,而是通过景物烘托和暗示表达出来:“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个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小青石榴也从树上掉下来。这些都暗示了一种不祥的征兆,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生18:爸爸已经不在了,几个不懂事的妹妹弟弟还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玩沙土。看似很平常的一笔,读来却让人心酸。

师:对。“文为心声”,文章是作者感情的表露。本文虽然含蓄委婉,很少有直接抒情,但我们还是能感受到至爱亲情。想一想,这一部分与“我”挨打那部分表达的感情是否一样?

生19:不一样。“我”挨打这一部分主要突出了爸爸对“我”的鞭策,表达了“我”对爸爸的理解和感激。这一部分主要写爸爸鞭策的结果——“我不再是小孩子了”表达了“我”丧父的悲痛。

师(紧扣“我不再是小孩子了”一句及时发问):回答很好。文章的原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了》,既写了爸爸对“我”的关爱,也写了“我”的成长过程。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生20:“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打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这样镇定,这样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生21(发言略)

师:同学们,少年丧父是人生的最大不幸。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快回家去”到结尾,进一步深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师(读完后再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同学们,这篇文章写了一位严父,也写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同学们读了以后,一定会有很多感受和收获。我们的爸爸是怎样的呢?你是不是也愿意尽快长成大人?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话题谈一谈,好吗?(四人一组,每人发言一分钟)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问题有的是学生提出来的,也有的是老师提出来的,课堂对话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的进行的,每个关键环节老师都做了引导和调控。如:

在学生对文本理解不深、理解有偏差甚至有错误的时候及时引导[3]。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语文素养以及认知水平等诸多因素的不同,有些学生对文本理解不深或有偏差这是很正常也是很经常的事。生1对“爸爸”打人就很反感,认为这不是一位好爸爸。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是与文本相悖的。这时老师就及时引导学生应“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从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全文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引导不是指责,否定,也不是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教给学生正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对话离题的时候及时引导调控。课堂对话应尽量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但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缺少讨论价值,回答离题太远,也有的发言很无聊,却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这时如果不及时引导调控,很容易把讨论引入歧途。学生发言离题可能是逆向思维的表现,也可能是调皮学生的恶作剧,但无论哪种情况,老师都不能主观武断伤害学生,而应想法巧妙地把话题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生8提出落的是什么花的问题就没有讨论价值,老师接着换了一个问题,“花为什么落了?”“花落了还意味着什么?”这就把讨论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引到对“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深层含义的理解上来了。

在争论激烈的时候及时调控降温。有些问题,学生意见不统一,各执一端,争论不休,谁是谁非老师也很难说清(老师说了,学生心里也不一定接受,如对爸爸打人一事的争论)这时继续讨论不会有什么结果,还影响教学进度,就应及时调控。或放一放,冷处理;或退一步,给对方一个台阶,以便达成共识。把“爸爸是怎样一个人”的问题换成“在作者眼里爸爸是怎样一个人”,学生的意见就容易统一了。

在转换话题时调控转向。完整的一堂对话,也应该像一篇文章,起承转合,恰当自然。作为对话“首席”的老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善于引导,及时调控,能放也能收[4]。在一个问题讨论结束后应及时总结评价,或老师直接提出问题,或启发学生提出新问题,尽快导入下一个问题的讨论,这方面在以上案例中是很明显的。

课堂对话是丰富多彩的,不断变化的,是可知而不可知的,随时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调控。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引导和调控的范围是很广阔的,方法也只能根据具体情况而定[5]。但只要我们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不受主体性的束缚,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发挥老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对话才会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走出困境,到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地。

参考文献

[1]许连池.让课堂充满活力[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3,(09).

[2]施向军.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11).

[3]李占扣.优化语文课堂对话的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11).

[4]张晓西.思维教学与课堂对话[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6).

[5]任瑞花.中学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