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职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网络环境下高职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策略探讨

曾智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宜昌443000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走近人们的生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我国现在的教育事业来说,科学技术的进步无疑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很大的创新,在现在的教育中,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其教育培养有很大的阻碍,因此,对其进行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心理学与心理干预策略探讨

随着近几年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度普遍提高,对于人们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对于高职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发现,告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阻碍其得到良好教育的关键因素,并且,随着现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生活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因此,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自身压力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也将会普遍高于普通人群,因此,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针对高职学生这一群体来说,正处于人生阶段的青年时期,在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普遍具有消极心理和积极心理,这两种心理常常使青少年感到矛盾,无法专心学习;另外,对于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标准也是在不断的提高,社会越来越需要全能型人才,不仅能够有丰富的知识,还能够有较高的素养,以及较好的心理素质,因此,为了高职学生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中更加得顺利,对其心理问题就需要得到更高的关注。

1.自卑心理。自卑心理在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

(1)由于所在学校与理想中的学校存在很多大的差距,尤其是与之前同学的比较下更容易显出自己学校的地位不高,导致其产生自卑心理。

(2)初入职场时,社会对于高职学生给予的评价不高,使其容易碰壁,加重其自身的自卑心理,进而导致其不能够很好地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心理问题加重;另外,对于高职学生,大多数还存在家庭条件不够好等问题,这些都会使其自卑心理加重,再加上家庭、社会给予的压力,就更加导致这部分学生出现问题。

2.惰性心理。惰性心理是人们普遍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就现在的大学生来说,现在的家庭条件都不会特别的差,都可以基本满足生活的需要,因此,家长对于孩子就会更加得宠爱,不让孩子吃苦受累,正是这样的家庭教育的培养,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一点问题就退缩,不能够勇敢地克服困难,并且,我国现在的教育大多还是多书本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教育,学生的惰性就被极大地体现出来。

3.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每个人都会有,但是需要家长、老师对其进行合理的干预,否则对于孩子来说,将会导致其走上错误的道路。

4.急功近利心理。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也是在不断的提高,生活更加地便捷,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产生了急功近利的心理,这样的心理使得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浮躁,不能够踏实学习生活,并且,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想在现在的社会中得到认可,为了追求成功,开始盲目地报班、补课,却没有弄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能干什么;同时,这样急功近利的心理,也使得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差,遇到一点挫折就退缩,经不起考验,而这样的人,必将是不会得到社会的重用的。

二、利用网络手段进行心理干预

1.网络手段对心理干预的优势。

(1)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干预具有隐蔽性、开放性和及时性。

(2)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3)可使学生面对应激环境时更具借鉴性和比较性。

2.网络环境中心理干预的不足。虽然利用网络进行教育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仍存在不足,例如,在沟通交流时,改变了原来一对一的教育模式,利用网络这个媒介进行教育,使人们在沟通时会遇到沟通不顺畅等问题,并且,还会存在部分受教育者能够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很好地与人沟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们的沟通依然存在问题,因此,在利用网络的同时,原有的教育模式依旧不能抛弃。

3.利用网络手段进行心理干预的方法值得推广。通过对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析,可以发现,运用网络对与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先进性的,能够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因此,在以后的学校、家庭教育中,可以利用网络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首先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系统,让学生能够有问题找老师,其次,家长也要加大重视,共同促进孩子成长。

网络环境对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利用网络与传统教育模式相结合,达到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祝晓强网络环境下高职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策略创新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7)。

[2]高美华张玲李恩华张影华杨延祥网络环境下高职心理教学与心理干预策略创新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19)。

[3]陈华527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4):371-372。

[4]许峥嵘邵蕴然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