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及后凸成形治疗对临近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经皮椎体成形及后凸成形治疗对临近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陈拥军

祁阳县中医医院湖南永州426100

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及后凸成形治疗对临近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6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后凸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24个月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24个月临近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术后12个月、24个月椎间盘退变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及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可造成临近椎间盘退变,其中后凸成形术引起的临近椎间盘退变更加严重。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近椎间盘退变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骨折后引起的疼痛和功能障碍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在身体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建议接受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是临床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常用方法,经临床验证具有良好的效果。但随着手术的推广,术后并发症的报道也屡见不鲜。有研究发现经皮椎体成形及后凸成形术可导致临近椎间盘退变[1]。本研究分析了经皮椎体成形及后凸成形治疗对临近椎间盘退变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6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对象,包括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64岁~80岁,平均年龄(71.25±8.75)岁;体重56kg~80kg,平均体重(64.36±11.28)kg;骨折至手术时间7d~90d,平均时间(15.63±4.31)d。

所有患者均有腰背部疼痛、翻身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经X线、MRI等检查确诊,并提示存在骨质疏松,病椎前缘高度丢失,无脊髓受压表现。研究对象剔除临近椎体陈旧性骨折、肿瘤、椎间盘已发生退变者。

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30例,实验组患者3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骨折至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取俯卧位,采用C臂机辅助定位,在局部麻醉状态下完成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调整C臂机使棘突至两侧椎弓根影等距,在椎弓根影外上缘穿刺,侧位片提示穿刺针指向椎体前下方,锤击穿刺针使其进入椎弓根。正位片提示穿刺针尖达椎弓根影内壁,侧位片提示穿刺针尖达椎体后缘。向椎体内注入适量骨水泥[2]。

实验组患者采用后凸成形术治疗,穿刺方法同对照组。于两侧扩充球囊通道后放入球囊,扩张球囊撑开椎体,使其接近正常高度。向椎体内注入适量骨水泥[3]。

所有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抗骨质疏松等药物治疗[4]。术后随访24个月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24个月临近椎间盘退变情况。

1.3评价指标

参考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标准将椎间盘退变程度分为5级。椎间盘指数越高,表示退变程度越严重。

1级:椎间盘髓核呈均匀高信号,同脑脊液信号,纤维环与髓核分界清晰,椎间盘高度正常,椎间盘退变指数计1分。

2级:椎间盘髓核呈不均匀高信号,同脑脊液信号,髓核内有或无水平状信号带,纤维环与髓核分界清晰,椎间盘高度正常,椎间盘退变指数计2分。

3级:椎间盘髓核呈不均匀的中等或低信号,髓核与纤维环不能区分,椎间盘高度正常或中度下降,椎间盘退变指数计3分。

4级:椎间盘髓核呈不均匀的中等或低信号,髓核与纤维环不能区分,椎间盘高度正常或中度下降,椎间盘退变指数计4分。

5级:椎间盘髓核呈不均匀的低信号,髓核与纤维环不能区分,椎间隙中度狭窄,椎间盘退变指数计5分[5]。

1.4数据处理

将本研究中所涉及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术后12个月、24个月椎间盘退变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注:与对照组对比,*表示P<0.05

3.讨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常用手术方式,均通过局部注射骨水泥以增加骨折椎体强度和稳定性,迅速缓解椎体压缩性骨折所致的疼痛症状,从而减轻残障程度、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椎间盘退变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与机体老化、遗传、创伤、炎症等多种因素均有关。正常椎间盘组织可维持脊柱稳定、减缓冲击力,一旦发生退变后,髓核、纤维环刚度和硬度增加,缓冲外力的作用减弱。椎间盘退变后高度的丢失引起脊柱应力改变,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脊柱的应力分布,使再次骨折的风险增加。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间盘退变可能与注射骨水泥有关。骨水泥填充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骨折椎体内的骨髓组织破坏,骨水泥的细胞毒性和其凝固过程中释放的高热可破坏椎间盘周围的血管,影响骨折椎体上下软骨终板的营养供应,从而加速了临近椎间盘的退变。后凸成形术中采用高分子球囊撑开骨折椎体,骨水泥填充量比经皮椎体成形术多,对软骨终板、骨小梁的破坏更加严重,因此术后引起邻近椎间盘的退变程度也更加严重[6]。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经皮椎体成形及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可造成临近椎间盘退变,其中后凸成形术引起的临近椎间盘退变更加严重。

参考文献:

[1]隋杰,李志忠,林永新,等.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患椎邻近椎体退变和骨折发生率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10):13~14.

[2]田力,李庆伟,陈国武,等.经皮椎体成形及后凸成形术对临近椎间盘退变影响的回顾性分析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5):1524~1527.

[3]仇汪宝,荆珏华,钱军,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间盘退变对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3,34(12):1227~1230.

[4]刘志伟,姜闻博,严伟洪,等.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对邻近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影响[J].江苏医药,2011,37(20):2424~2426.

[5]陈惠国,张喆,梁海萍,等.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期疗效及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伤,2010,23(10):743~745.

[6]樊晓光,彭长亮,武士清,等.椎体成形术对兔手术椎体相邻椎间盘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7):708~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