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治疗6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3

针灸推拿治疗6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王智敏

王智敏(内蒙古通辽市市医院理疗科028000)

【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180-02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分别用单纯针灸和针灸加推拿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各31例进行治疗。结果针灸加推拿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脑血流量,总有效率为96.8%,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针灸推拿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分析

【Abstract】objective;analysisofcervicalspondylosisofvertebralarterytypeclinicalanalysis,respectively,withsimpleacupunctureandacupuncturecombinedwithmassageonvertebralarterytypeofcervicalspondylosispatientsofall31patientsweretreated.Results;acupunctureandmassagemethodcansignificantlyimprovepatientswithcerebralbloodflow,thetotaleffectiveratewas96.8%,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

【Keywords】acupuncturemassagevertebralarterytypeofcervicalspondylosisclinicalanalysis

椎动脉型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颈椎病是由于椎体骨质增生和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造成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受压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眼花、颈项部不适等症状,旋转颈部可见头晕加重或卒倒。60%-80%的患者以头痛发病,主要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促使侧枝循环血管扩张而产生的一种血管性头痛,多局限于枕部、顶部或一侧颞部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眩晕则以后期为主,主要由于耳部、脑部缺血所致,常有耳鸣、脑鸣等症,仰头易作,走路不稳,头重脚轻,有的只表现头晕眼花。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心率失常等内脏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我科2007年2月~2010年3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牵引、推拿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1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纯针刺治疗的病例作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2例患者均为针灸科门诊患者,男26例,女36例;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者21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1个月;全部病例均经X线摄片或CT扫描,TCD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所有病例按入选先后顺序编号,按顺序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显著性差异。

1.2诊断标准依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根据症状、体征,结合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患者多表现出: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应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旋颈性阳性;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等;X片有异常所见:侧位片可见生理前凸减少、消失,甚至形成后凸畸形,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双斜片可见钩椎关节骨质增生,上关节突骨质增生,前突致椎间孔变形。上述病例均除外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Ⅰ段和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Ⅲ段受压引起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排除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

1.3分组62例病人按就诊先后序号随机分成2组。

A组:单纯针灸治疗组31例;B组:针灸结合推拿方法治疗组31例。两组间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2治疗方法

2.1针灸治疗组(A组)

针刺:取穴:天柱C2—4夹脊穴、风池、百会、玉枕、肩井;配穴:气血亏虚:足三里、三阴交;

颈部诸穴平补平泻,C2—4夹脊穴电针,配穴补虚泻实,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3—5天后行下一疗程。

操作:患者俯卧位或坐位(首次治疗必须俯卧位),选30号毫针,常规消毒,进针后百会穴平刺0.5~0.8寸,夹脊穴直刺1.5寸,风池穴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1.0~1.5寸,肩井穴斜刺1.0~1.5寸,手三里穴直刺1.0~1.5寸,行捻转法得气后,将艾条点燃,于百会穴上行温和灸,其余各穴接上海产G6805~Ⅰ型针灸治疗仪,用疏密波,电流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其中风池穴的电流强度以偏小为宜),每次20分钟,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行TCD复查并统计疗效。

2.2针灸加推拿组(B组)

针灸选穴及操作同A组,每次针刺进行前先施行推拿手法治疗:取颈夹脊、风池、风府、肩井、天宗、曲池、外关、合谷等穴,以患侧斜方肌为重点施术。患者正坐,医生站于其后,先施磙法于肩背部5分钟,以一指禅推法和拿法放松颈脊肌5分钟,点按风池、肩井、天宗等穴,如可触及条索状则加用弹拨法5~10次,以磙、拿法作用于患侧上肢,按揉曲池、合谷穴,行颈部斜扳法,最后以肩背部擦法结束治疗。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行TCD复查并统计疗效。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订标准,并在治疗前和1个疗程结束后各做TCD检查1次。治愈:TCD检查正常,临床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好转:TCD接近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TCD无变化,临床症状减轻或无变化。

3.2TCD检测方法B组31例病例分别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1周采用TCDFI检测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使用美国ATL公司HDI-3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8~12MHZZ,探头置于椎动脉体表投影处,逐段探测椎动脉,深度20~30mm,血流速度单位cm/s,观察参数为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前后变化。

3.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所得数据进行微机处理,结果以平均±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4两组治疗结果按照以上所确定的疗效标准,比较针刺治疗组(A组)及针刺加推拿治疗组(B组)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93.3%。经Ridit检验,两组治疗效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如表1所示: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P<0.05;ΔP>0.05。

4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机制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影响而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综合征。但由于椎基底动脉的自主调节和willis环的代偿作用,一般认为并不易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改变。其临床症状的出现多是在持续性供血不足所产生的积累性亚临床脑代谢改变的基础上,因间断性的刺激或压迫加重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失代偿而出现脑干或皮质的损害。这些刺激或压迫便是在颈椎的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包括椎动脉相对或绝对变长、骨质增生、颈椎小关节错位、软组织损伤等。认为颈椎在生物力学方面的改变在于:(1)颈椎载荷-应变(应力)与位移的异常增加;(2)颈椎刚度下降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颈椎力学平衡稳定的下降可影响颈椎椎间盘退变、椎间失稳和骨赘增生,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及椎动脉神经丛,使位于横突孔中的椎动脉受到牵扯挤压,扭曲变窄,椎动脉壁上的椎神经丛受到激惹,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在C2~4横突间骨膜下的内侧植入骨块,建立了椎动脉受压的动物模型,术后用彩色多普勒、椎动脉造影及CT检查结果与临床检查颈椎病的特点相同,有特征性血液动力学指标改变,说明受压是颈椎病(椎动脉型)的发病因素之一。

中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痹证”范畴。《素问·痹证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又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营卫三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指出寒邪侵袭是本病的一个致病因素。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椎间盘本身的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而引起的各种症状和体征,颈椎间盘退变为其病理基础。

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针灸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其疗效比单纯针刺或推拿要好。针灸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通过针刺局部或压痛的夹脊穴及相应的腧穴,加上推拿手法,能够解除局部肌肉痉挛和增生部位或颈椎小关节紊乱对血管、神经的压迫,从而改善或解除了椎动脉等血管的痉挛、扭曲,使气血疏通,改善了脑血流。从TCD的检查对比可看出,本法对脑血流有良好的调节改善作用,故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针灸取穴中以百会、夹脊(C2~4)、风池、肩井、手三里(百会除外均双侧)为主穴。因为百会为督脉与足太阳之会穴,针之灸之可起升清阳、益气养血的功效,对改善由于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目眩等症状有很好疗效;根据X光片选择病变椎体相应的夹脊穴进行针刺,可疏通局部经络,缓解颈部不适;配合手阳明之手三里、足少阳之风池、肩井穴可疏通阳明、少阳经气机,缓解肩背上肢酸麻痛不适症状。针刺后加电刺激,能增强代谢,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在治疗中推拿手法以定点扳法为主。治疗前先用一指禅推及磙法,故针推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机制舒缓颈背部肌肉痉挛和肌肉挛缩,调整和改变颈椎关节、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和脊髓的刺激和压迫,恢复其正常的生理解剖结构,改善颈椎稳定性,缓解颈椎轴线上的压力,加大椎间隙,纠正后关节错位,校正畸形,增强颈项肌肉力量的作用可有效加快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及时改变脑部血液循环,达到缓解和消除颈性眩晕的目的。经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结果;使临床症状改善,说明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NPY、ET而实现的。

参考文献

[1]张洪兵.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80例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年12月第26卷12期.

[2]左晓峰.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3年10期.

[3]卜彦青.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4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