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床输血与成分输血的必要性

/ 2

浅谈临床输血与成分输血的必要性

宋宁

宋宁(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161006)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370-02

【关键词】临床输血分析

输血是现代医学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在外伤、分娩,外科手术等急性失血的救治,新生儿溶血病的换血治疗,各种严重疾病(血液病、癌瘤)的支持治疗,以及战伤、大面积烧伤、放射线损伤的抢救等都要进行输血。因此,输血是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输血的前提是合格的血液,而血液是国家的一种特殊宝贵资源,血液资源尚不能完全依靠人工合成,主要来源于人类,来之不易而难得可贵。对病人输注安全有效的血液是临床工作者及有关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现对目前临床输血的分析如下。

1.输血治疗对某些外伤是其它药物无法替代的有效措施,但也伴有一定副作用,因此应用输血治疗时,要根据病情,权衡利弊,达到合理用血,节约用血。短期间大量快速输血,库存血要适当加温后再输,防止体温下降。输血时不宜加输激素或其它药物,严防配伍不合,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因疾病所致,血型暂变配血不合者,可输洗涤的“O”型红细胞加“AB”型血浆配成的合成血。

2.“新鲜全血”的讨论

目前我院仍以输全血治疗为主,并要求血库供“新鲜全血”的为多,要当天采的全血,其余就不是新鲜血吗?新鲜全血的新鲜度难以下定义,一般说来在4℃保存7天以内的CPD血认为是新鲜血,或保存5天以内的ACD血均是新鲜血。若为了补充粒细胞,24小时以内的血为新鲜血;为了补充血小极或Ⅷ因子,48小时以内的血为新鲜血,所以输血目的不同,新鲜血的含义也应有别。选用新鲜血必须慎重,除其具有保存血的副作用外,更易引起免疫反应及传播疾病的危险(如梅毒)。

3.全血,无论是新鲜的或是保存的,一离开血循环到体外就开始发生有关成份的变化,即:“保存损害”。其输全血的缺点是:

①全血并不全。一个单位的全血除红细胞外,其它用于治疗的成份不纯、不浓,输量不足。②大量输注全血有产生循环超负荷的危险,对老年、婴幼儿、重病和心脏功能不全的病人,既使量不大,也有此种危险。③输全血的不良反应比浓缩红细胞多。④可以致敏产生白细胞凝集素,引起发热性输血反应,或使以后输注C;C或PC时无效。⑤血浆内含有大量众多蛋白质,其中有的可以致敏病人,使以后输血时发生荨麻疹或过敏性反应。⑥过多地输入构橼酸钠、钾,氨乳酸增塑剂等,对受血者有害。⑦不必要过多地输全血是对宝贵血液资源的浪费。

4.应积极开展成份输血的疗法

所谓成分输血就是将健康人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与高纯度的制品,依病人不同的需要输给相应的制品。随着血液工作者的不断研究和发现,成分输血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成份血的广泛应用,对临床治疗医学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对医疗技术有很大的提高,而且使从事医疗工作者的思想观念有所更新。在输血工作中,不少临床医生一般总认为全血是多种疾病的最好治疗剂,输注全血要比成份血为好。事实并非如此,相反地如果临床治疗用血不当,会给患者带来输血反应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而成份血的应用则在治疗中达到最佳效果,其优越性大大超过了只用全血的弊端。

成分输血是根据病人的不同需要输给相应血液制品,它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既能使一人献血多人受益,又能提高治疗效果。例如:急性白血病患者输入浓缩血小板就比较好,它可以减少因出血而死亡。再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输入洗涤的红细胞比较好。因为该制品已去除了绝大部分供血者的血浆,血浆中能够激活补体的物质也随之减少。若输入白细胞或血小板,可使患者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可激活补体产生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若输入血浆,虽然ABO血型相合,但与患者的血浆并不完全相同。输入的血浆中所含的ABO凝集素,能破坏患者对补体敏感的红细胞而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另外,还有许多输入全血效果不好的疾病,而输入患者所需的某种血液成分则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减少了不必要的血源浪费。输血如同组织器官的移植,也存在着排异反应。血液中的很多成分都存在着各自的抗原,且抗原性很复杂,而我们进行输全血时只对红细胞血型抗原进行检测,这就存在着由其它抗原引起的排异反应的可能,而成分输血可大大减少这种不良反应。

总之,在现代输血中,全血适用证主要限用于同时需要补充红细胞和血容量的情况,如:大手术重创伤,大出血和换血疗法,但可用RCC或BSP来代替。更无需输“新鲜全血”。传统的凡需要输血的病人一概输入全血的做法已不适应现代化输血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成分输血的临床意义远远大于全血输入的临床意义,以加强医务工作者对成分输血必要性的进一步认识。所以,积极推广成分输血是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肖星甫.输血技术手册,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2,296-304.

[2]聂咏梅,李志强,徐文皓.大量输血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中国输血杂志,2003,16(5):375.

[3]田兆嵩.临床输血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5.

[4]罗志强,邵江华.外科患者输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临床外科杂志,2008,16:144.

[5]魏晴,田兆嵩.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中国输血杂志,2008,2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