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综合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临床分析

沙莎1朱晓华2唐罗生2高玲2王宁1李乐章1刘宇琛

沙莎1(通讯作者)朱晓华2唐罗生2高玲2王宁1李乐章1刘宇琛1张可1吴志清3

(1湖南省老年医院410016;2中南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10013;3娄底市眼科医院410000)

【中图分类号】R77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6-0045-03

【摘要】目的探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共收治的32眼湿性年龄相关性性黄斑病变的诊治资料。总结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32眼经治疗有28眼均获成功。结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诊断、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检查结果,选择性地治疗脉络膜毛细血管是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一种损害和导致黄斑组织细胞变性、死亡的进展性疾病。临床上分萎缩型和渗出型两型,后者主要病理特征为视网膜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导致浆液性和(或)出血性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或)神经上皮脱离,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了32眼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通过采用不同方法治疗,28眼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均获得了疗效,随访2年,28眼复发率为10%,现将其诊断、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32眼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患者基本情况为:男14例19眼,女10例13眼,患者年龄从57岁~76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4.6岁。病程从2年至13年不等,平均病程为6年。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有:①视力障碍:16眼视力在0.06以下;10眼视力在0.06~0.1之间;6眼视力在0.2~0.6之间。②眼底表现:24眼有玻璃膜疣,28眼色素上皮增多或脱失,10眼黄斑区还可见大片灰白色或黄白色渗出斑,10眼黄斑区可见色素点。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病变范围相对较小,在黄斑部视网膜下均发现有灰白色渗出斑。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通过以下三种检查方式,可以对患眼黄斑病变的部位、大小、形状等提供详尽信息,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关关键性的指导。

1.2.1.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所有患眼均通过该检查,均检出检出了脉络膜毛细血管阻塞。脉络膜期可以清楚辨认出脉络膜毛细血管形态,主要形态为花边状或单车轮状。静脉期荧光素由毛细血管壁处渗漏出血管,形成局部强荧光区。晚期荧光素自毛细血管膜边缘向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缓慢扩散。

1.2.1.2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可以直观显示视网膜的相关组织结构及血管的变化情况,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1.2.1.3吲哚青绿血管造影:通过该检查,可以显示出被血液、混浊液体阻挡的脉络膜新生血管,也可显示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时未能发现的隐匿性新生血管膜。

1.2.2治疗方法

1.2.2.1氩激光治疗:本组32眼有8眼通过氩激光进行治疗。光凝治疗后补充适量的维生素A、E,若光凝后患眼出现视网膜水肿可口服血栓通使水肿消退。每位患者均使用血管扩张剂。

1.2.2.2光动力疗法:本组32眼有7眼通过光动力进行治疗。光动力疗法是通过静脉注射光敏药物,当用低强度激光照射病变部位时,这些光敏药物被激活,产生局部反应,导致这些异常的CNV被凝固、坏死,但不影响周边的正常视网膜组织。

治疗前治疗后

1.2.2.3抗血管源性增生药物治疗:本组32眼有10眼通过抗血管源性增生药物治疗.

治疗前治疗后

1.2.2.4安慰剂组:本组32眼有4眼只使用血管扩张剂和抗氧化剂和锌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有效标准:患眼经过治疗后,检查视力,视力提高一行以上或不发生下降,眼底检查黄斑部的出血或渗出有所吸收,视网膜出血被吸收,视网膜无新的出血点,1年后荧光造影复查,无新的渗漏点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生。无效标准:患眼经过治疗后,检查视力,视力无提高或下降两行以上,眼底检查黄斑部的出血或渗出无吸收,视网膜出血吸收不良,玻璃体发生反复出血,1年后荧光造影复查,仍有新的渗漏点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生。

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8只患眼采用氩激光治疗后,有4例无效,采用二次治疗后有1例有效。7例采用光动力治疗,4例有效。10例采用抗血管源性增生药物治疗,8例有效,4例采用安慰剂治疗,1例有效。患眼治疗效果统计见表1

表1患眼疗效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抗血管源性增生药物治疗效果更好,两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高龄、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度近视、光损伤、遗传、环境是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高危因素。在所有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是导致眼盲的主要原因,引起了广大眼科医生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1][2]。目前业界对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大多数学者认同,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黄斑病的发生[3]。该病的病理基础为视网膜脉络膜部分缺血缺氧,导致脉络膜了该局部微循环发生障碍,同时使视网膜色素上皮发生功能异常,这些因素使各种因子的活性被激活,而造成多种因子间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视网膜局部缺血缺氧后首先激活了蛋白酶,使血管基底膜及外周细胞外质的蛋白被蛋白酶所溶解,血管内皮细胞从血管基底膜迁移、浸润到临近细胞外间质而形成新生血管芽,新生血管芽通过破裂的Bruch膜,沿着色素上皮下生长,逐步侵犯到神经上皮层,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即形成具有网状结构的血管膜。湿性AMD的临床特征为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化,并导致黄斑区的渗漏出血。

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供患眼病变的部位、形状、大小等信息,为采用激光治疗或光动力治疗提供关键性指导。目前对于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有确切疗效的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氩激光治疗[4]、光动力治疗[5][6]以及FDA已经批准的Avastin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7][8]。氩激光治疗在临床较易开展,费用低、操作简单,但是其疗效还是欠缺;光动力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治疗方法,其最大特点是对毛细血管的选择性较强并对其进行破坏,对正常组织损害非常少甚至没有损害。Avastin为美国FDA批准运可用于新生血管性疾病治疗的制剂,它能竞争性地与内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结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减少新生血管形成。它通过注射到患眼玻璃体内,治疗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促使病变及出血的吸收。临床使用表明其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好、简单易行等优点。但也有并发症,如虹睫炎、玻璃体炎、葡萄膜炎、前房炎症及高眼压等.

总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诊断、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检查结果,选择性地破坏脉络膜毛细血管膜是治疗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卜文娟,孙慧敏.AMD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海峡科学,2007,12.

[2]谷万章,王玉国,周丽霞.浅谈视网膜新生血管.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22:589~599.

[3]黎蕾,乇文吉,袁非,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病理性近视合并脉络新生血管的比较.眼科新进展,2005,25(1):49-51.

[4]陈姚若.氩激光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新生血管的探讨.中原医刊,2006。33:63-64.

[5]叶璐,杨新光,王小丽,郑波,刘晖.光动力疗法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08,16(1):24-27.

[6]AMD的研究进展眼科研究2007,4

[7]MichelsS,ReseafeldPJ,PuliafitoCA。eta1.Systemicbevaeizumab(Avastin)therapyforneovascular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twelve-weekresultsofalluncontrolledopen-1abelclinicalstudy.0phthalmo10gy,2005,112:1035-1047.

[8]HolekampNM,BouckN,Volpert0.Pigmentepithelium-derivedfactorisdeficientinthevitreousofpatientswith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dueto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JOphthalmol,2002,134:220-227.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09JJ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