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高等学校研究生宿舍管理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高等学校研究生宿舍管理模式探究

丁建峰汪长征

丁建峰汪长征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100044)

摘要:宿舍和公寓是全日制研究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找到一种切实有效的适用于高校研究生宿舍管理模式是做好研究生宿舍管理工作的根本。本文以耗散结构理论为指导,对高校研究生宿舍的管理方法进行总结性探索,对耗散结构理论用于高校研究生宿舍管理进行实践性探究,用耗散结构理论指导高校研究生宿舍管理工作的改革,找到研究生宿舍管理中的平衡点,加强研究生自我管理,使研究生宿舍管理工作在新形势下有条不紊的进行。

关键词:耗散结构理论;研究生宿舍管理;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7-0000-02

宿舍和公寓是研究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研究生宿舍管理事关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1]。宿舍作为研究生学习、生活、休息的基本场所,是影响研究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研究生宿舍的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其存在形式以及管理模式发生了不少变革。新形势下,计划体制下传统的研究生宿舍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高校研究生的需求,研究生宿舍管理与研究生之间产生越来越多的矛盾。宿舍管理与思想教育工作脱节、管理与服务意识错位、宿舍管理工作过程缺乏有效沟通等矛盾逐渐暴露,宿舍管理方法的改革已经事在必行,各高校开展了大量的实验探究工作进行研究生宿舍管理的改革[2]。但到目前为止,这些改革工作还都是一些尝试性工作,没有一种系统有效的理论对研究生宿舍管理工作的改革进行指导。

当前,研究生思想普遍比较开放,忧患意识不强,宿舍内吸烟、上网打游戏、宿舍卫生差等问题屡禁不止,导致研究生宿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目前高校研究生宿舍中普遍存在研究生住宿不定期、宿舍之间交流少等突出特点,直接导致一些隐患无法及时发现和排除。这些问题,单靠宿舍管理人员和学生工作教师很难解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效果不佳。

要对高校研究生宿舍管理工作进行探索和改革,仅靠简单的摸索和实践是行不通的,必须有理论作为指导,目前还没有一种统一而具体的理论可以作为指导解决高校研究生宿舍管理工作中的难题。

耗散结构理论是以比利时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普利高津(Prigogine)为代表的布鲁塞尔学派,在长期研究复杂系统演化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自组织理论[3]。在耗散结构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开展了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实验性探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4-6]。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耗散结构理论对于研究生宿舍管理模式的探究也必将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以耗散结构理论为指导,在对典型个案(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宿舍管理的现状进行调研和总结的基础上,对高校研究生宿舍的管理方法进行实践性探究,用耗散结构理论指导高校研究生宿舍管理工作的改革,将耗散结构理论用于高校研究生宿舍管理新模式的探究,为高校宿舍管理工作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找到研究生宿舍管理中的平衡点,加强研究生自我管理,使研究生宿舍管理工作在新形势下有条不紊的进行。

一、目前研究生宿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研究生宿舍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难题:

1.宿舍功能定位比较单一。

高校研究生宿舍仅仅发挥了其居住和休息的功能,没有与研究生的学习、娱乐、休闲甚至教育紧密关联,其在“服务、管理、育人”等方面的功能没有得到集中体现。

2.宿舍管理与思想教育工作脱节。

高校研究生宿舍管理普遍由后勤实体具体实施。后勤实体作为宿舍管理者,对研究生宿舍的文化建设、思想教育缺乏必要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研究生思想教育与宿舍管理工作脱节。

3.宿舍管理工作过程缺乏有效沟通。

高校研究生宿舍管理往往是以学校相关部门制定政策为主导,后勤实体实施为主,实行单纯垂直化管理,各部门缺乏必要沟通联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双向互动环节,会出现偏差和误解。研究生对自上而下带有行政命令的管理方式会出现抵触情绪,后勤实体在研究生宿舍的管理工作中很难把握好“度”的问题。另一方面,宿管人员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缺乏了解,研究生也很难理解宿管人员采取某项措施的初衷,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缺乏沟通和交流,造成了管理难度的加大。

通过对高校研究生宿舍管理模式进行调研,总结归纳高校研究生宿舍管理模式及特点,并将其它高校的研究生宿舍管理模式与我校的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同时,深入了解耗散结构理论,对耗散结构理论在研究生宿舍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耗散结构理论在研究生宿舍管理中发挥的指导作用,找到耗散结构理论和我校研究生宿舍管理工作的结合点。

二、研究生宿舍管理的新模式

高等学校研究生宿舍管理工作系统作为一个极其复杂的组织,其内部的有序与无序状态是相伴而生,相随而行的,二者不可分割。

高等教育系统的自然离散状态和高校后勤社会化增加了研究生宿舍管理工作的无序性。本文在对研究生宿舍管理现有模式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耗散结构理论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研究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的梳理,找到了耗散结构理论和高校宿舍管理工作的结合点。

结合我校研究生宿舍管理的实际情况,探讨耗散结构理论在研究生宿舍管理工作应用的可能性,提出一种在一定程度上普遍适用于高校研究生宿舍管理的新模式。

1.改善硬件设施,加强文化建设,健全研究生宿舍功能。

改变研究生宿舍功能定位单一的现状,使研究生宿舍各功能之间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在改造老宿舍、新建新宿舍时充分考虑到未来发展需要,把握好高校研究生宿舍的功能定位,努力增加研究生文体用房和各种活动用房,做到物尽其用。

除了硬件设施,还要倡导和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积极营造欣欣向荣的文化氛围,引导和激励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

只有加强高校研究生宿舍硬件和文化建设,让高校研究生宿舍成为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的乐土,才能为高校研究生宿舍的和谐发展以及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持。

2.结合思想教育工作,强化管理,加强宿舍管理制度建设。

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作为保障,需要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来维护。在研究生宿舍管理中,要健全各项管理服务制度,使之相互协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制定以约束服务工作人员为核心的宿舍管理制度和以引导研究生自觉进行宿舍文明建设为核心的规章制度。同时,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合理性,使其能从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实际出发,突出正面激励。

在严格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对研究生加强思想教育,培养研究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督促研究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使研究生在宿舍的行为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发挥研究生自主管理作用,促进人的和谐。

在高校研究生宿舍管理中要更新管理理念,选拔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热爱学生工作、有一定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的研究生干部参与宿舍管理工作。让研究生参与到研究生宿舍管理规章的制定和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研究生干部、研究生党员、室长在研究生宿舍管理中的骨干和助手作用。研究生的亲身参与能使研究生宿舍管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信息的沟通,也是对研究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一种培养,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三、研究生宿舍管理新模式的实践性探究

结合我校住宿的实际情况,选择典型宿舍,以耗散结构理论为指导,进行高校研究生宿舍管理新模式的实践性探究。

本校以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研究生宿舍管理新模式为指导,选取教学1号楼5层研究生宿舍为典型宿舍实行新管理模式,采取适当指导、自我管理和良性竞争等方式,在学校或学院指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研究生宿舍管理中的自我调节,找到适当的管理尺度和管理模式,充分调动研究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在教学1号楼5层被改造为研究生宿舍的过程中,学校大力加强其软件和硬件设施的建设,使住宿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选拔有责任心的研究生参加宿舍管理委员会,参与宿舍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管理,加强研究生自我管理,形成自我管理的氛围,实现个体自主和整理的和谐统一。

对教学1号楼5层研究生宿舍的整体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研究生宿舍管理新模式能发动研究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在研究生宿舍管理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总之,本文以耗散结构理论为指导,对高校研究生宿舍的管理方法进行总结性探索,将耗散结构理论用于高校研究生宿舍管理进行实践性探究,用耗散结构理论指导我校研究生宿舍管理工作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对高校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耗散结构理论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研究生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一种成熟的理论,可以用在研究生宿舍管理中。

2.结合当前高校研究生宿舍特点和突出问题,提出适用于高校研究生宿舍管理的新模式,为研究生宿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并将之用于实践。实现研究生宿舍有序的自我运行,不再单单依靠宿管人员的监督,不再单单依靠学校相关部门的检查,使高校研究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社政〔2004〕6号文。

[2]张幼香,浅析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34。

[3]沈小峰等,耗散结构论[M],上海人民出版杜,1987。

[4]郭慧华,王国领,耗散结构理论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J],科技资讯,2007,1,74。

[5]王永亮,耗散结构理论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08,8,170。

[6]李世佳,基于熵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的组织管理系统分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8,12,80。

作者简介:丁建峰,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处),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