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人体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扬州市人体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陈世兰匡瑞祥常磊

陈世兰匡瑞祥常磊(江苏省扬州市疾控中心225000)

【中图分类号】R7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7-0043-03

【摘要】目的了解现阶段扬州市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和危害程度。方法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和小试管滤纸钩蚴培养法;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结果共调查1844人,查出3种肠道寄生虫感染,总感染率为6.94%,其中蛔、钩、鞭虫感染率分别为0.43%、6.08%和0.43%。结论随着扬州经济的发展,人群肠道感染率呈大幅度下降,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健康科普教育,增强人群的自我保健和防护意识,针对不同县、乡的流行程度和重点人群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调查

扬州市1999年开展了第2次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达12.43%[1],为了解近几年扬州市人体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为今后制定防治计划和实施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于2007年10月开展了全市第三次人体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概况

扬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下辖4县(市)3区,总面积6638km2,总人口446万,市区人口109万,全市非农业人口数110万,占全市人口的1/4。全市地形西高东低,少数为丘陵山区,东部和北部属里下河水网平原地区。年平均温度15.2-16.8℃,相对湿度60%左右。本次调查根据地形、经济、卫生等状况,抽取仪征(丘陵)、高邮(水网)、宝应(平原)3县(市)5个乡(镇)6个村为调查点。

1.2调查对象

仪征市新集乡毛桥村、月塘乡龙山村,高邮市司徒乡柘垛村、二沟乡陆家村,宝应县下舍乡舍新村、新南村2周岁以上居民。每村调查幼儿园和小学学生50名蛲虫感染情况。

1.3调查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1片),小试管滤纸钩蚴培养法;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1片)清晨1次检查。

2结果

2.1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和虫种分布

本次调查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0-12.88%,平均总感染率为6.94%(128/1844)。蛔虫为0.29%-0.76%,平均为0.43%(8/1844);钩虫为2.60%-12.50%,平均为6.08%(112/1844);鞭虫为0-0.76%,平均为0.43%(8/1844);姜片虫为0-0.66%,平均为0.22%(4/1844);钩培法查出的112例阳性者中,单纯十二指肠钩虫为109例,美洲钩虫为3例。说明我市为十二指肠钩虫为主的混合感染地区。

2.2肠道线虫感染性别比较情况

全市调查男性982人,女性862人,蛔虫感染率男、女分别为0.41%(4/982)、0.46%(4/862);钩虫感染率男、女分别为5.19%(51/982)、7.08%(61/862);鞭虫感染率男、女分别为0.61%(6/982)、0.23%(2/862)。经统计学处理,男、女性别与三虫种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χ2为0.034-1.526,P>0.05)。

2.3肠道线虫感染年龄分布情况

见表1。钩虫感染率较高,0-4岁的感染率最高为12.5%,经统计学处理,钩虫感染率年龄间有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21.523,P<0.05)。蛔虫和鞭虫的感染率太低,年龄间无差异(χ2=16.29,P>0.05)。

2.4钩虫感染度情况见表2。

2.5多虫种感染情况

宝应县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4.42%(27/611),单虫种寄生者占100.00%;仪征市总感染率为6.13%(37/604),单虫种寄生者占89.2%,2种虫寄生占10.8%;高邮市总感染率为10.17%(64/619),单虫种寄生占90.6%,2种虫寄生占9.4%。

2.6蛲虫感染情况(见表3)

经统计学处理,低年级学生感染率与小、中、大班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16.29,P<0.01),小、中、大班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063,P>0.05)。

表1扬州市人体寄生虫调查肠道线虫年龄分布

表2扬州市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肠道线虫感染度情况

表3扬州市蛲虫感染情况

3讨论与分析

扬州市第三次人体肠道寄生虫病分布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人群平均感染率为6.94%,较10年前第2次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感染率12.42%下降了44.17%,低于2002年调查的全省土源线虫感染率9.27%[2],表明扬州市自90年代以来,全市开展较大规模群体防治后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其感染率和下降率与扬州市地处苏中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水平也是相符的。

肠道蠕虫虫种及其感染程度较10年前均有显著变化,土源性线虫蛔、钩、鞭、蛲虫中,蛔虫、鞭虫感染率下降较快,钩虫、蛲虫成为我市目前的优势虫种。吸虫中姜片虫,华枝睾吸虫、绦虫中缩小膜壳绦虫,此次调查未发现。本次调查无论是感染虫种数、还是寄生虫总感染率均显著减少或降低,表明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已有好转,主要原因可能与全市经济水平提高有关[3];虫种谱的变化,分析其原因与驱虫药物的选择和敏感性、虫种本身的传播过程与人群生产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自我防病保健意识的增强有关。

本次调查分析,男、女性别与肠道线虫感染之间并无差异,说明目前农村生活习惯、卫生水平、文化程度男女之间已并无多大差异,农忙季节男女下地干活的几率也无差异。钩虫感染率下降不明显,青壮年居多,这与农民的日常生活及下田劳作有关。蛲虫感染低年级学生明显低于幼儿园学生,这与幼儿园学生群体活动多,如玩游戏,玩玩具,同用午餐、午睡等个体接触明显多于小学生有关。

本次调查显示,开展试点防治的宝应县下舍乡其平均感染率为4.42%,明显低于面上防治的高邮市(10.17%)和仪征市(6.13%)。说明随着经济文化卫生水平的提高,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会呈自然下降趋势,但积极采取防治措施,较大覆盖面的开展群体防治,能加快防治步伐,加速控制肠道寄生虫病的进程。本次调查显示,我市寄生虫感染度和多虫种寄生现象均有所下降,这样对于净化环境,减轻污染程度,加速寄生虫病防治步伐等都是十分有利的。

本次调查方法采用kato’s法单片检查肠道蠕虫,由于目前感染度较轻,当EPG<24时,将无法检出虫卵。对于钩虫等卵壳较薄的虫卵,kato’s法透明过度时易给经验不十分丰富的读片者带来一定难度而造成漏检。或只有雄性和未成熟雌性虫体感染时,粪检结果则是偏低的。

据本次调查推算,目前我市尚有30万人左右的寄生虫感染者,今后的防治任务仍很艰巨。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人群集体化疗对控制对土源线虫病有显著效果显著[4],对重点人群除开展群体化疗外,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增强农民的自我防病意识,改变农民赤脚下田的劳作方式,开展幼儿健康教育,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玩具经常经常消毒,降低肠道线虫的感染机会;同时,应开展监测,掌握人群肠道线虫感染动态,针对不同县、乡的流行程度和重点人群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巩固扩大防治成果。

参考文献

[1]邵靖鸥,毛一扬,陈世兰等.扬州人体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J]实用寄生虫病杂志.2001;9(2)94-95.

[2]孙凤华,钱益新,曹汉均等.江苏省农村人群蛔虫感染变化及影响因素[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7;19(2):139-142.

[3]杨家伦,杨洪模,王云昆,等.云南肠道寄生虫分布调查[J].云南卫生防疫,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专辑,1992,3(28);1.

[4]许隆琪,蒋则孝,周长海,等学习日本、韩国先进经验,促进我国肠道寄生虫病防治工作[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7,10(4):24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