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浅谈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

冯实

冯实/四川省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

【摘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过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与时俱进,加快改革的步伐和力度才能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进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改革符合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也具有其专业特点所决定的特殊性,本文根据汽车维修行业现状,并针对目前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出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发展经济增长的新热点。社会对高素质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是结合了汽车、机械、电子及计算机等多门学科于一体的专业,理论性强、专业知识深。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核心专业。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学有着与普通学校教学不同的特点和现状,迫切需要中职教育汽车维修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尽快掌握维修技能,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一、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

我国的汽车维修行业基础薄弱、行业技术发展落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不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适应现代汽车维修需要的人才奇缺。由于我们的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教材不仅因编写、出版周期过长而远远跟不上技术发展,且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面狭窄、重机轻电与重理论轻实践等通病。

二、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教学模式落后

迄今为止,传统的课堂教学仍是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形式,而汽车专业教学仅有课堂教学根本不可能完成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学的全部任务。此外,教师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落后,不能适应中职学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和需求。传统的“黑板+图片”课堂教学模式,不但抽象、枯燥乏味,而且难于理解,学生根本不能被吸引,课堂教学达不到教学目的。

(二)教学内容过时,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行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要,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应运而生。但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却远远不适应当前维修市场的需求。汽车上目前普遍装备的、建立在先进的信息传感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基础上的汽车控制与故障诊断系统,决定了维修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维修技术和检测设备的操作能力。这些都是传统的以机械维修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汽车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所不能适应的。现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教材内容陈旧,不仅因编写出版周期过长而远远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且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面窄等问题。教学中重机轻电与重理论轻实践,学校缺乏必要的实习设备和实习基地,维修工职业技能考核仍停留在东风和解放等车型上等。

(三)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汽车维修专业是一个大专业,涉及面广,因此既需要一批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又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并懂得教学规律的实训指导教师。汽车维修本身是一个技术更新很快的行业,无论专业教师还是实训指导教师若长期脱离生产实践,必然面临知识、技能落后的状态。因此,我们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师资培训、引入更新的机制,确保教师自身的技术、技能领先。

三、应对措施

(一)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和大纲,优化专业课程建设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培养的是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汽车检修人才,因此制订教学计划和大纲时,应以应用能力为培养主线,建立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围绕专业方向为前提,而汽车专业课程要进一步充实调整电子控制技术原理、计算机应用原理、汽车电器设备和汽车诊断检测技术、汽车诊断仪器设备的应用等内容。汽车构造原理应以能代表时代特征的轿车为典型,并及时更新补充新知识,把汽车最新技术结构、原理和发展趋势方面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注重学习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的培养,适应汽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时间比例合理安排,并真正落到实处,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加强钳工和电工基础操作技能的训练,这是维修人员必备的技能。

(二)更新教学手段,加强实验设施建设

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中职教学特色的重要保证。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的现场教学等,能清楚地展示汽车各零部件工作时的内部运动关系及结构原理,直观、动感性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汽车专业英语课程中的汽车构造课部分教学,在用英语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可借助挂图、模型和实物等教具,采用幻灯、投影、录像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各种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可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三)应用案例教学,提升专业素养

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改革,应该更多地选取和设计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个案。把这些实例当作研究对象,让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编码和加工,在此基础上增长社会生产与生活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其整合的职业素质。案例教学和传统的举例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举例说明一般是用来肯定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主要是为传授理论服务的。而案例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是讲课开始于实践,从实践中提出问题,通过分析发现规律,提炼理论,然后使理论回到实践,应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这正契合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四)坚持理实一体化,整合教学资源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习课进行组合教学。当然它不是简单1+1的过程,而是整合所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保证了学生能在学中求乐、在乐中求学。理实一体化符合中职教育的规律,所获得的效果也必然是1+1>2。

(五)加强校企联姻,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产学结合”是学校、学生与企业三方共赢的一种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它是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和学生在学校与用人单位无缝转接的有效途径。“走出去,请进来”是学校在实践中成功的法宝。在实践中,学校教师深入到行业与企业中调研,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人才规格。例如,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方向中,依据学生的选择,针对某个岗位(发动机、电器与空调等)进行集中训练,尽快提高学生在某个领域中的职业素养与能力。这样,学生既接受了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又在专业方向的某个方面具有较专而深的岗位职业能力。

四、结束语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维修已步入高科技领域,加速培养具有较高层次的维修技术人才至关重要。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汽车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中职汽车专业学校应加快教学改革步伐,为我国现代汽车维修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刘彦文.论课程的基本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2,28.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苏宇锋.关于当前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