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加减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1

归脾汤加减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例疗效观察

马天龙

马天龙(门源县中医院青海门源810300)

【摘要】目的对39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用中西医对比治疗,进行疗效观察。方法笔者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39例,以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两组,20例(A组)采用中药归脾汤汤剂水煎口服治疗,其中19例(B组)采用西药维生素C静脉注射、强的松口服的方法进行对比治疗。结论经对比中药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归脾汤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显著。

【关键词】归脾汤中西治疗对比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显著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1-0366-01

引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血液系统慢性出血性疾病,它是由血络受伤,血渗出于肌肤之间,皮肤表现点状或片状青紫斑块的一种病症,证属中医”紫癜”范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病本文采用中药汤剂归脾汤加减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案自笔者从2006年6月至2012年12月所收治的39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的规定,以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A组—中药治疗组;B组—西药治疗组。A组:2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在6—58岁之间,平均年龄28.5岁;最短病程2天,最长病程180天,平均病程45天。B组:19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0例:年龄在20—59岁之间,平均年龄29岁;最短病程4天,最长病程150天,平均病程47天。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病程等相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A组患者用中药归脾汤[1]加减成汤剂水煎口服,详情如下:白术30g、黄芪30g、龙眼肉30g、酸枣仁(炒)30g、人参15g、甘草(炙)8g、当归3g、木香15g、远志(蜜炙)3g;风热伤络加金银花15g、紫草10g、侧柏叶(炒炭)30g;血热伤络去人参,加生地黄15g、茜草(炒炭)10g、白茅根30g;阴虚火旺去人参,加牡丹皮30g、青蒿10g、银柴胡12g;气不摄血,柴胡6g。每剂水煎2次约400ml,每次口服200ml,每日二次。服药期间禁吃生冷、油腻、辛辣刺激之物,如患者拒药,可用生姜切片涂抹舌面,并用多次少量的方法服用,每服用5剂为一疗程,最少服用一疗程,最多服用三疗程,如无效则采用其他治疗方法。

B组患者用维生素C,每日4g,静脉滴注;强的松片,每天30mg,分两次口服,7天后改为20mg,连服2周,后以每周5mg逐步减量。

1.3疗效评价标准[2]:

痊愈:紫斑紫点及全身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

好转:皮肤青紫斑点明显减少,全身症状减轻,实验室指标有改善。

未愈:皮肤青紫斑点、全身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均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中药治疗组20例中痊愈13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0%;西药对比组19例中痊愈8例,好转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8.95%。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痊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归脾汤治疗组(n=20)13(65)5(25)2(10)95.00%

西药治疗对比组(n=19)8(44.7)7(39.5)4(15.8)78.95%

注:与西药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归脾汤,始载于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用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证忡[3]。降至元代,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对本方有所发挥,它既载明了原方所治诸证,又增补了治疗脾不统血而妄行之衄血下血之证[2]。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可统血摄血,若脾气虚弱,统摄无权,则便血,衄血,崩中漏下,诸血证皆作。本方以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甘温补脾益气,以固统摄之权,使血不得妄行;当归甘辛,温肝而生心血;茯神、枣仁、龙眠肉甘平养心安神;远志交通心肾而定心志;木香理气醒神,助脾建身;又以辩证之法,随证加减,以使诸药合效,共奏补脾益气,养血定神,统摄血液之功效,使脾气得健、血证立止,心志得安,诸症皆平。本文古方今用,辩证加减,中西对比,实验室检验结果为据,在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病中,以有力的证据显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良效果。

参考文献

[1]许济群.方剂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60.

[2]邓玲.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8.

[3]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