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男科疾病的探讨

/ 1

中医药对男科疾病的探讨

张银旺1郭新芳2

张银旺1郭新芳2(1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中医院河南洛阳471100)(2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城关医院河南洛阳471100)

在当前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利用先进的医疗诊断技术是临床医生必不可缺的诊断方法,但是临床遇到些急慢性,疑难男科疾病,很多大夫是感到棘手,但是我们要发扬中医国宝的优势,发挥经典著作的验方,在临床上要灵活应用望、闻、问、切、四诊的基本方法,细心诊断,与现代的化验,临床技检等方法中西结合,中西汇通,使诊断疑难急慢性病的诊断更加准确,再对症使用理法方药,这样对患者的康复会更趋于较快。

一、扶正祛邪、攻补兼用

扶正祛邪是针对正虚而邪的病症,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的治疗原则。古人云:“病久必虚。”如阳痿病人,有些重用助阳药,如多汗,动则出汗,助阳药甚,反起副作用,不仿配用补气药兼以助阳药两者兼顾,水到渠成,效佳,不要急于求成。傅氏《男科》也突出表现了这一原则。正如《傅青主男科》注释一书作序的俞慎初前辈所云:“该书有论有方,立法用药颇具共同特点,即皆能兼顾及补养方面,即使病邪亢盛,也主张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可见古人对某些疾病早已细心诊断,巧妙用药。

二、注重气阴,长于理虚

1.益气养阴,重脾肺肾:如在治阳痿中,宜重用熟地,宜用量较大,一般在30克以上。阳痿多汗者必失津,气短者必心气虚,无力懒言者脾气不足,宜生肺饮加六味汤化裁。人参助脾益气,五味走五脏,麦冬上润肺阴阴阳互济,相互化生,配伍精当,效彰。傅氏前辈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合理使用加以发挥。

2.补中有通,静中有动:男科虚损,纵观治虚诸方,饥而不食,泛伐无味气虚者,补气健脾方中,常加橘皮,神曲,白芥子,莱菔子,大黄等益气化滞之品,以补中有通导,补血益阴方中加肉桂温经归原,橘皮理气化滞,使诸药静中有动,不致于腻碍脾胃,脾胃舒则肾气归原,阳痿一症光补肾不气血双补,则急于求成,欲速而不达。

3.强调治肝,主张调理:肝经循于阴部,阴部与肝经有很大关系,每于调治阳痿,医家皆雷同效法,临床每多取效,但也要施诊仔细,肝气郁结,肝失条达,精神刺激等,也要对症调理。例如男科急慢性少腹病,由多种原因所致。傅氏曾提出论:“手足心腹一身皆痛,将治手乎?治足乎?治肝为主,盖肝气一舒,诸痛自俞。”临床结合男症,以逍遥散加薏仁,白芍药等治疗,以柔制刚,以缓解之,治肝的同时治心脾,五脏俱平。则疾除。又曰;“两臂肩膊痛,此手经之病,肝气之郁也。”治疗宜当归、白芍药为君,辅以祛风化痰之药。他认为手足及肝之分野,肝木作崇,临床上以颈、肩、膊痛、少腹、睾丸、阴茎疼痛者,袭以少腹阴部、脾不敢当先峰,气散于四肢,结而不伸,连于少腹,阴部,四肢所以作楚,平其肝气,脾气自舒,不治痛而痛自去。

关于其它脏腑和外伤原因导致的阳痿诸证不在此讨论。在金元时期,朱丹溪就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的观点。古人给我们指明了路,所以我们治疗男科急慢性疾病,以祖国魂宝为基础,利用中医的四诊,在现代科学仪器的检测后,中西医结合,不失为治疗男科疾病的极佳方法,为促进男科的进一步发展,积极努力进一步探讨,为患者早日康复而努力工作,使他们早日康复,家庭和睦美满,为社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