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价值研究

梁珂

梁珂

洛阳市东方第二中学河南洛阳471000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09-0000-01

摘要:以学生健康和心理特点为切入点,在体育新课改背景下,通过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启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各种挫折、失败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育教学;心理品质;意志品质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健康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必需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演,教师也习惯于发号施令,力图将全体学生都统一到自己设置的规范中去,其结果是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被忽略了,缺乏主体的热情和主体的参与,体育教学难以渗入科学的理念。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参与的积极性,体育教师课前的“编”与课堂上的“导”都很重要。教师必须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精心设计制作,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得到响应和产生共鸣。

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自身要求。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心理素质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弱点。超过3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合格率仅为20%多,心理健康的优良率不足10%,主要问题是缺乏受挫折的承受能力,意志薄弱,缺乏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和协助协作精神,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一些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体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灵活性,以及体育教师接触学生的广泛性和长期性使得在学校体育中,容易对学生施加心理健康教育。这不仅仅因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也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通过体育活动可以达到自我价值体现的目的,满足人们寻求新奇、超越自我心理,可以通过多种运动形式将紧张的情绪得到宣泄等。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增进健康和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同时对调节与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计的作用。

对于一个人的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来说,自信心是最宝贵的,它是个体获取和不懈努力的基本保证。缺乏自信心往往表现为害怕失败、消极对待、怀疑自己。真正的自信心不仅仅表现在胜利者的身上,在失败时自信心是最宝贵的。如在上跳高课时,跳过竿的学生会认为自己并不是偶然跳过去的,而是自己具备这种能力,即使跳十次也有八次九次能跳过去,甚至十次全能过去,发挥好的情况下,能跳得更高,没有跳过的学生认为这次是失误,没有发挥好,我能跳过去,在心理上不怕它,并且能战胜它等。真实的、稳定的自信心是在这种成功和失败中培养和形成的。

体育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练习者必须组织好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感知、观察、记忆和思维。在运动的环境中,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对事物做出迅速的判断,提高认知能力。因此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和转移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发展,并促进思维的活跃性、协调性和反应速度等得到改善和提高。

学校体育有一定的危险度,例如单杠练习中的脱手、跌落等危险的程度,它对学生的勇敢精神是一种挑战。在上体育课时,学生往往需要克服各种器械或其他障碍(跨栏跑、跳高、跳马等)才能达到目的,因此容易产生恐惧感,这就要求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表现勇敢精神。当学生战胜恐惧,完成了一个具有危险性动作时,他就会有信心倍增、重塑自我感觉。有危险的动作还可以使人的潜能得到开发,产生前所未有的体验。当然选择和设计具有危险的练习时一定要有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练习者有危险性但不会产生危害。

意志品质是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自觉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状态。意志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中表现。人们的意志具有不同的品质,而良好的意志品质应指向于进步的方向和具有崇高的社会价值。学校体育的困难度决定了练习者需要付出的意志努力的程度,有一定困难但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的内容具有较好的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特殊功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促进学生具有正确的评价自我的能力,有利于自我观念的形成。但如果难度太大,超出了大多数学生能力所及,就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因而,只有练习的难度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才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

体育课中的球类(如篮球、足球、排球等)都强调互相协作、互相信任的团队精神,在学校体育中,团队各成员为完成共同目标而进行协作,彼此为自己的队友提供有利条件(如篮球比赛中的传球、掩护、助攻等),相互受益,共同提高。通过合作,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依赖,都感到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使自己的活动成功,达到自己的目标,而这样就会使团队的成员对自己的活动感到满意,并彼此产生好感,进而互相信任。因此一堂好的体育课对协调人际关系、培养通力合作的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参与意识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体现现代健康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决不是全部。体育教学毕竟是以增强体质为首要目的,假如我们片面强调心理素质的培养,而忽视身体锻炼,那不仅使体育教学脱离“体育”属性,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同时心理教育也会因此失去载体而毫无意义。

参考文献:

[1]杨迎天.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J].中国学校体育,2005(2)

[2]喻坚.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