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清热益气解毒治口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滋阴清热益气解毒治口糜

王尧

王尧(阜阳卫校中医教研组236000)

【摘要】运用中医的辩证论治方法,对阴虚火旺型36例复发性口糜治疗的结果进行介绍,具体治疗是滋阴清热益气解毒的方法,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口糜阴虚辩证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3-0333-01

1引言

1.1“口糜”首见于《内经》。后人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的不同又有“口疮”、“口舌生疮”“口破”等称呼。一般情况下习惯上将口中溃疡范围小,病情轻者称为“口疮”,口中糜烂如腐,范围较大,病情较严重者称为“口糜”。该病虽然治疗容易,但也容易复发,因此现代医学将该病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简称为ROV,其具有周期性发作的特点,发病率较高,一般人群患病率不低于9%,发病原因有很多。治疗尚无特效药物。

1.2根据临床证候的特点,运用中医的辩证论治方法,施以中药,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此篇仅以阴虚型为例,运用滋阴清热益气解毒的方法来窥视该病的治疗[1]。

2临床资料

2.1自1998年7月至2011年6月,在本校附院门诊就诊治疗的36例口糜患者: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者45岁,平均年龄56岁,平均治疗2.8天。

2.2病案举例:l李某,男,62岁,患口舌反复糜烂3年。曾就诊中西医诊治,分别诊断为“心火上炎”、“胃火炽盛”维生素B2缺乏症。服用清热降火药,维生素B2等治疗,但疗效不佳,病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重时饮食稍有刺激性食物疼痛加剧,苦不堪言。就诊时精神疲倦,面容憔悴,唇红,口舌糜烂,但四周皮肉并不炘红高突,疼痛有烧灼感,昼轻夜重,手足心热,心烦失眠,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3治疗方法

3.1综观证候,脉证合参,辨证为阴虚,火旺,拟以滋阴清热益气佐以解毒之法。随使用黄柏10g玄参15g,知母10g,生黄芪20g,麦冬10g,芦根10g,二花10g,生甘草6g,薄荷6g,共煎水1000ML当茶频繁饮之,每日一剂,服药后次日,主症明显减轻,余证均减,连服2剂病愈。

4治疗效果

4.1据类证推对36例患者进行辨证论治,疗效如下:治愈19例,占52.78%,显著8例占22.22%,有效5例,占13.89%,无效4例,占11.11%,总有效率为88.89%。

5体会

5.1此类病证,虽属阴虚所致,但又非一般单纯阴虚可言。因病患冗长,虚热久积,化生火毒,虚火毒邪,蒸蒸上炎,熏灼苗窍,如肉置于火上,,久炙岂有不腐之理。如予苦寒解毒之剂投之,犹如扬汤止沸,燔碳于灰,终非治本之策。今病之所在,因祸根未除,故口糜反复不愈。

5.2治病必求于本,效自然相克之法则,水能克火,故以甘寒之药为主滋养阴液达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目的。少佐苦寒,以解热毒,令邪无所蔽,久病正必虚,配以黄芪补气、托毒、生肌、增强疗效。

①《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口齿唇舌病源流》“……脏腑积热则口糜……虚火上泛亦口糜,服凉药不效,阴亏火泛亦口糜。”故用滋阴清热益气解毒之法治疗此类疾病能有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望诊大全》主编张树生谭同来.2010年1月第二版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中华医学问诊大全》主编张宗芳.2010年1月第二版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3]《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主编王永钦.2011年2月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