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领情立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读诗领情立志

安居杰

——例析政治伟人名诗欣赏

贵州毕节梨树二中安居杰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这是著名作家与其笔下作品的密切联系。一定程度上,作品记载作者的内心世界,是个体对客体的反映体现。有什么样的作家,就会有什么样的作品问世。政治伟人(在政治仕途上功成名就,或影响一时的人),以其重大历史政治责任雄居于世,有的也从事诗作创写,部分还很有名,成其为政治诗人。这些人,因时代赋予他们伟大事务,人民寄予他们重大希望,实事锻炼他们敏捷思维,必然注定其言为心声,心随志行的秉性。其诗作,多有独特之处:记载那时那景的性格实况;展现伟人对时事的判断与思考;字里行间透露出立大志,做大事的决心。学习欣赏这类诗作,要认真读,读出骚动,读出力量;要认真领悟诗中感情,化作激情;随着作者心,想想作者志,从中受到教益,强大志向,勇往直前。现仅举四例,对此浅作分析。

一、毛泽东:评古论今,独领风骚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节选

政治人物,其诗作都富含政治思想,表达诗人的远大志向。《沁园春•雪》将这一命题的正确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引”字,引出了评论对比的对象;一个“竞”字,写尽了世代英雄荟萃,勇于奋争的壮烈场面;一个“惜”字,析出了赞颂之后的无限惋惜。在诗人眼里,这些历史人物,虽统领一时,雄霸一方,都只靠武功,缺乏文治,不能波及四海,寿比南山。惜古叹古,都是为了论今赞今。诗人笔锋一转,“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过去的都不值一提,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文武双全之人),还是今天的我(和各位兄弟)。这就是毛泽东——个政治伟人,一个韬略满腹、心系祖国命运的诗人——笔下的诗,心中充满着傲气,诗中充满着霸气。普通人认为,历史人物,是非功过、优全劣残,自有前人定论,何需品首论足。而我们的政治伟人,他们不拘泥于小事,思维不同于常人。他们想别人所不敢想,评别人不会评。读着这些诗,感到很有鼓动性,会被诗人独特的眼光折服、博大的气度感染,也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听之召唤,继续学习,这就是诗作的魅力!

二、陈毅:身处险境,死而无憾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梅岭三章》

这首诗,是作者在部队前进中,因自己负伤而留下,在与强敌进行游击战争时,被围困中所写,可称其为绝命诗。在诗中,不难看出作者的情与志:“死而无憾的高尚品质”(情),“虽身处险境,却为了革命,视死如归,抗争到底”(志)。

“断头今旧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一开始,作者就指出革命的一个普遍规律:革命需要牺牲。树立了一个决心:愿为革命而献身。这就是我们的伟人,他们的眼光是那样敏锐,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强,他们的品格是那样的高尚!不为自己,只为革命,愿肝脑涂地。细细品读着这样的诗,思考着这样的人,不禁对此产生深深的敬意。生命终结万事休,这是普遍规律,而我们的诗人,并不这样认为,“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死去之后,也要招集为革命而牺牲的部下的灵魂,与阎王(统治者)继续战斗,其对革命的忠诚,志向的伟大,苍天可鉴。“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诗人认为,人可死,志不能亡,革命遗志需要保持,发扬光大,“投身革命即为家……人间遍种自由花”,这是诗自内心的工作观,革命的最终目的,人生的最大志向!家,是每个人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地,没有不爱之理。革命集体就是家,以家的标准定位革命,以热爱家的方式来热爱革命。不为自己,只为他人,只希望祖国解放,人民幸福,人间自由。

志向是工作的指南,革命的信心。一向热爱革命的他,此后节节胜利,列为了开国功臣——“十大元帅”之一。

三、曹操:老当益壮,心怀日月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节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节选

人生七十古来稀。写这两首诗时,作者已年过五十,步入了垂暮之列,但他没因此而看破红尘。相反,事业上仍雄赳赳气昂昂,战于沙场;诗作上,实写雄心壮志,屡出佳篇名篇。

在《观沧海》中,52岁的诗人,身处山颠,看到宽阔无际的大海,茂盛的海边林木,不禁产生联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由此表达作者心迹,又一雄心壮志:心纳宇宙日月星辰;志统祖国大好河山。心如此想,行如此做,此时的诗人,正在率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

而在《龟虽寿》中,作者虽年增一载,志却更坚。“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灰土”,寿命如此长的神龟腾蛇,都是这样的结局,而生命更加短暂的人,该怎样布置这“苦短人生”呢?从作者的经历推测他的想法,是想告诉人们:不应虚度一生,而应让有限的生命放出异样的光彩。“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日,壮心不已”,更是写远大志向的名言佳句。作者就自己的年龄来写,表达出人老心壮,还要打击“敌人”,统一祖国的志向。

拥有伟大志向,奋争精神,使曹操跻身“三国”之一的魏国之首,名载史册,千古流芳。

四、王安石:不因年少,慧眼识途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这首诗,是作者年轻时所作。在诗中,就展示出这位英雄人物的透彻判断力,立身政治改革的决心。“飞来山上千寻塔”,千寻,极言山之高,可见攀登之困难。那又有什么呢?作者一心想看到光茫四射的日出美景,即使是在“鸡鸣”之时,也会早早为之动身,为之努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看看这详的诗句,想想诗人的信心,议议诗人的行动,怎会不来点学习的激情、工作的力量?登上高山,看到浮云遮日的残景,诗人没有灰心,相反作出伟大判断:“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坚信,阴云遮不住太阳,不久,太阳就会破云而出。由于这样的判断,他会付诸行动——等。直到太阳出来,一饱眼福。作者写这样的诗句,不仅仅描绘眼前实景。他在政治仕途上,已意识到“保守派”、“顽固派”的阻挠成其必然。不过,他不灰心,反而坚信,困难会被克服。因为,自己站在浮云之上——接近了真理,坚信改革政治的主张是正确的、利国利民的,顽固派、守旧派的阻挠反对是不足畏惧的。从诗中,体现了诗人的判断,暗含了诗人的志向,剩下的就只有行动了。

志向、理想是行动的基础,做事的心理动机。之后的作者,总以此为力量,进行大胆尝试,做出了声震一时的“王安石变法”。

从上面四例的分析,我们不难窥见在政治伟人笔下的名诗中,“伟大——名诗——宏志”三者间有着必然联系,要想大展宏图,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先大立宏志。而作为今天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欣赏,这类诗除一般的诗情诗景分析,结构美、语言美欣赏外,就应注重这一联系,从诗意入手,了解诗人背景、心境,与诗人思维同步,想诗人所想,立诗人所立,仿诗人所做。应该读伟大诗、领政治情、立干大事志,将诗作精髓内化成自己心中的烈火,燃烧整个世界,照亮整个宇宙!这样,才使心灵更加洁白有力,行为更加务实明确,教学、欣赏才真正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