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意义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意义探讨

唐育雄

东安县人民医院芦洪市分院湖南永州425913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间我院接治的9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30%,大于对照组的71.7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小板计数、血浆D-二聚体水平、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低分子肝素钠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applicationhighcoagulationstateanalysisofulcerativecolitisclinicalcurativeeffectoflowmolecularheparinsodiumtreatment.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inFebruary2014toJuly2015inourjointtreated92casesofpatientswithulcerativecolitisclinicalrecorddata.Results:aftertreatment,thetreatmentgrouptotaleffectiveratewas91.30%,morethan71.74%i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between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Treatmentgroupaftertreatmentofplateletcount,plasmaD-dimerlevel,bloodplasmaviscositywerelowerthanthecontrolgroup,differencehave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ulcerativecolitishighcoagulationstateapplicationoflowmolecularheparintreatmentclinicalcurativeeffectisdistinct,haveclinicalpopularizationvalue.

【keywords】ulcerativecolitis;Highcoagulationstate;Lowmolecularheparinsodium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脓血便、腹泻和里急后重,病程漫长,迁延难治愈,易累及多个器官或引起肠穿孔、大出血、癌变等局部并发症。该病的主要病理特征为微循环障碍、高凝现象、高血粘稠等,故治疗关键在于调整血液状态、逆转和阻断肠粘膜微血栓[1]。本研究将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间我院接治的46例UC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间我院接治的92例UC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18~66岁,平均(45.86±8.17)岁。对照组46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21~68岁,平均(46.09±7.72)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均可比(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晋阶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0.4ml×5000IU/盒(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29),2000IU/次,1次/d,治疗2w后,比较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血浆D-二聚体、血浆黏度等观察指标的变化。

1.3疗效评价当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或恢复正常,大便中无血液,结肠镜检查显示肠黏膜恢复正常时为显效;当症状明显好,大便次数有所减少或接近正常次数,大便中无血液,然而大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结肠镜检查可见假息肉和炎症时为有效;当治疗后,患者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大便次数无减少,大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结肠镜检查显示肠黏膜溃疡面无缩小时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7.0处理数据,用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间差异,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见表1。

注:*指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5.8447,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治疗组的血小板计数、血浆D-二聚体水平、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UC的病灶位于结肠黏膜层,常累及远端结肠和直肠,可扩展至近端,甚至遍及整个结肠[2]。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是由于机体内外的一些环境因素失衡,或在一些因素的刺激下,遗传易感性个体肠粘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肠腔抗原或细菌转移至肠粘膜固有层,致使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炎性细胞因素过量分泌,导致肠道发生炎症反应,进而凝血-纤溶系统发生紊乱,患者暴露处高凝血环境中,肠黏膜微循环障碍,微血栓形成,肠道黏膜出现缺氧缺血情况,从而诱发UC[3]。另外,该病的发生、发展与感染、遗传、环境、免疫功能紊乱以及心理精神因素等相关[4]。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溶亢进和体内高凝状态的标志物,血小板对炎症发生具有重要作用,两者可作为对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的诊治指标[5]。

传统的治疗方案为应用激素、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5-氨基水杨酸制剂等组成阶梯治疗方案,然而该方案的局限性较大,部分患者尤其是高凝状态的患者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6]。手术切除治疗的创伤大,会对患者造成损伤和遗留后遗症[7]。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了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临床疗效。低分子肝素是常规肝素的短链剂,可降低凝血酶因子Ⅹa的活性而防止血栓形成,其选择性抗凝血性比值约为1.5~4.0,基本不会影响其他凝血因子,故能有效抗血栓,基本不会发生出血等情况[8]。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的血小板计数、血浆D-二聚体水平、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血液粘稠度和流变学,纠正血液高凝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幼飞.丹参酮胶囊联合美沙拉嗪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高凝状态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5,23(04):245-249.

[2]王灿,霍红,李艳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及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08):1149-1151.

[3]施丽婕,杨强,垢敬,等.化瘀通阳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高凝状态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08:2155-2157.

[4]王上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凝血状态及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效果.医药前沿,2014(15):159-160.

[5]张金卓,齐红兵,郝英霞,等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2例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08,14(17):2715-2716.

[6]黄柳向.丹参注射液干预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5,23(10):1901-1902.

[7]洪惠.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临床效果初评[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2):71-73.

[8]霍红,李艳梅,王灿,等.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4,35(14):2209-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