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奇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抓“好奇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顾敏

顾敏陕西师范大学金泰丝路花城学校712046

摘要:好奇心是学生思维心理的普遍特征,好奇心是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产生的一种新奇感,它是一种特殊的兴趣,是由外界信息引起的一种情感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和小学时期的好奇心最为强烈,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可以激发学生们去敲开知识的大门。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会自主探究。

关键词:抓好奇心自主探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和小学时期的好奇心最为强烈,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可以激发学生们去敲开知识的大门。他们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或探索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发现科学的真谛和大自然的奥秘。缘于儿童内在的好奇心,教师要积极营造探究的氛围,使学生敢于探究、善于探究和乐于探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

好奇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在科学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直接演示实验激发兴趣。如引导学生探究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我先做一个“喷泉”的演示实验,当红色液体从玻璃管中喷出向四周散开时,学生兴致高昂,急切的希望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样,他们的好奇心就被大大地激发出来。

例如,教“电磁铁”时,上课铃响后,我问学生:“你们听到电铃声就知道上课了,对于电铃,你想知道它什么?”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纷纷提出:“我想知道电铃为什么会响?”“我想知道电铃的构造。”“我想知道电铃为什么会准时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电铃为什么会响”,为学习电磁铁的构造与性质埋下伏笔。这样引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大家都急于探究本课的知识。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真正实现“以探究为中心”的要求。

二、在玩中发现、体验,乐于自主探究

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课堂中玩,目的是让他们异想天开、展开想象的翅,从玩中求知、求真,玩出科学的真谛。如学《声音是怎样产生》课前,我为学生准备一个鼓、2个皮筋、1把钢尺等材料,这些孩子比较熟悉的物体,学生通过玩钢尺、敲鼓等,边玩边探究,步步深入,通过玩,使学生明白是振动产生声音的。自主探究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小学生探究欲强,但探究能力相对较弱。让学生在玩中学科学、爱科学。

三、给学生提供产生好奇心的机会,激发科学自主探究

“体验”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必需的,学生只有在参与中才会有好奇心,才会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好奇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的。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如在教学《观察与描述》时,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并借助一定的工具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发现的秘密,体验到了观察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特别是通过“摸物游戏”,使学生的好奇心高涨,虽然有的学生没有说出摸到的是什么物体,但这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各种感官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什么结果,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四、给足好奇的空间,激发自主探究

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一直以来提倡老师和学生做朋友,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在这个宗旨下,我们的教学课堂是民主、平等的。我经常会用对话式的言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比如“针对此结论你还有什么想法?”“看到这个实验,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等等,让学生在心理上感觉到安全感,觉得课堂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严肃,从而让学生敢问敢说。

二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好奇心(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我们要爱护和尊重他们的问题意识。记得学《蜗牛》这一课,有一部分学生总是跑来问我各种问题,“蜗牛壳上为什么有这样的螺旋?一个旋是不是一岁啊?”“蜗牛的耳朵在哪呀?”“蜗牛怎么都是往上爬的呢?”“蜗牛壳破了的话,还能够生存吗?”听着这些课本上都没有出现过的问题,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逐一作出积极的回答。在这种既有独立研究又有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心智得到提升,愉快地掌握科学知识。

五、“评价”让学生天天在自主探究中进步成长

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只有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恰当与否,教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

总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更新观念,长期坚持为学生精心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科学探究活动,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踏上自主探究学习的路径,学生一定会真正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