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艺术冯玉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批评的艺术冯玉芹

冯玉芹

冯玉芹(淇县实验学校,河南鹤壁456750)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必不可少,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表扬与批评都是人文关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体现了学生和教师人格尊严上的平等。

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表扬与鼓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良药;运用适度的批评也是必要的一种教育手段,同样是促进学生进步的必不可少的法门。

但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应讲究策略和方式,批评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想、知识水平、身心发展、环境条件以及批评对象的反应等,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批评时把爱作为出发点

教育必须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批评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是呼唤学生心灵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为了让学生更健康地成长。因此,批评应该像习习的春风,总是饱含着使万物复苏的温暖。所以,只有从教师口中道出的批评是出于真心关怀,学生才会乐意接受。

二、批评时先换位思考

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还不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成长、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个成长过程中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我们要意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于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不同,分析问题的高度和角度不同。所以,教师在给学生解决问题时先进行换位思考,即把自己放进问题之中,设想自己的年龄与学生相同时,对于所发生的问题的感受,站在学生的角度揣摩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就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站在道德理论的高度说服学生,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道德水平。

三、批评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批评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一般情况下,不要在大庭广众面前批评学生,严禁讽刺、挖苦、咒骂学生,也不要靠停课、叫家长来解决问题,更不要体罚学生。开展批评,攻心为上,要采取启迪疏导、正面教育、循循善诱的方法。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有教师说:“尊重学生是转变学困生的入场劵。”这话说得很有哲理。因为,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在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尊重他们,学生才会尊重、亲近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逆耳忠言不会比顺耳忠言取得显著的效果。

四、批评时要肯定学生的优点

“任何人都有被肯定的渴望”,即使经常出现过失的同学也是如此。所以在批评同学时,不能揭短,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肯定成绩,造成一种柔和的氛围,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出不足之处,这样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有这样一个班级,由于种种原因,成了纪律、学习双差班。新班主任上任后,没有批评学生,也没有急着规定条条框框,而是在班上讲一些典型的事例来总结差班的学生的优点。这样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拉近了,学生能够用心听教师的教诲,教师又讲后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清醒;错误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如果能够正视自己、反省自己,就一定能进步,就一定会成功。然后又引导学生分析班级状况,指出了不足之处,提出具体要求。这位教师善于做工作,不仅能够在表扬中引导学生正视不足,还能激发学生为甩掉后劲帽子而奋发学习的热情,鼓起纠正错误、勇敢前进的勇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后来,这个班级进步很快,在学校举行的广播体操比赛、文艺汇演、体育运动中屡屡夺冠,学习纪律、学习成绩也有很大的改观。

五、批评时要理智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是交通规则中的俗语。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特别是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一定要遵循“黄灯效应”,决不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一次,笔者在上课时,发现一位同学一直低着头,原来这位同学在看课外书,笔者就边讲课边走到他的身边,用手轻轻地敲了一下课桌,这个同学立即坐好听课。可刚过一会,他又看了起来,笔者又叫他回答问题,他语无伦次。笔者就暗示他:“要专心听课,不然就不会回答问题。”可刚坐下没几分钟,他就又看了起来。这时笔者趁着同学们读课文的时候悄悄走到他跟前,发现他看的是一本小说,他看见了笔者,立即把书收了起来,笔者叫他拿出来,他一动不动,彼此僵持了好一会。此时,全班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在这里了。怎么办?强迫他拿出来?批评一顿?赶他离开教室?笔者没有那么做,而是若无其事地继续上起课来。下课后,笔者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他心服口服,主动在班上作了检讨:“我上课看书本来就不对,教师几次提醒我,我都不在乎,这是我做得不对,课堂上看课外书,不仅违反了课堂纪律,对我自己的学习也有影响,确实该受批评,以后我坚决改正。”果然,他以后再也没有犯过此类的错误。所以有时候,教师理智地解决问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注意批评的效果

魏书生对犯错误的学生的处罚是“唱一支歌、做一件好事或写一份关于错误的说明”,他对学生真诚、信任、宽容、豁达,把处罚变为生动的自我教育,让学生在笑声中体验与错误告别、与正确握手的快乐,在被批评中增加知识,锻炼能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总之,我们在批评学生时,既要考虑动机,更要注意效果,尽量实现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泰戈尔说过:“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能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如果我们在批评学生时,都能怀着一颗宽厚、博爱之心,用春风化雨般的绿色语言,来滋润学生的心田;如果我们批评时注意转化角度,多一些技巧、艺术和柔性,让“忠言”变得充满“绿色和阳光”,那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