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尿液检验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关于尿液检验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王晖

安徽省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230000

摘要:作者针对尿液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尿液检验方式,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尿液检验;结果;影响因素

作为医疗中的常规检验手段,尿液检验的结果可以直观的表现接受检验者的身体状况,每年尿液检验的数量与规模在医院的检验工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尿液检验的流程包含了采集、保存、送检、实验室分析等环节均可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医疗工作的质量。

1、尿液检验方式

1.1尿液物理检测

1.1.1颜色:正常尿液因含尿色素可呈淡黄色,尿液浓缩时呈深黄色,并受某些食物、药物的影响。病理性尿可呈褐黄色、红色、乳白色等。尿液中有色物质对尿分析结果有一定影响。

1.1.2浑浊度:正常的尿液含有上皮细胞、若干红细胞、白细胞和偶然发现结晶体,但如果病人患上某些疾病,这些细胞数目便会增加使尿液浑浊或模糊。

1.2尿液化学成分检测

1.2.1尿PH值检测:尿PH检测原理是用酸碱指示剂法。首先检测尿液标本必须新鲜,放置过久细菌分解尿液成分可致PH值改变。干化学法应严格按照规定的30s浸泡,浸泡时间过长尿PH呈降低趋势。如尿PH<4.0可能代表不受控制的糖尿病、饥饿或脱水,可使蛋白尿和酮体呈假阴性。PH>8.0可使蛋白质呈假性,使相对密度、葡萄糖及隐血试验等结果偏低或呈假阴性。因此临床分析尿液检测结果时应结合尿PH值考虑。

1.2.2尿蛋白检测:尿液蛋白质定性分析方法种类很多,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为干化学试纸法、磺柳酸法和加热醋酸法。尿分析仪蛋白测定是根据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这一反应只对白蛋白敏感,而磺柳酸及加热醋酸法两种蛋白均能检出且不同检测方法对尿液内不同类型的蛋白质检测的敏感性不同,同一标本三种方法检测结果并不完全相符。因此临床分析尿液检测结果时不能单看结果“+”号的多少,而应了解其检测方法及其半定量范围。“阴性”结果并不排除球蛋白、血红蛋白、本周氏蛋白和粘蛋白的存在。

1.2.3尿糖检测:临床尿糖定性检查主要有葡萄糖氧化酶试纸定性(半定量)试验和糖还原试验;干化学法与班氏法特异性不同,干化学法特异性强,只与葡萄糖反应;而班氏法与尿内所有还原性糖(葡萄糖、乳糖和半乳糖)和所有还原性物质都反应,故干化学法呈阴性的标本而有可能班氏法呈阳性姑果,且这种现象比较常见。

1.2.4尿酮体检测:由于酮体中的丙酮和乙酞乙酸都具挥发性,乙酞乙酸更易受热分解成酮体,尿液被细菌污染后酮体消失,因此尿液必须新鲜、及时送检,以免因酮体挥发或分解而出现假阴性或结果偏低。干化学法与酮体粉法的灵敏度有差异,同一标本两种方法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对颜色较深的尿液在用尿分析仪测定时,如果KET、BIL、NIT出现阳性结果,应用传统方法复查验证。

2、影响因素分析

2.1临床用药:患者在临床服用的药物是影响尿液检查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药物的性质,在体内的过程包括给药途径、药物的半衰期、药物的血药浓度和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清除时间和清除率以及排泄途径等,涉及生物化学、临床药理学和酶学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对实验室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导致尿液检验结果与患者本身疾病及临床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严重不相符合,检验结果与患者的临床实际不相符合,影响临床医生的判断及患者的临床治疗。因此我们在判断检验结果时要把患者用药情况考虑进去,与临床进行充分沟通,充分排除药物对尿液检测结果的干扰。

2.2标本采集:尿液标本必须新鲜,尿液在放置一定时间后,后受周围环境污染而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尿标本在采集完之后,必需在2h内及时送至检查室,以免发生蛋白变性、细菌繁殖、细胞溶解以及尿胆原等物质因氧化或光照分解而被破坏。因此正确收集尿液标本对尿液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尿液标本的留取如无特殊规定,时间上没有要求,但必须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留取时间。住院患者尿液送检标本最好留取清晨第一次中段尿,也可以留取上午7~8时的尿液,作为第2次晨尿进行送检,适用于早期妊娠实验或疑似、确诊为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如果是门诊及急诊患者进行常规检验,则可以随时留取,留取尿液的时间要在标本容器上注明。随机收集的尿液以患者午餐后2h收集的尿液为最佳,适用于尿蛋白、尿糖及尿胆原等检查,适合蛋白尿和病理性糖尿的检出。如果需要进行时段尿的收集,应指导患者时间段的起点和终点,先排空膀胱,试验留尿应做好标记分段明确。送检尿液的量必须足够,一般情况留取15~50ml。标本收集和运送的容器不可重复使用,最好是一次性器械,用完即进行回收。放置尿液标本的容器必须是洁净、透明、防漏,由惰性材料制造,容器及其密封装置不带干扰物质,以防与尿液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负责标本收集的医生和护士及实验室工作人员需对患者留尿进行告知,在留尿时应使尿道口保持清洁。

2.3标本保存:标本应保持新鲜,才能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尿液标本的保存温度应在25℃以下,送检的标本应尽量在2h内完成检验。留取的2h后会出现改变,物理化学性质会发生改变。尿液颜色变深,尿气味带有氨味或出现混浊;出现维生素C、葡萄糖、尿胆原、胆红素等物质含量下降,蛋白质及pH值发生变化,亚硝酸盐升高。镜检结晶或细菌升高,出现RBC、WBC及管型下降。因此标本收集后2h内无法完成分析,可在送检尿液标本中加适量防腐剂,于2℃~8℃进行冷藏,然后在6h之内进行检验。按照送检的项目选择不同类型的防腐剂。一般情况下应用甲醛溶液,每升尿液加入5ml浓度为400g/L的甲醛溶液。但是要严格控制甲醛的用量,如果过量则会尿液中的尿素发生反应而产生沉淀物,干扰显微镜下的检查。所以,送检标本的保存非常重要,送检单上必须注明留尿及送检时间。

3、结论

总之,在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中,包括室间质控和室内质控,做好这两方面的质控工作能够减少误差、提高检验质量,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方法的可靠性,对于提高医院的检验水平和治疗质量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秀丽.尿液标本采集及保存的标准化[J].当代医学,2011(07).

[2]张红梅.正确收集尿液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1(12).

[3]王海鸥.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主要因素及相应对策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