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手术近端处理的另一方法及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阑尾手术近端处理的另一方法及应用体会

周建堂

周建堂(广西灵山县中医院535400)

【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269-02

【摘要】目的探讨在阑尾手术操作中,对阑尾近端的另外一种不同于常规的处理方法。方法对阑尾近端的处理方法与常规的不同之处进行论述,并在解剖合理性上给予解释。结果笔者在十余年的实践中采用了该种术式处理的病人,均恢复良好。结论阑尾近端处理的另一方法更科学,更符合生理,更合理。

【关键词】阑尾手术近端处理另一方法合理

阑尾炎手术是一个“小手术”,但在黎介寿等主编的手术学全集:普通外科卷中认为:绝不能认为阑尾炎是“小病”,阑尾切除术是“小手术”。必须予以重视,以提高治疗效果,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1]。有时有些东西处理处理不好时,可能引起大麻烦。例如:可能会因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而引起术后出血,残端漏,腹腔残余脓肿,切口感染,阑尾根部穿孔或盲肠病变引起的粪瘘、粘连性肠梗阻等[1]。对阑尾的切除方法,有常规的顺行切除,逆行切除,还有一种叫浆膜下阑尾切除切除[2],但这都是阑尾切除远端的处理方法,近端的处理方法一般很少,就是单一的结扎、缝扎、荷包8字加固。此处所说的方法,就是处理阑尾近端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要在某一术式上有所改变或发展,要建立在解剖的基础上,并且要合理。要了解本术式的处理方法,就要了解阑尾壁的解剖结构。阑尾壁的结构很关键,是该术式的基础。

我们知道,阑尾位于回盲瓣下约2.5cM处[3],是一长约5~~9cM的盲管,外径约0.7cM,内径0.2~~0.3cM[4]。阑尾实际是盲肠末端的延续[3]。所以阑尾壁有类似于小肠壁的结构从外到内分为:肌肉层、浆膜层(合称浆肌层),粘膜下层,粘膜层[4]。其中粘膜下层是一层疏松的组织。

手术方法处理:暴露阑尾后,于阑尾根部1cM处环行切开阑尾浆肌层,可看到的色结缔组织,是为粘膜层,其间的与粘膜下层是疏松组织,可钝性分离。用湿纱将之钝性剥离,直剥到阑尾与盲肠的结合部,这时可看到阑尾根部渐扩大处即是,稳固结扎阑尾,不用荷包缝合,将原浆肌层无张力裁剪后原位缝合即可,不放心时也可“8”字加固一针。术式完成,常规处理余下工作。

该处理方法的优点:术后遗留的阑尾残端最少,缝合的内容物极少,并且符合生理,结扎好,基本上原位结扎缝合,不牵拉其它组织,减少因结扎缝合、加固而引起的张力增加,肠牵拉牵连的机会。

如果采用荷包缝合,实践中因为结扎阑尾残端约需1cM长度,经荷包缝扎后,荷包内容物大约有2cM的直径,及经过再次加固后,甚至有些有3cM的直径,突入盲肠的荷包内容物有可能影响到回盲瓣的功能,而该术式的处理方法,没有这方面的担忧。

结论

阑尾手术切除术已是一个较成熟的手术,一般对阑尾末端的处理的描述较多,也已较完善,但对其近端根部的处理,没有更多的研究。笔者在十余年的医疗实践中,经常采用该方法处理阑尾近端的根部,均反应良好,没有出现失败的病例。该项处理方法符合生理,术后遗留的阑尾残端最少,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来说,按常规方法处理阑尾手术已可,但细究起来,按专科专病精细完善的要求处理的话,该术式处理近端根部的方法,比常规的处理方法好些。

参考文献

[1]黎介寿,吴孟超,黄志强,主编.手术学全集:普通外科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07413.

[2]华积德主编.现代普通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673680.

[3]石美鑫,熊汝成,李鸿儒,吴肇光,主编.实用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710713.

[4]朱维继,吴汝舟,主编.实用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53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