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

乔军

乔军哈尔滨师范大学150080;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实验小学257000

一、提高认识,遵循规律,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小学阶段是孩子们从幼儿到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此时,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一些学生还由于自身、家庭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产生了不健康的心理。然而,21世纪的小学生不但要具备排除人生道路上种种困惑的行为能力,更要具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种种困难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联合国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指出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个方面。而现代医学模式认为,心理健康在三因素中占核心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十一世纪需要生理、心理和人格都健全的人才,未来的竞争是心理素质的竞争,因此,小学生教育工作应该着重加强其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这对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二、多面配合,创新方法,提升校园文化管理硬实力

1.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挥洒;给孩子一片饲养园,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要创设宽松、优美、安全的环境,顺应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成长。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学校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2.打造温暖的心理调适环境。学校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日常营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调适环境,帮助学生打造和谐平等的集体,教授学生心理知识储备和平衡技巧,尽量让每一个小学生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环境之中,有效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如班集体中的贫困生,表现出成绩不够好、反应不够快、与同学们相处有些小脾气等特征,于是,班集体中难免有同学会不喜欢甚至歧视他们。那么,教师就需要在班级营造一种气氛:不管同学学习如何、成绩如何、性格如何、家境如何,在这个班集体中,大家都是平等的,任何人歧视同学都是不对的,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那么,久而久之这些贫困孩子就不会陷于一种不良环境之中,让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3.培养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应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和蔼可亲的姿态走进课堂,让学生在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尽情释放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思想感情,自然顺畅地表露困惑疑问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又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舒展的空间时,就会愿意主动走近老师,和老师成为知心朋友,为学生心理的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用心关爱,促进成长,营造教师亲情育人软实力

1.用爱心浇灌,滋养学生幼小心灵。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情的交融。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高尚、纯洁、深刻的大爱,这种大爱能使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尊重。古语道“亲其师信其道”,爱的力量会使学生自觉自愿地仿效教师的言行举止。一个诚挚的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当教师把对学生的期望化作爱揉入到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就会因爱而努力、因爱而进步!

2.用真心陪伴,引导学生自尊自爱。小学生在不断成长中知识积累日益丰富,各种能力不断提高,生理心理变化剧烈,情感体验更加复杂。但他们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内心波动常常倍感矛盾交织,自控能力和调节方法欠缺,往往滋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的情绪感受。因此,教师应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用真心去陪伴,准确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教师要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当学生出现错误不当众批评、不挖苦讥讽、不侮辱人格,而是和颜悦色地劝导,使他们从感情上触动和接纳。

3.用信心鼓励,培养学生自强不息。自信的学生乐观积极,不畏艰难,能够凭借自身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目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优秀的学生难免也有不足之处,再落后的学生也会有值得肯定的优点。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扬长避短,增强信心,保护他们可贵的热情,使他们产生强烈要求进取的动力,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不断激发其内心潜力,从而以点为圆心,向其他成长领域辐射,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同时逐渐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进步。

4.用诚心感动,融化学生内心坚冰。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心理结构进行改造、重组、升华的过程。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的小学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生存,面对学习、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疏导和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的问题也越来越也严重;更有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以及隔代抚养孩子的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教师应及时感知并伸出援助之手,真诚地去感知、关心、呵护学生,让学生的情感能倾诉、心灵得寄托、精神有依靠。同时要展开沟通交流,开解引导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获得鼓舞,逐步走过坎坷,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