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大学,成就大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读懂大学,成就大我

杨建国

杨建国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

摘要:面对众人对大学生的冷淡,大学生不得不站出来自诉,这些问题源自大学生本身,源自社会的影响,源自当下的教育模式。所以,新一代的青年要站出来,勇敢的面对,积极的改进,大胆的实践,真正担当起新世纪的建设者的责任。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社会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7-0000-02

现在的高校在人才集中化、多元化的考验下不负众望。强大的师资力量,齐全的教学设备,庞大的工具库加之求学若渴的学生就是新时期对高校做学问的最好的诠释。而现在的高校都校做到了。然而在常规教育教学的操作工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这些弊端来自学生中间,更来自当下的教育管理模式。

当代高校学生思维方式的几点分析:

一、为什么当今的大学生没有斗志

这主要归结于社会的发展,老一辈的创业者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改善了自己的人生同时他们也改善了自己后代的人生,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晶,但是这无疑给后代们提供了享乐的平台。鲁迅有一句话“生活的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而现在的大学生就在这种安逸之中,无法自拔。

同时当代的大学生没有目标,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奋斗,奋斗的结果会怎样,反正自己要走父母的事业道路,这种“格式化”的人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最致命的毒害,加之当代的社会并不认同些大学生的某些行为,世人常用“败坏的一代”形容现在的大学生,这种打击当然也是大学生斗志消磨的路径之一。

最重要的是厌倦,十几年的求学生涯都是应试教育,这种除了考试才能彰显能力的人才筛选方式早已让同学们吃尽了苦头,在这种安逸的环境中没有人有勇气再次踏入紧张的气氛中。就是有时间他们也不会去学习,而是以睡觉、打游戏、逛街等等的方式打发时间。庆幸的是,毕竟还有很多积极上进的同学在努力着,实现自己的抱负。

二、是什么在影响着年轻一代

这个问题当然有很多成因,最重要的应该是社会风气,当今社会救人成被告,小悦悦事件等等一系列令人心寒的事件使得大学生不敢涉足于这个社会,这种畏惧感直接导致输入社会的大学生的质量。

当然,政府也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陈寅恪是这样描述大学的“大学不应该是有高大的楼房,而是应该有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讲师。大学应该是脱离政府的由老师铸造人才的场所,而非由政府指令的塑造怎样的人才的地方。”这种外界影响势必会造成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落伍。

压力也有一方面的因素,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能考上大学就已经成功了,所以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有一个“必然会成功的子女”乃家之幸事,父母的负担仿佛一下子摆脱了,这样就对子女造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大家都知道经过大学的锻炼不一定能收到父母希望的效果,但父母毕竟是这样希望的,子女在权衡自己能力的前提下,就会觉得很对不起家人,有的可能会用功过度、有的则可能没有劲头,碌碌无为。

在这个理性的社会中,情感是社会的必然产物。亲情、友情、爱情,可是误解亲情、没有友情、糊涂的爱情会对一个人产生多大影响?首先没有了港湾,没有了安全感,其次没有了周围的环境,最重要的没有了心灵的寄托。这可能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是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就拿爱情来说,当代的学生感触社会比较早,很早就开始盲目的谈恋爱,尤其是学生,在一次次感情的挫败下要么对这一行为失去兴趣,要么产生更加强烈的好奇心。在大学里,因为恋爱放弃学业的比比皆是,加之在这种地域局限的环境下,想成就一份完美的爱情很难。

三、当今的大学生的人生态度

现代社会,所有的人已不再是听之任之,都在个性化发展。

就校规而言,管理越严,同学越反感,他们认为这是在禁锢个人自由,没有人会想到老一辈是怎样过来的,简简单单的上晚自习都很困难,想上的天天都过去,不想上的去了也不认真学习。

还有,大学的空闲时间很多,想搞课外知识的同学很少,不是他们不想,重要的是因为他们感觉这样做没有必要。这些都是当代没有目标的大学生真实写照。所以用“无所谓”三个字描述大学生的状态再合适不过。

大学生的这种时间观、价值观的严重扭曲对现今的教育是相悖的。

当然新模式下的教育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当下的高校要选对人

这就要又谈到高考了,高考是分数决定一个学生是去是留,这种方式不能权衡综合素质和成绩的关系,也就是说成绩好不能说明思想先进、道德高尚,所以在高考评分的基础上要添加一项评价学生优、差的项目,也就是综合测评。这就要求在高中时记录该测评一定要真实。这样在大学初期,高校就可以得到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二、高校应如何去培养人才

生活上关心。在大学里有很多学识渊博的老师,但是在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师生见面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以至于师生间不能很有效的交流沟通。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产生一种主动向老师靠近的意识,因为老师在生活中已经无形影响和改变了一部分同学的消极思想,这是一种同化作用。

学术上支持。在高校各院系之间应该紧密合作,同时都要有相应的实验设备。比如有同学做的课题研究还要到其他院系攻克学术和技术上的难题。这种操作路径上的复杂化无疑会导致同学们产生惧怕的心理,不敢大胆迈出第一步。最关键的就是要有高水平的、负责任的指导导师,这是技术、安全、以及可行性的保证,只要这些都俱全了同学们都会很乐意主动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这是质的飞跃。

学习上鞭策。当前的现实就是部分大学生自主性差,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帮助了,比如现在大学生行为的随意性使得这部分人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关系,这种制度上的严肃,操作上的灵活性是一种对学生的鼓励与帮助。

三、当下的高校要明确培养怎样的人才

有感恩意识的人才。感恩是集感恩亲人、朋友、竞争对手和感恩社会为一体的,所以这样的人才是最先进的一类人。当今社会最缺乏的就是感恩,导致出现救人成了被告,小悦悦的惨剧等等社会问题,所以至少是从现在开始,大学向社会输送的就是有感恩意识的青年。

有思想,有学识的青年。社会发展的最大化是对人才需求的最大化,所以大学走出去的都应该是有国际视野并且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青年。

道德高尚的公民。一个人不管缺乏什么都不能缺乏道德,社会生存的底线应该是只要有道德就应该得到世人的尊敬与帮助。现代社会中人们恰恰缺乏这样的道德观念,这样的标杆先锋队应该从大学生自身做起。

在高校,教风和学风是统一的,但是教风先于学风,学风是教风的产物,只要有了良好的教风,学风会在无形中形成的,所以无论是学院和学校,要想建设优良的学风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狠抓教风,培养教师的国际视野和先进的思想,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所以,老师在学生的管理上必须要尽职尽责,全方位的教育和引导学生,让他们发现自我,突破自我,成就自我,让大学在世人的眼中重新燃起希望之光。

在高校每一个学生都很期待学校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和关心,因为学生的价值不是看出来的,只有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所以现在的高校应该给学生更宽广的舞台展示他们的才华;给学生最先进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给学生最严格的培养磨练他们的意志。只有做到这些,办大学才有意义,每一个人都会明白,大学是一个张扬青春,实现梦想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