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安全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安全性

闫峰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150056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4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在常规吸氧、抗感染以及止咳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机械通气以及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生命体征改善情况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后,观察组动脉血气、心率以及呼吸频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洛酮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型呼吸衰竭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机械通气;纳洛酮;急性呼吸衰竭;疗效效果;安全性

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呼吸功能不全的严重阶段,也是导致危重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改善患者的通气[1]。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式,但是,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临床中主张在机械通气的同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2014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急诊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机械通气以及纳洛酮治疗了44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急诊科2014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9.7±11.8)岁。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59.2±10.5)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具有组间的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在常规吸氧、抗感染以及止咳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BiPAP呼吸机治疗,连接电源,打开压缩机及主机开关,将呼吸机模式设定为辅助控制通气模式、呼吸频率调整为12~20次/min,吸呼比为1∶1.5~1∶2,潮气量设置为8~10mL/kg,氧气浓度40%~60%、湿化器温度37℃,连接模拟肺工作正常后,连

接患者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5μg/kg,肌内注射,1次/d,连用3d。

1.3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显效为患者的呼吸困难缓解,发绀完全消失,呼吸保持平稳,精神神经症状消除,心率以及呼吸频率明显的下降,血气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为患者的呼吸困难得到缓解,发绀有所改善,精神神经症状消除,血气分析指标好转;无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恶化。②生命体征。主要包括动脉血气、心率以及呼吸频率。③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如表1所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呼吸衰竭是较常见的危重症之一,该病因各种突发因素所致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动脉氧分压<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50mmHg,并进而引起一系列损害的临床综合征。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病因包括严重感染、外伤、大面积烧伤、大量出血以及中毒等危重疾病,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机械通气是治疗该病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肺泡通气、减少患者呼吸做功和改善氧合;但是,单纯的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率仍然较低,导致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另外,研究发现,呼吸机辅助在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引起相应的并发症发生,这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的气管插管会可以使得外源性感染源进入体内的机会明显的增加,加之患者的机体功能较差,机械通气也会造成VAP的发生[2]。纳洛酮是羟二氢吗啡酮的一种衍生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刺激呼吸中枢神经,减缓呼吸抑制,改善脑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3]。本次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机械通气与纳洛酮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后,观察组动脉血气、心率以及呼吸频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综上所述,纳洛酮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型呼吸衰竭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的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富明,孔丽葵,李海燕.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1):77-79.81.

[2]叶晓文.纳洛酮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4-75.

[3]吴河海,张再鸿.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J].医学综述,2013,19(23):4376-4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