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放手时就放手——浅谈“学讲方式”中教师课堂行为的转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该放手时就放手——浅谈“学讲方式”中教师课堂行为的转变

魏静

魏静

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中心中学

教师的课堂行为应该怎样改变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粗略地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和做法。

我是一名工作在初中英语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经常能够看到有些同学在学习英语方面花了许多功夫,学习非常刻苦努力,老师也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然而收获的英语成绩却不是很理想,这让我有些着急,但有些情况下我也爱莫能助,无能无力。正在我迷茫但却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去解决这一问题时,“学讲方式”犹如一阵春风吹进了校园,同时也给我指明了方向,送来了温暖,让我迈进了高效课堂的大门。

“学讲方式”是我市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提出的“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方式。所谓“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作为教学方式,“学进去”是指通过学生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的积极性,强调的是达成“学进去”的结果;“讲出来”是指通过同伴互助的“做、讲、练、教”方式,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同伴解疑释难、解决问题,强调的是在“讲出来”、“教别人”的过程中,达成复习、强化所学知识,发展自身综合素质的结果。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从以上不难看出,“学讲方式”的推行和实施,都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角色上有所转变。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方式要转变,不再是纯粹地由教师讲,他们只需要听,然后单纯地机械记忆、背诵就可以了,而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做课堂的主人,多种方式达到学进去的结果;而对于教师而言,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做了很大的改变,教师不再是在课堂上叽叽喳喳地满堂灌个不停,而是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要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让他们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提供一切能够提供的机会,让学生“学进去”,在相互教、相互学的过程中,实现“兵教兵”。这样不仅原来不会的学生通过其他学生的辅导掌握了知识技能,“小老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复习巩固了自己原有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进一步内化,对知识也能更好地掌握了。鉴于这一点,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将让学生既能够“学进去”还能够“讲出来”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在“学讲课堂”上自己的不成熟的的看法和做法。

一、课前布置——很重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有效的课前准备活动必不可少,这里提出的“课前”,可以是一节课未上课之前的时间,也可以是课堂45分钟的前几分钟,这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正所谓“以学定教”,也是学讲方式提出的教学基本环节之一——自主先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经常会借助多媒体、网络等有利资源,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前作业,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激发学习动机,增加学生“学进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自助、有效地学习,实现课内和课外的有机融合,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效地了解新课知识并进行进行很好、很充分的预习和把握。

例如我在进行7BUint3《WelcometoSunshineTown》的Reading这一课时时,我给学生布置的自主学习的预习作业就是:请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身边的各种有效资源,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有关北京的风土人情、风俗文化、饮食特点、生活习惯,等等;然后要求学生在小组范围内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有机整合,并将之整理记录下来。这里提到的有效资源可以是网络、电视、报刊杂志,也可以是身边的亲朋好友,总之,希望大家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充分利用一切可以用到的资源,尽可能多的搜集信息。

二、课堂活动——很关键

课堂活动是指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设计的一系列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的方式方法,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来达到“学进去”的目的。“学讲方式”主要是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全程自主学习,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讲出来”、“教别人”的学习方式,边学边讲,调动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问题探讨的深度,着力培训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学讲方式”的实施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也是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转变。在学讲方式课堂中,我会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给每一位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不让任何一名同学置身事外,感觉到无事可做。在小组内,每一名同学都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如组长、书记员、监督员,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缺一不可。

例如,7AUnit8《Fashion》这一单元,主要是介绍不同风格和不同材质的衣服。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给学生事先留了三天时间,让学生准备举办一场服装秀。学生自发的分好工,有的从家里带来各种材质、不同款式和颜色的衣服,有的同学自告奋勇当模特儿,有的负责灯光、音响,有的要当解说员、当主持,还有的负责整个表演的顺序与调配,等等,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职责。看着学生准备得热火朝天,我很欣慰。令人兴奋的一天终于到了,我给学生留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他们的表演,而学生们也没有让我失望,他们成功地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服装秀,也是属于我们班集体自己的“fashionshow”,同时我也邀请了别班的老师作为嘉宾,他们也都看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这场服装秀完全是学生自己组织、策划并完成的,虽然不能说是完美无缺,但至少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而且我相信,这次活动远远比学生呆坐在课堂上,只用两只耳朵听讲有效的多。

三、课后巩固——很必要

学生在经过了课前准备、课堂学习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之后,学习任务已经完成了大半,但这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它还需要在课后继续巩固学习效果,否则,恐怕将会功亏一篑。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并且先快后慢。然而,但凡是学生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而长久,全面而牢固。因此,及时巩固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巩固和检测学习效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常见的试题、背诵等检测方式之外,我还会根据学习任务和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别样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检测、巩固自己的学习效果,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学习到新知识。例如,我会给学生安排一些采访活动、对话表演、课本剧、自编英文歌曲、即兴演讲等活动,这些在表面上看来是一些娱乐活动,不像习题检那样严肃,可实际上这里需要的知识更为丰富和全面,而且这也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与探讨才能够完成,这就可以既完成了对知识的巩固和检验,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例如,8AUnit2Task《Myidealschool》一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之后,能够写一篇以“我的理想学校”为题的习作,这一任务学生在课堂上就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因此,当天中午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三人一小组合作,安排一次采访活动,采访的主题就是Myfriend’sidealschool。三名同学分工明确,一名同学作为“记者”,负责整个采访工作;一人作为被采访者,回答出“记者”的问题;另一人为记录员,将采访结果登记在册。最后,记者和记录员将通过采访对方而获得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条理的整理,再共同完成一篇习作。学生要想把这次采访活动进行的有条不紊,就得事先做好大量充足的准备活动,例如,要从哪些方面提问,是使用一般疑问句还是特殊疑问句,都需要好好斟酌;采访完之后还需要对记录的信息归纳、整理,再把其组织成自己的语言,才能完成这一篇文章。这一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可是我发现很少有学生打退堂鼓,他们通过彼此间的合作,相互学习和探讨,你教我我教你的,在教别人的过程中不断的反刍内化自己已学的知识,真正达成学生的自己的“教学相长”。这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应该说这次的任务并不算是很容易,可学生却兴趣盎然,表现的超乎我的想象,这从学生的“成果展示”的交流平台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英语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对于学生而言,“学讲方式”的推行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乐趣,也减轻了学习的负担,同时也学会了合作与交流,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教师而言,“学讲方式”的推行使我们从繁重的课堂教学中脱离出来,教师讲的比以前少了,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了。俗话说,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量的事实摆在眼前,不由得我们不信。可能,我们还在迷茫,还在困惑,还在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行动,在这里我想说,放手试一试吧,相信你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