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题构建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1

共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题构建与实践

王晓朴1宋秋英1张丽敏2

1.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2.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逐步的发展,成为了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曾在2015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反复提出和出现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词,目前已经提升到了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新高度。我国政府对于创新创业的高度重视以及创新创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重要程度从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就已经明确指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具体要求和步骤。高校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如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如何促进国家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并促进经济发展、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等要求就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之一。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提升和不断加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积极的开展,对于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和创业,以及服务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都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意识到,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存在着一些主要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缺乏系统性

高校教育和教学的重点往往强调的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体系目前还未与学校的学科规划、人才培养方向、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密切结合,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突出的重要位置。从传统的学科角度分类而言,创新创业教育不单单属于某一个学科,而是涉及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融合。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处于起步阶段,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建设方面,以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还缺少相应的科学性和统一性。而很多综合类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较多的停留在对于大学生创业计划比赛和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方面,缺少完善的、系统的、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目标和体系。所以在教学培养目标上,缺少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创新创业工作流程和创新创业课程。

(二)缺少相应的创新创业实践场所和平台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载体,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活动中重要的位置显而易见。目前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方面,各高校结合自身的发展条件,开发出了很多的创新创业场所和场地。并通过校企联合等形式,开发出了很多的创业孵化园。因为缺少合理的制度建设和相应的保障措施,从而导致了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发挥最大化功能中,影响到了大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整体性开展。

二、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课程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和各自专业和各个学科紧密的结合,并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去。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通过各自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把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覆盖到全校的方方面面,并把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方案融入到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中,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同时,把基础学科和相关专业知识学习融入其中,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强化其知识性和系统性的内容;结合学校各专业、各学科的师资情况,培养出一批符合本学校本专业相关的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通过各种活动的参与和学习,科学合理的指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并结合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写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

(二)通过校企结合,孵化出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通过推动科技转化成果科技创新、内容创新相结合,形成创新创业的教学理念,并结合各个专业的需求,打造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创业项目。通过以校企合作中的企业作为平台逐步推向市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逐步向创新创业教学活动倾斜,并鼓励在校生保留学籍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并在学校等相关部门设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奖励机制,对于在创新创业领域发展突出的学生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属于国家的战略工程之一,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如何构建符合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如何鼓励在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如何在校企结合模式下把更高质量的产品推向市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是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基于认知视角[J].姚娟,姚德文.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视野下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工作长效机制问题研究》(课题编号:JRS-2017-1199)的成果之一;2018年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合研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视野下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导向机制研究》(课题编号:JRSHZ-2018-01065)的成果之一;2018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驻保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创业工作长效机制问题与研究》(课题编号:2018078)的成果之一;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学术创新团队资助项目“基于UC合作的特色警务人才培养项目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