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分析

蔡术梅鹿鸿雁

蔡术梅鹿鸿雁

(黑龙江省伊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15300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微生物检验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控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病菌的种类越来越多,疾病越来越顽固,提高微生物检验技术,对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8-0161-02

在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主要依靠实验室质量的检测和室间质量评价。为了对实验室质量实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全过程管理,本文将初步对微生物实验室的全程质量管理、室间管理进行分析,为微生物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

1面临的问题

1.1检验标本的质量较低

检验标本是检验报告真实性的基础,所以对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标本质量进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的工作中送检标本存在以下问题。

1.1.1标本采集不规范

在临床科室标本的采集中,收集容器的标准、采集的要求时间、样本采集部位、样本量、抗凝剂防腐剂的应用达不到规范。

1.1.2抗生素的使用影响了样本质量大多数医院在样本采集时没有注意患者是否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很多在门诊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其样本质量严重影响了检测的质量。

1.1.3标本处理不当

收集到的血液标本需要进行温和的处理,避免发生溶血现象。样本存在质量不合格的大部分因素,是因为溶血现象的产生降低了血浆中的测定值。

1.2实验室内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

1.2.1实验室内检验过程不够规范

排除样本在进入实验室前期,除了污染因素以外,还存在着少数的实验室检验人员操作不正规的现象。这类现象产生的环节存在于标本的接种、细菌的培养和筛选、涂片、染色等一系列操作方式上,质量的控制不到位,分析的环节没有保障,再加上检验人员对细菌病毒的认知存在不足,严重地影响了检测的质量。

1.2.2检验人员缺乏与临床护理人员的沟通

实验室的检验人员需要与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及时地沟通,不但需要了解患者的检验结果,更要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这样有利于对试验报告结果进行及时地确认,提高检验报告的准确性。

1.2.3实验室的条件有限

微生物检验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进行,实验室的环境是技术实现的基础,需要设备作为条件的支撑。有些实验室不注重实验室环境的建设,没有对实验设备进行补充和更新,病原菌培养环境差、菌类生长环境差,对检验结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全程质量管理

2.1分析前

分析前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首先,在临床科室标本的采集中,对采集的时间、采集部位、样本量和抗凝剂防腐剂方面进行严格地规范,并监督实施。其次,还要注意患者是否大量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如果使用了抗生素类药物要在药效后才能进行采集;最后,采集到的样本需要进行温和地处理,避免溶血现象发生,并且及时送达微生物实验室检验,避免正常菌落导致的污染。

2.2分析中

在对样本的分析过程中,也需要进一步规范。第一,需要加强检验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巧,丰富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先进微生物实验室需要掌握的知识有:临床医学、病原体生物学、临床抗生学等,只有不断地进行知识的积累,才能够使检验的结果更具准确性,才能够使检验的结果更有说服力;第二,加强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监管,严格按照《临床检验操作流程》的相关规定进行检验,避免人为误差,严格控制涂片、染色、细菌培养、观察分析的每一个环节,保障检测正确的机率;第三,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修护和鉴定,避免仪器造成的错误现象出现;第四,加强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不合理问题及时解决。最后,加强制度化管理。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措施能够增强检验报告的真实性,提高实验室诊断的正确率,增强检验报告的可靠性。

2.3分析后

在对样本进行微生物检验后,再次进行系统性审评是保证检验结果客观真实的必要步骤,系统性审评的环节包括。

2.3.1相关知识的普及

在检验前期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知识普及,对需要患者自己进行准备的环节进行相关的指导。

2.3.2微生物检验报告

在检验报告的格式应用中需要注意:检验标识的明确性;发布报告科室的详情;有关患者的相关标识;原始样本的相关信息;对检验结果的解释和相关权威发布的标识。上述项目缺一不可。另外,对微生物检验的警告/危急值(危急项)处理上,需要及时通知相关的医护人员。

2.3.3保护患者的隐私

微生物检验不仅需要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还需要对患者的隐私进行保护,遵守医学伦理,对每一位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保密,不得发生病历丢失或者篡改的情况。

2.3.4开展咨询服务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关解释和定期交流,对微生物检验试验室的选择、临床试验和感染咨询等各方面进行解答,处理患者的投诉、要求和意见等,为患者提供完善的服务。

2.3.5样本的保存

对检验的样本保存,应当符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相关条例,将对环境危害降到最小。

3实验室环境质量管理

3.1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主要包括显微镜、温箱、冰箱、低温冰箱、二氧化碳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等,需要对上述的仪器进行检修、清洗等。光学显微镜每年需要进行4次清洁和调试;温箱、冰箱、低温冰箱需要每天进行观察和温度记录;二氧化碳的浓度要求控制在5%~10%的范围之内,压力蒸汽灭菌器需要≥121℃等。

3.2培养基质量的控制

用于分离、鉴定的各种标本的微生物种类较多,培养基质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需要对培养基的一般性状、无菌试验和细菌生长进行相关的质量控制。

3.3试剂的控制

试剂的控制主要包括染色液、常用的生化试剂和血清的控制。在染色液的控制方面需要对自制染色液的配置过程、操作步骤进行详细地记录,在商品化的染色液中要注意对品牌、试剂名称、批号等相关信息形成统一的保管体系,每周做一次质量检查;在常用的生化试剂控制中,应注意不同试剂的质控要求,在存储时要注意避光和冷藏,确保试剂的稳定性。

3.4细菌鉴定前的质控

熟练掌握细菌菌落形态,注意用肉眼鉴定细菌菌落形态与仪器鉴定菌种是否相互吻合,并且开具真实可靠的检验报告,提供诊疗参考价值。

4结束语

近几年来,微生物检验的方式在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诊断、治疗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对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及实验室环境质量管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今后工作开展提供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苏建荣.重视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后实验室质量管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4):186.

[2]李新阳.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后实验室质量管理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