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一起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报告

马秀新

马秀新

山东省庆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目的确定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感染来源,明确病原体。方法参照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采集剩余食物,病人的呕吐物、粪便等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检出的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分型。结果55份标本中有41份检出了沙门氏菌,未检出沙门氏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变形杆菌等。结论此次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了感染沙门氏菌的猪肉、羊肉所致。

【关键词】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155.3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ObjectiveTodeterminefoodpoisoningsourcesofinfection,pathogens.MethodsaccordingtotheGB/T4789-2003"test"methodoffoodmicrobiologygathersurplusfood,patientsvomitandstoolsamplesofpathogendetection,andthedetectionofSalmonellaserotype.Resultsof55samplesin41samplesoftheSalmonellaweredetected,Salmonella,Shigella,pathogenicEscherichiacoliandProteus.ConclusionthefoodpoisoningiscausedbyeatingSalmonellainfectioncausedbyporkandmutton.

[keyword]Salmonella;foodpoisoning;Epidemiology

2014年7月16日-17日,本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接收了数十例腹痛、腹泻病人就诊,且人数逐渐增多。病人先后出现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并且都在某小区门口烧烤摊位食用烧烤猪、羊肉,水煮花生、毛豆等食品。经流行病学调查,综合临床症状,本实验室从烧烤摊位的食品和病人标本中分离出肠炎沙门菌证实,确定这是一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流行病学调查

1.1基本情况此次食物中毒共计35人,均在2014年7月16日晚在同一家烧烤摊就餐。3小时左右陆续出现呕吐、腹泻,患病率100%。年龄最小的9岁,年龄最大的52岁。潜伏期最短为3h,最长为7h,食用烤肉较少者症状较轻。

1.2临床症状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恶心呕吐,排黄色稀水样便。其中腹泻35例(100%)、发热35例(100%)、腹痛30例(85.7%)、恶心28例(80.0%)、头痛22例(62.9%)、呕吐23例(65.7%),无重症和危重病例。病人通过抗菌素治疗2h后好转。

2材料与方法

2.1标本采集

采集食物中毒患者的粪便标本30份,病人的呕吐物10份,可疑猪肉、羊肉标本15份,共55份样品,保存于无菌的三角烧杯中,供检测病原菌用。

2.2试剂及培养基

沙门氏菌用琼脂培养基,志贺氏菌用琼脂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用的血平板培养基,使用7.5%NaCl肉汤增菌液、GN增菌液、四硫酸钠煌绿增菌液,由北京传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诊断血清、所有试剂、培养基和增菌液均在有效期内。

2.3检验方法

按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和GB17012-1997《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的相关方法[1,2],将55份样品分别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培养[3]。

2.3.1增菌将样品分别转种于7.5%的NaCl肉汤培养基、应克氏肉汤培养基及GN增菌液内,37℃培养箱中培养24h,另取样品接种于四硫酸钠煌绿培菌液中,于42℃培养24h。

2.3.2分离培养

分别取增菌液划线接种于在SS、伊红美兰琼脂、WS、亚硫酸铋琼脂、血琼脂平板上,于37℃24h培养。在血平板上生长白色、扁平、表面光滑、周围无溶血的菌落,在SS平板和伊红美兰琼脂平板生长无色透明圆形,表面光滑的菌落,在亚硫酸铋琼脂平板上菌落为黑色有金属光泽,周围培养基为棕色,WS平板上的菌落为蓝绿色,中心为黑色。

2.3.3染色镜检

从平板上挑取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阴性小杆菌,无芽孢。

2.3.4生化试验

根据菌落特征及镜检情况,挑取可疑菌落接种在三糖铁琼脂,经37℃,24h培养,结果斜面(-)、底部(+),产生H2S产气(-)。将可疑菌落接种在生化匣中经37℃,24h培养。结果见表1。

-

2.3.5血清学鉴定

取待检菌落进行血清玻片凝集试验结果如下:

沙门氏菌血清A-F多价血清凝集:+++;Vi因子血清凝集阴性;生理盐水对照为阴性。

3结果

共检测55份标本,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反应,血清学反应,菌落的形态等实验,可判定其中41份检出沙门氏菌,未检出志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变形杆菌等。其中病人的呕吐物中检出两株沙门氏菌,排泄物检出两株沙门氏菌,烧烤前后的猪、羊肉中检出沙门氏菌,其余食物如水煮花生、毛豆中未检出沙门氏菌。

4讨论

沙门氏菌属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常存于畜禽的肉,蛋,乳,剩饭等食品中,它是世界范围内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在我国也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据报道[4],在我国70%~80%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而其中90%以上引起中毒的是动物性食品。

沙门氏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20~30℃环境下,可以迅速繁殖,易污染食品,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依据流行病学调查,该烧烤摊前几天冰柜停电,所有的肉类长时间暴露在室温环境下,感染了沙门氏菌,摊位老板将变质的肉掺到正常的肉里,烧烤后并没有将其中的细菌完全杀死,因此食用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导致了由沙门氏菌引起的胃肠道型食物中毒[5]。

事件发生后,接诊医院按食物中毒救治处理原则对中毒病人进行对症治疗,现病人已基本痊愈,未有不良后果。同时食品安全监督部门已对该摊位老板进行相应的处罚。本次食物中毒事件提示:食品加工者务必保证分开存放生熟食物,加工时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污染,防止食品受到致病菌污染。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生产加工、流通环节食品卫生的监管力度,加强对食品加工人员是否持有健康证、培训合格证上岗情况进行监督。时值夏季,食品安全监管相关单位还要加强预防食物中毒健康宣传,提高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S].GB/T4789-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感染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S].GB17012-1997.

[3]韦宏珍,张艳琼,梁秀媛.一起中学生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4,30(12):1412-1414.

[4]高春玉.一起交叉污染所致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18(3):135-137.

[5]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65-366.

作者资料:马秀新(1964-),男,汉族,山东庆云人,主管医师,研究方向公共卫生

作者单位:庆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庆云县光明路18号,25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