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公务员职业道德素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公务员职业道德素质

曹宜婷

曹宜婷(宜春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报考公务员人数最多的群体,也是今后公务员队伍的中流砥柱。本课题旨在研究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公务员职业道德素质两者之间关系,思考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盼通过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来带动公务员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道德;公务员

公务员应当是道德的先行者,其德行操守对于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务员这一职业本身具有的稳定性、地位性,吸引了众多社会各界人士应考,其中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量庞大。作为公务员队伍中的中流砥柱,大学生职业道德的缺失会严重影响大学生就业以及社会信任度,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将直接决定着公务员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不仅对大学生的择业、就业有着重要作用,也将对公务员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一、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和现状

国家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是公务员在行政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共同的行为准则及价值理论和思维方式的总和。公务员职业道德通过道德规范,控制公务员的公务行为且可以检验,它是公务员在执行公务中保持共同的行为准则、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处理问题方法的基础。国家公务员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代表国家和政府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组织管理各项行政事务,肩负着“治国”的历史使命。当前公务员道德状况,从总体上看,主流是积极的、上升的,但也确实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1)公仆意识淡化,认为自己是“官老爷”,处处高人一等,办事脱离群众,脱离实际。(2)个人利益至上,以权谋私。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和家人谋私利,官员腐败的案例时有见诸报端。(3)不思进取,认为捧着了“铁饭碗”,于是过着安稳日子,在工作上不思创新,不思突变,害怕担风险。

二、应届大学生热衷于报考公务员职业

近些年,公务员报考热中报考者以应届大学生居多。2011年6月,沈阳日报网举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志向是什么”的调查结果显示,愿意报考公务员的占61.40%。大学生选择公务员作为自己的职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公务员社会地位较高;二是公务员五险俱全,工作环境和条件好等;三是现在很多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衰退,追求稳定,害怕冒险,也成为公务员报考热的一大因素。而很多报考的大学生对于公务员职责、工作特点并不了解,在报考时本着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思想的大学生更是少之又少。

三、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

现代社会各种诱惑增加,社会化生活越来越频繁,大学生职业道德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个人利益至上,功利化趋势严重。诚信意识淡薄,毁约现象时有发生。忠于职守、敬业奉献精神缺乏。2004年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地600多家用人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发现,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指标中列第一位的是“敬业精神”,可这一点却被用人单位视为当今大学生最欠缺的。

目前,有些大学生不按照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协议办事,总是“一山望着一山高”,把刚毕业找到的工作当成是跳板,遇到薪水待遇更高的工作就毁约甚至一走了之,给用人单位造成不少工作和经济损失。还有些大学生毕业工作后仍然不改其上大学时的散漫作风,上下班不遵守时间,迟到早退,也不遵守规章制度,或是不遵守工作的操作规程,不服从工作调动安排,工作如果稍不顺心,就到处宣传消极言论,影响其他人工作。

2.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对消除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给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其次,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他们既看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更看重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再次,许多高校和大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与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的高度关注形成巨大反差。大学生是今后各类高级人才的后备军,担负着整个社会的期望,对大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不仅对于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完善自身人格有着积极的作用,还关系到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重大问题。

四、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大学期间是人生方向逐渐确立、个性品格逐渐形成的时期,大学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和期望,对未来事业道路也有相对明确的计划。因此,积极引导使学生确立合理的道德观念,是使其形成良好道德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关键,是个人能力全面提高的关键。其次,培育学生诚实信用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是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点。在实际的两课教学活动中,多结合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违背职业道德的实际案例,启发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去分析判断,明辨是非。在专业课教学中,专业教师也可结合专业特色,从职业规范的角度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2.让学生走出校园,在实践中感受真实的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是高度角色化和实践化的道德,只有让学生到实践中去体验、感受职业道德,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一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特别是寒暑假多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社会兼职,感受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等优秀的职业道德对于企业等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这些优良品质的具有,会给他们自身的发展带来什么。二是利用专业实习期间,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感受不同行业的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如医生、教师、财务人员、记者有什么不同,让他们树立起“职业人”的概念。道德不同于法律,它对人们行为的约束通常是凭借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这些方式实现的,而不是依赖于国家的强制力。因此,社会大环境对于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3.重视家庭对学生职业道德形成的深远影响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始发站,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举足轻重。虽然读大学期间大部分学生远离父母,但长期的的耳濡目染、父母的行为和道德选择对孩子的影响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父母应该在生活中表现出高尚的职业道德,引导孩子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如果家长见利忘义或损公肥私,其对子女的正面教育的作用必然荡然无存,这就要求家长在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能够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表率和模范作用,通过言传身教让子女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4.加强行业规范,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机制

在社会转型期,法制化是强化职业道德规范性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不同行业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各自的特点,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但往往流于形式,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非常需要用法律这种“硬”约束机制来填补因惯常道德约束机制弱化而留下的空白,以控制和干预各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

近些年,公务员道德失范现象已成为社会焦点,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不同于一般的职业道德,公务员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依靠自觉的自律机制与外在强制的他律机制相结合,所以,国家政府在加强对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考核机制来强化、推行公务员职业道德修养,并把公务员的录用、选拔、晋级与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挂勾,奖优罚劣。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加强政府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大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只靠高校教育是不够的,应该全社会动员起来。要加强立法监督,增强法律对职业道德的约束力,建立完善的行业职业道德约束监督机制,约束大学生行为,建立家庭、学校和行业三位一体的教育。